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均平
所属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余卫 作品数:194 被引量:2,915 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DXA 骨矿含量 秦明伟 作品数:111 被引量:1,136 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X线计算机 CT表现 正常人 孟迅吾 作品数:265 被引量:1,526 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邢小平 作品数:391 被引量:1,561 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症 基因突变检测 林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277 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椎体 椎体骨折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研究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患者的骨密度特点及性腺切除前后骨密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8年收治的14例CAIS患者性腺切除术前后的骨密度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与中国正常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术前10例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中,6例腰椎2~4 骨密度为(0.92±0.08) g/cm2,正常男性为(1.17±0.15) g/cm2,正常女性为(1.17±0.10)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股骨颈骨密度为(0.89±0.12) g/cm2,正常男性为(1.06±0.17)g/cm2,正常女性为(0.97±0.14)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进行过12次骨密度检查,腰椎2~4 骨密度为(0.95±0.06) g/cm2 ,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颈骨密度为(0.91±0.08)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CAIS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腰椎,提示雌激素和雄激素在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田秦杰 戴志琴 余卫 田均平 郎景和关键词:骨密度 雌激素类 雄激素类 髋部骨折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股骨近端骨结构的几何力学参数差异的分析 目的通过测量髋部骨折和正常受试者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和骨结构几何力学参数,分析股骨近端骨密度及骨结构相关力学参数判断髋部骨折的能力和价值。方法选取髋部骨折患者90例,其中女73例,平均68.7±9.2岁;男17例,平均65.... 林强 余卫 田均平关键词:股骨近端 股骨颈干角 骨结构 髋部骨折 受试者 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骨密度及骨小梁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接受长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随诊的HIV感染者中,有基线BMD及TBS数据、ART治疗时间在1年及以上的HIV感染者数据,分析入组患者基线及第1~5年的BMD与TB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9例HIV感染者,平均年龄(36.1±11.3)岁,男性占91.7%。在68例年龄≥50岁的患者中,BMD正常但TBS减低者占19.1%。与基线相比,第1~4年腰椎BMD均低于基线BMD,第5年腰椎BMD与基线BMD无明显差异[(1.183±0.144)vs.(1.168±0.161)g/cm 2,P=0.118]。腰椎BMD第1、2年分别下降3.0%及2.4%(P=0.196),第3年以后腰椎BMD变化百分比维持稳定。股骨颈BMD第1年下降3.5%,第2年下降4.6%,随后股骨颈BMD变化百分比保持稳定。全髋BMD与股骨颈BMD变化趋势相似。TBS第1年下降1.6%,随后维持稳定。结论在接受ART治疗前,仅凭BMD评价骨质量将忽略近20%存在骨微结构损伤的HIV感染者。长期ART治疗后各部位BMD及TBS均可维持稳定。 管文敏 余卫 李太生 林强 田均平 徐颖 李雁凌 宋晓璟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骨密度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椎体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椎体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值与双能X线(DXA)、定量CT(QCT)所测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152例女性志愿者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胸腰椎侧位(T4-L4)X线平片,并采用Genant半定量法对其进行评阅;腰椎(1.2-L4)DXA和QCT骨密度测量;腰椎常规行MR矢状面T2WI、T1WI和横断面T2WI扫描;MR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序列(SS-SE—EPI DWI)[扩散敏感因子(b)=500s/mm^2]进行L2-L4椎体横断面DWI扫描,并使用GE-Functool分析软件测量相应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量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椎体ADC值呈逐步降低趋势。12-L4椎体平均ADC值(0.241×10^3mm^2/s)与相应椎体平均骨密度DXA(1.038g/cm^2)、QCT(104.2mg/cm^3)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1、0.731,P值均〈0.01)。结论DWI可在常规腰椎MRI基础上无创性评估椎体骨髓变化状况,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量状况所带来的影响。 