彭永权
作品数: 63被引量:153H指数:5
  • 所属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泸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黄维义
作品数:74被引量:387H指数:1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血红素氧合酶-1 姜黄素 HO-1 动脉粥样硬化 银杏叶提取物
李刚
作品数:78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素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 高血压 先天性心脏病
范忠才
作品数:91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 慢性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 慢性心功能不全
李家富
作品数:113被引量:370H指数:9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槲皮素 氧化修饰 心肌成纤维细胞 异鼠李素 高血压
周锡平
作品数:21被引量:139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活动平板试验 运动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护理干预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0年
彭永权彭博文
关键词:高血压QT离散度心电图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检出的11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发生率为3.5%,其中单桥10例,均位于前降支;双桥1例,位于前降支及回旋支。临床诊断孤立性心肌桥6例,并发冠脉粥样硬化3例,并发高血压4例。11例心肌桥患者中10例有发作性胸痛症状,另1例有心律失常,经治疗后胸痛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律失常者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黄维义石娟彭永权李刚莫余波李家富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心绞痛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与非洛地平对其影响
2000年
彭永权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非洛地平缓释剂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量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及运动指导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量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为运动量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亚极量负荷活动平板试验并测量运动后即时血压及心率,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结果: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有31例出现运动高血压,占53.45%,大运动量组(Ⅲ组)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小运动量组(Ⅰ组、Ⅱ组),而Ⅰ组、Ⅱ组之间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运动量的活动与高血压病患者运动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必须对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锻炼给予正确的指导,尤其是运动量的控制。
周锡平彭永权杜文玉
关键词:高血压运动高血压运动量活动平板试验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对心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术后复查时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彭永权李刚范忠才莫余波黄维义李家富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
平时心电图正常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5例临床分析
1999年
范忠才袁晓玲彭永权陈良海
关键词:PSVT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电生理学
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观察116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11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氢氯噻嗪12.5mg,2次/d,每月发放一次药物并测量血压,观察1年,比较服药12周及1年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结束时资料完整的观察对象为115例,治疗后12周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分别为(6.12±16.17)mmHg、(2.92±10.33)mmHg、(3.97±10.68)mmHg。治疗1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分别为(10.56±17.38)mmHg、(8.45±11.16)mm-Hg、(9.27±10.78)mmHg。1年时血压下降值高于12周时血压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的降压达标率为20.6%,治疗1年时降压达标率为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结束时未发现有症状的低钾血症,但血尿酸值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电解质、糖、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彭永权周锡平李刚
关键词:高血压氢氯噻嗪生化指标
50例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血压节律相关性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血清一氧化氮 (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5 0例高血压患者和 2 5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ET、NO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ET增加 ,NO下降。将选出的 5 0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 ,在非勺型组 ,ET明显增高 (5 4 .2± 18.9)VS(37.7± 10 .1)ng/L ,NO明显降低 (32 .9± 12 .8)VS (48.7± 11.2 )mg/L ;且夜间血压下降与ET负相关 (r =0 .5 1,P <0 .0 5 ) ,NO正相关 (r=0 .5 3,P <0 .0 5 )。
彭永权刘应才彭博文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一氧化氮血压节律
三种心电信息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 (VLP)、QT离散度 (QTd)、校正QT离散度 (QTc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6 4例AM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VLP、QTd、QTcd ,并对AMI患者随访 1年。结果 :AMI组VLP阳性率 (4 2 2 % )较对照组 (6 7% )明显增高 (P <0 0 1) ,QTd、QTcd分别为 74 2± 18 4ms和 81 3± 2 2 6ms较对照组 (2 8 4± 10 6ms和 34 8± 15 3ms)明显延长 (P <0 0 1)。 6 4例AMI患者随访 1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18例 ,其中VLP阳性率、QTd、QTcd分别为 88 9%、86 5± 2 7 4ms、93 6± 34 8ms和非事件组(2 3 9%、6 2 7± 2 4 3ms、6 9 4± 2 5 2m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预测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有效性QTd分别为 6 6 5 %、85 4%、78% ,QTcd分别为 72 4%、71 3 %、71% ,VLP分别为42 6 %、92 8%、6 8%。结论 :VLP(+ )和QTd、QTcd明显延长与A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AMI患者预后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靠的 ,非侵入性预测指标。其中以QTcd敏感性最高 ,VLP(+ )最具特异性。
李刚刁敏罗兴林薛莉彭永权邓辉胜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塞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纤维蛋白溶解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纤溶障碍的影响。方法 观察 2 8例 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用厄贝沙坦治疗 2周前后血压、心率、血浆纤溶性指标 (t PA抗原、PAI抗原和 D-二聚体 )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水平的变化 ,并与 2 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指标测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结果  2 8例病人经厄贝沙坦降压治疗 2周后 ,血压明显下降 (P<0 .0 1) ,而心率无明显变化 (P>0 .0 5 )。 2 8例病人治疗前血浆 PAI- 1、D-二聚体和v 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明显下降 (P<0 .0 1) ;2 8例病人治疗前 t PA抗原 ,t PA/ PAT- 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明显增加 (P<0 .0 1)。结论  AT1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纤溶障碍 。
刘应才陈锐夏纪筑彭永权魏宗德
关键词:高血压纤维蛋白溶解厄贝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