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露
作品数: 53被引量:135H指数:7
  • 所属机构: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建庭
作品数:451被引量:2,635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脊柱结核 骨质疏松 珍珠层 破骨细胞
金大地
作品数:592被引量:5,254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腰椎 内固定 脊髓损伤 成骨细胞
唐焕章
作品数:52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外科治疗 胸腰椎 成骨细胞 珍珠层
谭小云
作品数:16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成骨细胞 骨密度 流行病学
王建钧
作品数:72被引量:365H指数:11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珍珠层 茶多酚 骨密度 阑尾切除术
珍珠层人工骨与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珍珠层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选择更好的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5/10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实验室完成。采用模压成型专利技术,将珍珠层粉与消旋聚乳酸制成三维多孔材料,孔径200~500nm。将制作好的材料切制成8mm×8mm×2mm大小的块状,乙醇及去离子水湿化,自然干燥,高温湿热灭菌后备用。骨髓基质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捐献)。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珍珠层-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共同培养。实验分两组:珍珠层人工骨组加入块状的珍珠层人工骨,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进行细胞增殖等指标测定,考马斯亮蓝法微量测定细胞蛋白含量。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珍珠层人工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培养3d,珍珠层人工骨组和对照组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39±0.02,0.37±0.03,P>0.05);培养7d后,珍珠层人工骨组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7±0.05,0.83±0.03,P<0.05)。③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7d时可见细胞在珍珠层人工骨周围密集生长。珍珠层人工骨组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未见到细胞大量凋亡、衰老及异常分裂现象。④扫描电镜观察,共同培养第7天,可见梭形骨髓基质细胞大量紧密生长在珍珠层人工骨表面,呈集束状排列,边缘部分细胞可见到伪足。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而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杨春露陈建庭王建钧赵勇金大地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髓细胞珍珠层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植入家犬颈椎椎间的融合效果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植入家犬颈椎椎间的融合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及脊柱骨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家犬1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实验组(n=4):在颈椎5/6或者6/7椎间植入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异体骨组(n=4):在相同部位植入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浸泡的新鲜同种异体髂骨;聚乳酸组(n=4):植入经环氧乙烷消毒的高分子聚乳酸材料;空白对照组(n=2):未植入任何材料,上述各组均用手外科微型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后4,8,12,16周行X射线片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纳入动物1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通过X射线及组织病理检查对椎间融合进行判断,在术后16周,实验组的融合程度差于异体骨组,优于聚乳酸组。②病理检查显示复合材料前方的软组织量极少,为非特异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在周围正常骨组织内可见珍珠层粉微粒,细小的颗粒被异物巨细胞吞噬,复合材料中可见大量类骨质,材料中的聚乳酸部分降解。③骨磨片显示新骨组织长入复合材料的小孔内,珍珠层粉微粒对骨组织无明显影响。结论: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在体内有较好的植骨融合效果,并可以被缓慢降解吸收。
王建钧陈建庭杨春露张登君林焕阳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代用品乳酸盐类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股骨头骨折也称为Pipkin骨折,多发生于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等严重创伤逐渐增多,此种类型的损伤并不少见,约占髋关节脱位的6%~16%。由于股骨颈、股骨头部位的解剖血供特点,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我们自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6例,根据骨折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杨春露季鹏王伟郜红伟王德刚姚金池夏庆福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可吸收螺钉股骨头缺血坏死高能量损伤髋关节脱位
LncRNA MEG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MG-63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记基因3(lncRNA MEG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凋亡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5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对应正常组织中lncRNA MEG3的表达水平。构建pcDNA3.1-MEG3重组质粒,MEG3过表达后,MTT方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G63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MG63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Racl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lncRNA MEG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lncRNA MEG3过表达后,MG63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上升,PCNA与Racl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lncRNA MEG3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lncRNA MEG3能够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与侵袭,并促进凋亡。
姚金池杨春露车敏韩忠孝索骥
