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峰
-

-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相关作者
- 李丽忠

- 作品数:16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禁烟禁毒 实践教学 建国初期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李春峰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抗战时期 学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 革命史研究
- 贾钢涛

- 作品数:88被引量:215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毛泽东 新农村建设 高校 延安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 耿化敏

- 作品数:75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 学科建设 中共 文化大革命
- 朱文通

- 作品数:64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李大钊研究 中国共产党 写作时间 法政 社会主义
- 河北省大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历史考察被引量:4
- 2008年
- 1958年上半年至1961年6月,河北省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彻底终结的曲折发展历程,其命运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猛发展,农村公共食堂在河北省蓬勃兴起;随着"大跃进"的中止,河北省农村公共食堂也以失败告终。
- 李春峰
- 关键词:农村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
- 抗战时期的赵占魁运动
- 2008年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一位家喻户晓的劳动英雄——赵占魁。他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许。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赵占魁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陕甘宁边区工业的发展,支援了抗日战争,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李春峰赵洪磊
- 关键词:抗战
- 变化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调适性——海外中国研究的视角被引量:19
- 2012年
-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 李春峰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
- 工商业秩序与阶级改造:对“五反”运动的考察——以河北省为研究中心
- 2015年
- 1952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各大中城市发动了旨在消灭资产阶级"五毒"行为的"五反"运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工商业政策从地方性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首次尝试。与"三反"运动相伴相生、互相配合,这一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着"五反"运动的政策。同时,工商业者的认识与态度也由抵触、消极转变到积极配合。"五反"运动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制定私营工商业方针、调整与工商界的关系,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借鉴,并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与启示作用。
- 李春峰
- 关键词:工商业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此,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农村中的国民党残余与反革命势力的基本肃清、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经历了初步确立、逐步巩固、调整稳定的阶段,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 李春峰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
- 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认为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仍具有借鉴价值。
- 李春峰
- 关键词: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 “大跃进”的前奏:兴修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被引量:7
- 2010年
- 1957年秋冬至1958年春,全国上下开展了以兴修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此次运动在"三主"治水方针的指导之下,基于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外在推力,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势如破竹的水利建设高潮。
- 李春峰
- 关键词:大跃进农田水利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的社会整合——以晋察冀边区为例
- 2014年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基于对晋察冀根据地社会阶层状况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以民族抗战为契机,以乡村社会整合为内在源动力,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整合机制,整合了边区各种资源,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以及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春峰
- 关键词:抗战社会整合晋察冀
- 以农为本: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经验
- 2016年
- 抗战时期,农业是抗日根据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有序的基石。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积极制定农业政策、建立农业生产管理机构、采取一系列的生产措施,从而取得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为根据地经济的繁荣、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春峰
- 关键词:抗战晋察冀农业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的社会整合——以晋察冀边区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基于对晋察冀根据地社会阶层状况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以民族抗战为契机,以乡村社会整合为内在源动力,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整合机制,整合了边区各种资源,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以及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春峰
- 关键词:抗战社会整合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