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微循环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冠心病以及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侵入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该项检查并不能很好地对冠脉病变严重性进行功能评估。非侵入性心肌灌注成像技术能够评估冠脉微血管的功能,帮助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协助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其中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灌注成像是一种可靠且稳定的检查方式,能够为局部心肌灌注提供准确的定量评估。由于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空间分辨率高,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等优点,CMR已经用于临床相关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综述CMR灌注成像在冠脉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AECGs-MTWA)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AECGs)检查,并借助时域分析法移动平均修正技术分析24 h AECGs-MTWA,测量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随访1年,主要终点为SCD,次要终点为CHF死亡,根据患者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SCD组、非SCD组,比较3组基线资料、V1导联及V5导联MTWA最大值及8∶00amMTW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CHF患者SCD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组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非SC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V1导联MTWAmax预测SC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65、76.00%、88.50%;V5导联MTWAmax预测SC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1、72.00%、92.30%;V1导联8∶00amMTWA预测SC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6、80.00%、88.50%;V5导联8∶00amMTWA预测SC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61、80.00%、90.04%。结论AECGs-MTWA技术对CHF患者发生SC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