尚伟 余卫 林强 冯逢 李保庆 田均平关键词:扩散 光密度测定法 X线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骨密度变化 作者观察了特发性和手术后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病人的骨密度变化,以了解PTH分泌减少对骨转移及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邢小平 张建华 矫杰 孟迅吾 夏维波 李梅 程志强 王鸥 刘怀成 胡茵茵 余卫 田均平关键词: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原发性 骨密度 骨转换 文献传递 骨质疏松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骨密度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拟通过对从事高强度训练 8年以上的我国男女运动员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的测定和分析 ,获得我国运动员 BMD的有关资料。方法 (1)对象 :11~ 6 0岁有 8年以上运动员史的身体健康的市级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员 ,其中男性 79名 ,女性 83名 ,以普通健康人群 (每周运动量 <3小时 )作为对照进行BMD比较。 (2 )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 ,需通过他评方式完成一份包括个人史及医疗史的问卷。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定量 CT法 (QCT)、双能 X线吸收法 (DXA)分别测量桡骨、腰椎及股骨 BMD。结果 男、女运动员各年龄组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相应的对照人群 ,除个别年龄组中个别部位外 ,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男、女运动员各检测部位的骨峰值均高于普通人群 ,并具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的 BMD峰值分布的年龄组有所不同 ,男性各年龄组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运动员的骨丢失增加不明显。与普通人群相比 ,男、女教练员的椎骨及股骨颈BMD于 31~ 40岁年龄组表现出一次加速的骨丢失。讨论 长期运动无论对于松质骨还是密质骨的骨积累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有效提高骨峰值的同时还可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导致的骨丢失。当运动作为一项改善骨密度的干预措施时 ,其长期性应得到重视。 高平 徐苓 秦明伟 田均平 余卫 林守清关键词:骨密度 运动员 骨丢失 骨质疏松 C74.骨质疏松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骨密度的横断面研究 笔者通过对从事高强度训练8年以上的北京专职男、女运动员骨密度值的测定,获得我国运动员骨密度的有关资料;并与同龄对照人群比较,分析运动对骨峰值及骨丢失的影响. 高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协和医院妇产科 徐苓 秦明伟 田均平 余卫 林守清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运动员 文献传递 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骨矿含量DXA测量结果浅析 2010年 目的分析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的骨矿量(BMC)及骨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检查的成年男性HIV/AIDS患者4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3±11)岁。根据患者主诉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脂肪营养不良(LD)组与非LD组,分析2组患者骨矿量及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41例HIV/AIDS患者中,经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C与脂肪量(FM)间呈正向线性回归关系;LD组患者全身和局部骨BMC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LD组患者腰椎和右髋部BMD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DXA对评估HIV-LD患者的骨矿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可为骨质疏松的综合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姚金朋 余卫 田均平 李太生 罗玲 林强 畅银娟关键词:脂肪营养不良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矿量 骨密度 胫骨超声速率对绝经后椎体骨折危险性的评价 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观察胫骨超声速率(SOS)对绝经后椎体骨折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93名绝经后妇女,年龄(54.4±7.3)岁,绝经年限(16.0±7.8)a,所有受试者均进行SOS,腰椎L2~4,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大转子(Troch)部位的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前臂远端1/3和1/10的SPA骨密度(BMD)检查,同时均进行胸腰椎侧位X线相检查。结果受试者中有54例至少1个椎体骨折,其余139例未发现椎体骨折。SOS分别为(3651.9±188.3)和(3731.3±140.8)m/s(P<0.01)。骨折组的BMD也均低于非骨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椎体骨折危险性的odds值SOS为1.86(P<0.01),低于DEXA的BMD(2.25~3.28,P<0.001),而与经SPA的BMD(1.50~1.96)相似。结论绝经后妇女中椎体骨折者的SOS较非骨折者有显著降低,胫骨SOS对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具有预测作用,SOS每降低一个标准差,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增加86%。 夏维波 邢小平 刘怀成 刘怀成 胡莹莹 胡莹莹 周学瀛 孟迅吾 余卫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胫骨超声速率 危险性 绝经后 放射科自助打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本文探讨放射科自助打印系统的作用、意义、及其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融合信息技术(IT)、医... 付海鸿 牟文斌 王云 田均平 张云庆 姜波 孟春玲 王明 刘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