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
作品数: 45被引量:86H指数:6
  • 所属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 所在地区:内蒙古 包头市
  • 研究方向:矿业工程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郑文翔
作品数:53被引量:141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 反拱 支护 采矿工程 巷道
郝长胜
作品数:74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矿井 采矿工程专业 采矿工程 巷道支护 煤矿
段晓博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与瓦斯突出 教育 教学体系 煤炭高校 煤
杨夺
作品数:26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瓦斯抽放 瓦斯 钻孔间距 瓦斯涌出量 数值模拟
刘业娇
作品数:61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矿 模糊综合评判 矿井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 安全工程
一种可完整获取崩落法放矿模拟试验后矿石残留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完整获取崩落法放矿模拟试验后矿石残留体的方法,包括:制作可拆解的分段崩落法放矿模型;进行放矿实验;散体胶结;矿石残留体完整获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注液胶结的方法固结模拟放矿后的散体,通过对胶结体...
宋德林刘树新郑文翔孙明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关键层结构的地表偏态下沉系数预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键层结构的地表偏态下沉系数计算方法,分步骤计算关键层结构的初次断裂角、关键层结构的周期断裂角、地表下沉偏态系数。本发明的方法严谨、准确、简单,为煤矿井工回采的覆岩顶板变化和地表下沉安全的识别预测提供...
孙明田志超郑文翔刘业娇杨夺宋德林段会强
文献传递
一种锚杆-混凝土反拱控制底鼓结构的稳定性预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混凝土反拱控制底鼓结构的稳定性预判方法。通过基本条件假设,建立锚杆‑混凝土反拱耦合控制底鼓结构力学模型,通过力学解析建立锚杆‑混凝土反拱耦合控制底鼓结构稳定性判别方程,从现场资料和算例分析结论中获取...
郑文翔卜庆为郝长胜孙明
文献传递
一种煤矿岩石力学试验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岩石力学试验机,包括底座,底座的底端安装有调平结构,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底板,液压杆的底端安装有钻头,且钻头的顶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钻头的顶端安装有清灰结构。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螺杆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第一螺...
孙明钱磊杨夺
一种采空区危险临界程度预判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山安全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空区冒落危险临界程度预判方法。该发明首先建立采空区冒落危险的控制指标体系,将冒落危险划分为事故、隐患、临界和安全四种状态,然后根据具体采掘信息和不同地质资料,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获...
孙明郑文翔段晓博
文献传递
关于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
2021年
大力推动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交通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在此背景下,文章着重探讨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钱磊赵长海孙明
关键词:智能交通道路拥堵传感器交通检测
一种减少倾斜矿体崩落法开采下盘矿石损失的回采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一种减少倾斜矿体崩落法开采下盘矿石损失的回采方法,当矿体倾角较缓,利用垂直矿体走向布置进路进行回采时,根据回采分段的回采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下盘矿石进行回收,当回采分段未回采时,从下盘向上盘回采,...
宋德林张浩孙明张东杰刘洋
文献传递
基于综合主成分分析法的深部煤层底板采动损伤指数的主控指标被引量:3
2013年
深部煤层底板采动损伤指数取决于采场底板的应力场、底板岩体的节理分布和应用的采煤方法。建立了深部煤层采动损伤指数控制指标体系,分析了各控制指标在损伤过程中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建立综合主成分模型并筛选出深部煤层采动损伤指数的13个主控指标。结果表明:应用综合主成分分析能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对类似复杂非线性问题进行分析。
曲立平杨威孙明郑文翔
深井煤层底板突水组合灰色物元理论预测被引量:2
2013年
深井煤层底板突水是一个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具有协同性、自组织性、主控因素多、条件不准确的特点,为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建立了深井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指标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选出9个主控因素,应用熵值函数法确定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选取7个隶属函数和2个隶属度对主控因素指标进行规范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线性灰色物元分析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5个样本进行分析,得到各预测样本的综合关联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并利用-1和0当作阈值,据此确定了深井底板突水安全区、脆弱区和危险区。
郑文翔孙明刘文卓
关键词:灰色关联主控因素
内蒙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科研素质的表征分析
2019年
高职院校是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认识模糊、动机错位、条件奇缺、能力薄弱的问题,折射出高职院校遇到了基础薄弱、教学繁重、体制落后、成果廉价的困境。建议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以考核制度提升一线教师的科研动机,以奖惩机制激励一线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多种形式练就一线教师的科研技能,以追踪评价判断一线教师的科研价值,从而实现一线教师科研素质的渐变和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的突变。
孙明郑文翔宋德林段会强
关键词:高职院校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