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
作品数: 101被引量:480H指数:12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君
作品数:185被引量:87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治疗 数字减影
曹向宇
作品数:161被引量:74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
李宝民
作品数:285被引量:1,43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栓塞治疗
李生
作品数:153被引量:81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栓塞治疗
杜志华
作品数:48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瘤 安全性 血管造影术 栓塞
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和高分辨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综合评价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和高分辨磁共振表现,并分析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本科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的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DSA分析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通...
曹向宇李宝民李生王君刘新峰梁永平
关键词:基底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风险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方法及其风险。方法本组收集8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98.8%(83/84),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77.0±15.3)%降至(8.2±8.7)%,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2例(1例治愈,1例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脑缺血再发,其中1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63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及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刘新峰马玉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静脉窦狭窄
:探讨脑静脉窦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脑静脉窦狭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例侧窦狭窄的患者均经血管造影确诊,所有患者均先采用经颈动脉注射溶栓或静脉窦内置管溶栓,后行静脉窦支架置入的治疗方法,同时辅以...
刘新峰李宝民李生王君曹向宇
关键词:病理生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疗效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静脉窦狭窄(附36例报告)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脑静脉窦狭窄患者,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4~57岁,平均37.8岁,病程4d^9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部分患者有肢体无力并麻木等。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确诊,其中21例局限性狭窄位于右侧横窦乙状窦移行部,12例位于左侧横窦乙状窦移行部,3例双侧均有局限性狭窄。采用经颈动脉注射溶栓或静脉窦内置管溶栓,然后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同时辅以全身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36例患者行静脉窦球囊扩张并支架成形术,除3例因支架难以通过迂曲的颈静脉孔而失败外,余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91.7%。术后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由术前的374.7±82.9mmH2O降至术后的230.3±48.1mmH2O。33例患者通过全脑血管造影、门诊随访1个月~8年,其中32例临床表现持续缓解,1例患者支架置入后1个月头痛加重,视力模糊,经颈动脉溶栓及足量抗凝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刘新峰李宝民李生王君曹向宇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静脉窦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个靶病变血管),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1、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主要观察靶病变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情况及有无新发临床事件。结果62个靶病变血管中,6个位于颈动脉C5~C7;31个位于颈动脉远端(C7以远),9个位于V3~V4段,16个位于V4段以远。Mori分型:A型12个,B型31个,C型19个。靶病变血管已累及穿支30个(48.4%),未累及穿支32个(51.6%)。61例患者共使用6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40例完成了首次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生了靶病变血管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该部位的新发脑梗死。术后6、12个月随访,40例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1例患者经全脑DSA进行影像随访,19例应用CT血管成像随访,结果显示2例(3.3%)分别在随访9.3个月和13.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取得很好的影像及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来验证。
苏慧杜志华王君田成林曹向宇刘新峰吕斌张荣举于生元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EZ有效性
搏动性耳鸣的新病因:岩下窦与枕窦狭窄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耳鸣同侧的岩下窦和枕窦狭窄结构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影响。方法在MRV提示有横窦和乙状窦发育不良和枕窦代偿性回流、岩下窦纤细和同侧较大的颈静脉球结构的同时,选择难以忍受的搏动性耳鸣并出现焦虑状态的7例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的引导下,经测试枕窦和岩下窦球囊闭塞试验阳性后,3例枕窦狭窄接受球囊扩张并支架成形;4例岩下窦狭窄或纤细者接受单纯球囊扩张处理。结果3例枕窦狭窄的耳鸣在支架成形术后即刻消失,随访3-8年无复发;2例岩下窦狭窄在球囊扩张后耳鸣完全消失、1例耳鸣降低50%,随访4-7月无复发或加重;1例治疗无效。结论枕窦和岩下窦狭窄或纤细并同侧颈静脉球扩大的结构可能是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成因;介入血管内球囊扩张或并支架成形是消除和缓解此类搏动性耳鸣的有益方式。
李宝民王君梁永平苏慧刘新峰杜志华曹向宇张荣举张雅静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岩下窦球囊
应用支架成形治疗源于静脉窦狭窄的顽固搏动性耳鸣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应用支架成形治疗源于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例源于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全部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表现为与耳鸣同侧的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并接受横窦、乙状窦狭窄处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的搏动性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没有发生相关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搏动性耳鸣均无复发。结论应用支架成形治疗难治性源于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李宝民曹向宇王秋菊王君葛爱莉刘新峰李倩李生
关键词:耳鸣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置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介入病区的使用PED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瘤的闭塞程度,使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老年患者出院时及随访时的临床预后。结果 30例老年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动脉瘤术后即刻OKM分级A、B、C、D级分别为29个(74.4%)、10个(25.6%)、0个、0个,出院时良好预后率(mRS评分0~2分)为96.7%。14例患者共21个动脉瘤获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随访,动脉瘤缩小(OKM好转)19个(90.5%);闭塞(OKM C级+D级)12个(57.1%),随访中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支架内再狭窄、神经系统症状。30例患者获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良好预后率为100%。结论 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较少,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孙明广江海松周华吕斌张荣举刘新峰杜志华王君曹向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安全性
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对单纯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6例,夹层动脉瘤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真性动脉瘤30例,Hunt-Hess分级Ⅰ级27例,Ⅱ级2例,Ⅲ级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果30例(96.77%)单纯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成功,其中2例采用Jostent覆膜支架,动脉瘤瘤腔完全不显影;6例夹层动脉瘤者4例夹层完全闭塞,2例夹层明显缩小;2例囊状动脉瘤及1例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对比剂充盈明显减少。手术后随访3~72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或脑缺血事件发生。手术后3个月脑血管造影检查血流通畅,动脉瘤闭塞或体积缩小,支架内无明显狭窄;无一例死亡或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对于栓塞或手术夹闭困难的颅内动脉瘤,单纯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及可行。覆膜支架可直接闭塞动脉瘤,金属裸支架亦可达到闭塞动脉瘤或降低动脉瘤瘤腔内压力的效果。
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刘新峰马玉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成形术
经颈动脉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经颈动脉溶栓治疗兔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3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抗凝组(12只)和溶栓组(12只),建立兔脑静脉窦血栓模型,施行经颈动脉溶栓治疗。脑血管造影检查计算脑循环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血管分析方法检测CD31表达水平,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经颈动脉溶栓治疗后,溶栓组动物脑循环时间[(4.78±0.54)s]低于抗凝组[(6.75±0.46)s]和对照组[(7.00±0.50)s](均P<0.05);溶栓组动物微血管密度[(4.55±0.20)%]明显高于抗凝组[(3.55±0.23)%]和对照组[(2.28±0.70)%](均P<0.01)。结论经颈动脉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肯定,即使治疗后静脉窦仍呈闭塞状态,仍可使患者脑循环时间明显下降、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曹向宇李宝民李生王君马玉栋刘新峰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颈动脉血栓溶解疗法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