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斌
-

-

- 所属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湘西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马陶武

- 作品数:68被引量:50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铜锈环棱螺 沉积物 肝胰脏 生物积累 生态毒性
- 龚双姣

- 作品数:31被引量:3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藓类植物 铜锈环棱螺 沉积物 镉胁迫 BDE-47
- 刘珊珊

-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铜锈环棱螺 沉积物 生态毒性 生物积累 BDE-47
- 王萌

- 作品数:9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铜锈环棱螺 沉积物 生态毒性 生物积累 BDE-47
- 龙奕

-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铜锈环棱螺 沉积物 生态毒性 生物积累 BDE-47
- 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对BDE-47生态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评价淡水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了非毒性浓度的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Al2O3-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 O2-NPs)存在条件下不同浓度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管径大小的MWCNTs不影响低浓度(100 ng·g-1)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但显著降低较高浓度(500、2000 ng·g-1)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小管径MWCNT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稍大于大管径MWCNTs;Al2O3-NPs和Ti O2-NPs对低浓度BDE-47的毒性没有影响,但显著增加较高浓度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Ti O2-NP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略大于非毒性浓度Al2O3-NPs。这表明,沉积物中不同种类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龚双姣王萌龙奕刘珊珊田斌马陶武
- 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
- 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中纳米TiO_2与Cd单一及复合污染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对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ENP)与共存污染物复合污染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不同浓度SDS作用下非毒性浓度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与不同浓度镉(Cd)单一及联合作用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细胞DNA损伤、Na+,K+-ATPase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蛋白质羰基PCO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沉积物中低浓度Cd(5μg g-1)单独处理对铜锈环棱螺不表现出明显的毒性,高浓度Cd(25μg g-1)单独处理则具有较为明显的毒性,SDS的存在可以显著增强Cd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P<0.05).沉积物中非毒性浓度TiO2-NP可以增强低浓度Cd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但不影响高浓度Cd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SDS显著增强TiO2-NP与Cd复合污染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P<0.05),而且随SDS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评价人工纳米颗粒的生态风险时,不仅要考虑人工纳米颗粒自身的毒性、人工纳米颗粒与共存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也要注重表面活性剂等因子的影响.
- 王萌龚双姣刘珊珊龙奕田斌马陶武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沉积物铜锈环棱螺生态毒理学
-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沉积物中BDE-47生态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生物炭对于污染沉积物的原位修复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关于生物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影响的研究则较少报道。为评价生物炭对沉积物中BDE-47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测试生物,采用28 d慢性沉积物生物测试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玉米秸秆生物炭(CSB)与BDE-47联合作用对BDE-47生物积累、肝胰脏细胞DNA损伤以及氧化胁迫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慢性暴露情况下,CSB对铜锈环棱螺不具有毒性;CSB通过显著降低沉积物间隙水中BDE-47的浓度而降低其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在实验浓度范围内(1%~7%),CSB添加比例越高,降低BDE-47生物积累的效果越显著。不同添加比例的CSB均可以显著降低BDE-47对铜锈环棱螺DNA损伤的毒性,较高比例(4%和7%)CSB的效果更为显著,但BDE-47的氧化胁迫毒性不随CSB添加比例的升高而下降。因此,从降低BDE-47生态毒性的角度考虑,沉积物中CSB的合适添加比例为4%左右。
- 向静米盈田斌龚双姣马陶武
- 关键词:BDE-47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玉米秸秆生物炭沉积物
- 生物炭对沉积物中镉生态毒性风险的影响
- 田斌马陶武
- 关键词:生物炭沉积物镉生物积累氧化胁迫
- 活性污泥生物炭对沉积物中镉生态毒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评价沉积物中生物炭对重金属Cd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测试生物,采用14-d亚慢性沉积物生物测试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的活性污泥生物炭与不同浓度Cd联合作用对Cd的生物积累、肝胰脏细胞DNA损伤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间隙水中Cd含量。当沉积物w(Cd)较低(10μg·g^(-1))时,添加生物炭并不显著降低Cd的生物积累,当沉积物w(Cd)较高(50μg·g^(-1))时,只有w=5%的生物炭才能显著降低Cd的生物积累。活性污泥生物炭对铜锈环棱螺不具有毒性。添加生物炭后,低Cd处理组DNA损伤指数、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没有显著改变,提示低Cd沉积物中添加生物炭不影响Cd毒性。就高Cd处理组而言,添加w=1%生物炭也不影响Cd毒性,当添加w=5%生物炭时,DNA损伤显著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Cd毒性下降约60%。因此,沉积物中Cd生物有效性的降低并不必然导致Cd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生物积累的减少。沉积物中较高比例的生物炭通过对Cd的吸附阻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物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生物炭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生物炭用量有关。
- 田斌王萌陈环宇梁翠龚双姣马陶武
- 关键词:活性污泥生物炭沉积物CD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
- 沉积物中不同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Cd和BDE-47生态毒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随着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极好的吸附亲和力和吸附容量,碳纳米管可以充当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载体,从而改变共存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为评价淡水沉积物中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Cd和BDE-47生态毒性的影响,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了不同浓度MWCNTs存在下Cd和BDE-47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Ⅱ相解毒反应的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低浓度MWCNTs(0.5 mg·g^(-1))增强Cd对铜锈环棱螺的氧化胁迫,中、高浓度(5、50 mg·g^(-1))MWCNTs引起Cd对铜锈环棱螺的氧化损伤,MWCNTs的存在显著增强了沉积物中Cd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而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低浓度MWCNTs不影响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中、高浓度MWCNTs显著降低BDE-47的毒性,同样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因此,在评价MWCNTs的潜在环境风险时,不仅考虑MWCNTs自身的毒性,还应当考虑MWCNTs的浓度、共存污染物的种类和MWCNTs与共存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王萌刘珊珊龙奕龚双姣田斌马陶武
-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沉积物铜锈环棱螺肝胰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