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涛
-

-

-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波

- 作品数:53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皇侃 李二曲 关学 吕大临 地方高校
- 孙灵霞

- 作品数:236被引量:1,414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工业CT 肉制品 电子鼻 鸡肉 卤制
- 吴艳利

- 作品数:1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传承创新 高校文化 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育人 文化传承创新
- 刘兆玉

-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正蒙》 《西铭》 《宋元学案》 关学 张载关学
- 王向辉

- 作品数:21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先秦儒家 周公 家族 唐代 常法
- 张载《东铭》之思想史意义及其价值发微被引量:1
- 2011年
- 深受程朱化张载哲学诠释的影响及各自之理论异趣,张子《东铭》与同作为勉词,并一同置于《乾称》篇中的《西铭》相较,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合张子之其他著作对《东铭》之思想作整体关照,不难看到《西铭》与《东铭》之关系就是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关系,且《东铭》与张载思想整体有着更加紧密的关联,它从强化心的环节入手将张载哲学赋予实然化的落实与担当。从其思想建构之问题意识来看,《东铭》更加符合张子思想之本旨初衷及其主要显发于工夫论领域的历史影响,而这也正体现了张载思想针对一般儒者解决择术问题的大众化面向。
- 魏涛
- 关键词:历史影响
- 张载思想的历史影响与面向问题新探
- 2011年
- 《东铭》和《西铭》分别被置于一般认为是张载思想总结性的文章《正蒙·乾称》篇的首尾,相较于置于文首的《西铭》备受后世推崇之盛况,置于篇末之《东铭》却被关注甚少。然从张戢的存世著作来看,《东铭》却更为符合其思想建构之问题指向。它从强化“心”的环节入手,为张栽思想在道德实践层面的落实提供了可能的担当。从张戢的问题指向和《乾称》篇之结构及思想影响之实然呈现等方面来看,张栽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显发于工夫论层次,而这一影响的形成则主要仰赖于《东铭》所开显的切实可行之工夫路径。
- 魏涛
- 关键词:历史影响
- 试论张载伦理思想的异化特质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张载在太虚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他较之于与其同时的二程伦理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思想源流的多元交汇性、思想倾向的求实性、思想内质的矛盾性(平等性与宗法性之对立统一)。在这诸种特征的作用下产生了对其后学蓝田吕氏、关学命运的深远影响,充分表现了张载伦理思想的异化特质。
- 魏涛
- 关键词:伦理思想宗法思想关学
- 相感与相分的中和:司马光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吸收与转化
-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北宋儒者对董仲舒思想的吸收与转化乃是董学史非常重要的一页。司马光身处于北宋中期的社会大变革之中,他通过对荀子天人相分思想的借重和中和思想的介入,有效实现了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时代性转化,在协调天命与人事的...
- 魏涛
- 关键词:司马光天人相分天人感应
- 张载著作新发现——张载佚书《礼记说》考论
- 2014年
- 关学宗师张载著述丰富,然大量诗文与著作皆已佚失,而《礼记说》则是张载佚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通过对该佚书的系统整理,可以极大地补充通行本《张载集》文献之不足,这对于研究张载礼学思想、教育哲学、其思想之演变与思想渊源,探讨张载与当时各大学派之关系与历史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种史籍对其进行稽考进而形成之佚书辑本,将对新世纪的张载哲学研究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 魏涛
- 关键词:辑考
- 朱熹缘何未将司马光纳入道学谱系被引量:2
- 2013年
- 朱熹为什么未将司马光纳入到儒家道统谱系是宋代学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六先生画像赞》和《沧州精舍告先圣文》并非是朱熹道统理论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文献,其道统观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从"六先生"到"北宋五子"的转变历程。视二程及其弟子学说为儒学正统的门户之见,及在经史观、对孟子理解及话语体系建构上的差异与分歧,构成了朱熹于道统观中疏离司马光的重要因缘。
- 魏涛
- 关键词:司马光道统
- 张载《东铭》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东铭》与《西铭》同出一时,处境却截然相反,《西铭》大受追捧,而《东铭》却鲜有人问津。《东铭》意蕴虽不及《西铭》广阔宏大,但其所言之"言"、"动"确是为学修养工夫的切实下手处,学者只有在一言一行中仔细琢磨,明确分辨并省察、改过有心之故与无心之误,才可以于进学成圣处渐入佳境,浑然与天地同体。《东铭》所讲之"言"、"动"与张载的修养工夫论紧密相关,认为应于"言"、"动"小处下工夫,抛弃闻见小知之累,正心诚意,以实现"诚明所知"的圣人境界。这一思想还与《西铭》所言之天道思想相合,充分体现了张载哲学重礼、重实的学术特质,是心学之精言,值得学者重视。
- 刘兆玉魏涛
- 关键词:工夫论
- 改革开放以来司马光哲学研究述评
- 2012年
- 司马光哲学研究在现代学术中虽非亮点却争议颇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围绕司马光思想是否来源于荀学,其气论是否可以定位为气本论,在其气论中虚是否可以与气相等同及司马光与理学之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虽然有力地推动了既往的研究,但也在司马光思想的归属、司马光气论中的虚气关系及其与同时代气论哲学之关系,司马光气论独特的理论价值和贡献,司马光在理学思想史上的定位等问题上为新时期的司马光哲学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诠释的可能。
- 魏涛
- 关键词:司马光中国哲学
- “宅化”与“诗化”冲突下的主体生存困境反思
- 2012年
- 网络虚拟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以人与交往对象在空间上的分离为表征的虚拟化生活带给我们的不止是见方居所之内的日渐"宅化",而且伴随而来的是以游戏冲动为附载的走向审美化生存的当代困境。"宅化"的主体生存方式以对现实生动活泼的真实的游戏化,冲击抑或震颤着人们优雅、诗意、自由生活的现实生成,造成人们由对现实真实的依赖转变为对虚拟的真实的麻醉化沉浸,形成人们在虚拟秩序中人的生存困境。只有重构人的意义世界的评价体系,超越对象性思维方式,充分觉解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方可得解。
- 魏涛
- 关键词:诗意栖居
- 通经致用,崇尚气节——李因笃行思探赜
- 2010年
- 作为明清之际"关中三李"之一的李因笃,针对王学末流蹈于空疏之弊,他结合现实问题,对传统学术尤其是经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经学即理学"的著名思想,并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在实践中,他抱道守节,承继关学宗风,作为关中学者,大力推崇和表彰张载关学,以自己的切身实践积极推动关学的发展,成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颇具特色的关学人物。
- 魏涛
- 关键词:实学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