关键词:骨肉瘤MG-63细胞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特征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表明,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可反映肌肉损伤再生的情况,同时结蛋白可反应肌力的大小。比较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处凹凸两侧椎旁肌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的表达,探讨椎旁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5-07/2006-11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2例,Cobb角平均73.8°;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Cobb角平均36.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和胸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3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0~20岁。②对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凹凸两侧及正常对照组患者椎旁肌进行活检,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采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椎旁肌的形态改变;SP法分别对光镜切片的结蛋白和波行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反应椎旁肌蛋白表达强弱的吸光度(A)。结果:2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椎旁肌组织形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变,凹侧椎旁肌病变较重,凸侧椎旁肌相对正常。②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结蛋白在各组椎旁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1)。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凸侧比正常组结蛋白表达稍强(0.2727±0.0478,0.2768±0.0372,0.2429±0.0272,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凹侧相对于正常组表达减弱(0.1898±0.0258,0.1869±0.0306,0.2429±0.0272,P<0.05)。③波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各组间椎旁肌肌纤维内均无波形蛋白表达。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同侧椎旁肌两组间在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内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提示椎旁�
陈旭琼陈建庭金大地瞿东滨张忠民杨春露
关键词:脊柱侧凸结蛋白波形蛋白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进而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METB和pMETαA并进行重组子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获得了含信号肽(578 bp)和不含信号肽(340 bp)的编码PDGF-B链基因;构建了PDGF-B的酵母表达载体pMETB-PDGFB1,pMETαA-PDGFB2。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结论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杨春露陈建庭邓凡唐焕章谭小云罗深秋
关键词:酵母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坐骨结节囊肿29例
2009年
坐骨结节囊肿,又称坐骨结节滑囊炎,常规治疗以开放手术切除为主。2002年2月~2007年10月我们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29例34个坐骨结节囊肿,取得满意效果。
张硕朱江杨春露戴继宏马承斌
关键词:超声引导坐骨结节囊肿
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50只(体质量200~23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做腹腔开关手术,其余4组做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术后3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仪证实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随后对正常对照组和去势对照组大鼠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mL/kg,每2周1次;脉冲电磁场组大鼠选用强度为50Gs、频率为15Hz的脉冲电磁场行全身磁疗(以脊柱为中心),2h/d,1次/d;雌激素组腹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次/2周;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腹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每2周1次,同时进行磁疗。各组均于治疗后12周及处死前3d行口饲四环素。于24周末在全麻下将全部大鼠处死,行骨密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切片和骨形态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及去势对照组大鼠L2-L4的骨密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的BMD(g/cm2)(分别为:0.142±0.069,0.145±0.004,0.144±0.007)较治疗前(分别为:0.097±0.010,0.094±0.010,0.094±0.010)显著增加(P<0.05)(t=-17.37,-24.38,-28.52);治疗后同期各组骨密度比较,大小排序为:正常对照组>雌激素组>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
谭小云陈建庭刘文军唐焕章杨春露金大地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去势大鼠骨代谢雌激素卵巢切除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杨春露陈建庭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骨代谢
新形势下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骨科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强军新形势下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变化特点,为提高防治军事训练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军事训练伤病例,按训练伤病种、损伤部位、骨折部位分类分析。指标采用构成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14、2015年度本院骨科收治训练伤总数分别为59、68、90例。按损伤病种分类,2013—2015年度训练伤均以骨折比例最高,其次是关节损伤。按损伤部位分类,最常见受伤部位均为下肢,构成比分别为44.1%、48.5%、68.9%。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最常见骨折部位为下肢。但损伤部位骨折比率上肢(88.9%)高于下肢(50%)。结论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强军重大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患者有增多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科学合理地调整及制定训练计划,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避免因损伤导致的非战斗性减员,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
郜红伟韩忠孝杨春露季鹏索骥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骨科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