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可文
-

-

- 所属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曹有挥

- 作品数:145被引量:2,226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 港口体系 港口 长江沿岸
- 王聪

- 作品数:42被引量:5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网络 长三角 市域 长江三角洲
- 王丽

- 作品数:72被引量:5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刺梨 酵素 果渣 抗炎活性 响应面法
- 潘坤友

- 作品数:41被引量:4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港口 耦合协调度 网络 长江三角洲 解锁
- 袁丰

- 作品数:65被引量:9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区位选择 长三角 制造业 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一体化
- 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以沪宁城际高铁南京站为例被引量:42
- 2012年
- 分析沪宁城铁南京站乘客的出行距离特性,初步确定高铁站区圈层范围为3 000 m。以南京站周边3 000m范围内6 145个企业的地址、行业隶属、成立时间等为研究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高铁站区产业的分布与空间集聚特征。①从总体看,高铁站区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以车站为中心,以500 m为缓冲半径,在1 500~2 000 m范围企业密度最大,2 000 m以外企业密度陡然降低。②各行业空间集聚趋势类似,随着距离增大集聚程度降低。但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集聚现象更为明显,交通指向性显著;批发和零售业集聚峰值相对最大,在大范围上有分散分布的趋势。③各行业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空间分异特征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模式,即"小分散、大集聚"、"大分散、大集聚"、"大分散、小集聚"。
- 王丽曹有挥刘可文王聪
- 国家区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建国伊始,国家区域政策就深刻影响着央企的空间布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特征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央企空间布局是"经济人"与"政治人"两种行为特征相互博弈的结果,受国家区域政策直接、间接和累积循环三种模式影响,总体布局呈不平衡的板块集聚特征,央企总部布局具有极高的首都指向性。国家区域政策的转变历程与央企布局的演变过程相吻合,均经历了均衡—不均衡—均衡的演变过程。经济区内的政策强度与央企布局个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政策强度与央企扩张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规律,但存在时滞和周期性。在不同的区域政策时期,央企布局的空间变动和区域政策的调整具有相应的一致性,各阶段主要的作用机制不同,且趋于三种模式的相互混合影响。
- 刘可文曹有挥肖琛王聪车前进
-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演变被引量:2
- 2013年
- 跨国公司倾向于布局在交易成本和转形(生产)成本较小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减小了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的梳理,分析了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的时空演变,发现跨国公司在长三角空间布局一直呈扩散趋势,具有和区域政策变迁同步的3个阶段:①初始阶段,跨国公司布局与区域政策关联较弱,集中在区域中心上海;②集聚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的沪宁沿线城市集聚;③网络化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早期集聚的区域形成区域性生产网络,并向长三角的边缘区扩散。不同阶段跨国公司布局机制存在差异,降低交易成本的区域政策的影响变得显著,区域的集聚效应、科技水平历来受到重视,而区域经济效率和劳动力成本、交通等传统要素成本对跨国公司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
- 刘可文曹有挥牟宇峰孙小祥
- 关键词:跨国公司交易成本长江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及其演变过程——以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区域政策强度是政府投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政策变量值的大小。区域政策强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政策自身内容和政策背景属性两类,前者主要考察政策工具体系,后者则主要考察区域政策的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政策强度定量化的指标体系,据此定量考察区域政策强度值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经过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分析发现:区域开放开发政策强度具有能级上的差异,不同类型区域政策的强度值变化特征不同,并在时间上呈阶段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由等级梯度向扁平化转变。
- 刘可文潘坤友
- 国内外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20
- 2016年
- 相比于高铁带来的时空收敛及区域重构效应研究,高铁站区空间结构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滞后,与我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严重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回顾、梳理典型高铁国家站区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可为国内高铁站区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视角,对高铁站区属性及圈层空间,人口集聚、产业布局、土地使用等经济空间结构和效应,以及形成与发展机理等三大领域进行回顾,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一阶段研究的改进方向。在西方高铁国家,对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已经从早期探索、概念辨识阶段发展到基于定量模型的实证研究阶段,对于定量刻画站区产业空间演变以及指导产业空间布局具有切实指导意义。而国内对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借鉴国外高铁站区空间演变历程并构思产业发展及用地模式的初步阶段。最后,从开展在高铁站分级分类体系下不同类站区的开发模式比较研究、深化高铁站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的研究、关注高铁站区空间格局的效应评估与优化路径的研究以及开展高铁与民航等快速交通市场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深入研究等四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王丽刘可文曹有挥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强度的定量化及其演变过程——以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例
- 区域政策强度是政府投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政策变量值的大小。区域政策强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政策自身内容和政策背景属性两类,前者主要考察政策工具体系,后者则主要考察区域政策的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政策强...
- 刘可文
- 文献传递
- 长江三角洲不同所有制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化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以总部在长江三角洲的大型企业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所有制企业空间组织网络的演化特征、类型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国有企业从相互独立的星状企业网络演化为行政中心辐射型网络;跨国公司为中心辐射型网络,有向多中心网络演化的趋势;民营企业从小团体离散型网络向多中心扁平化网络演变。3种所有制企业的网络密度、网络结构、网络重要节点等变化趋势存在着差异。企业空间组织网络类型可分为局地型、中心辐射型、多中心扁平型3种。企业扩张模式和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网络治理、区域资产与基础设施、制度与技术等是驱动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进的重要因素。
- 刘可文袁丰潘坤友
- 关键词:企业所有制网络演化长江三角洲
-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构建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3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其在城市网络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城市网络不同研究载体的梳理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等级的密切关联性是城市网络构建的重要基础,网络构建的作用力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属性、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的自身条件。通过对网络构建模型、网络特征和网络动态演化的综述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对于解释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网络是适用的,但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方法的引介,对于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关注较少。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细化,中国不再仅仅承担制造业功能,生产性服务业已开始大规模集聚,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系统研究刚刚起步,亟待加强。
- 王聪曹有挥宋伟轩刘可文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被引量:2
- 2014年
-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有着自身的特性。本文分析了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通才与专才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职业模拟体验、打造学生协同创新平台等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 刘可文郑四渭苏飞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 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被引量:18
- 2017年
- 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区,以1996~2013年为研究期限,选取1996、2002、2007、2013年4个重点年份,分别从班轮航线、班轮密度、空间联系3个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共涉及74家船公司、10 726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研究表明:18 a来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结构趋于集中,与箱流的空间结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班轮密度领先于其它港口,国际枢纽港地位不断强化,宁波港虽在班轮航线、班轮密度增速方面超越上海港,但班轮网络组织能力明显落后于上海港;长江沿线基本形成以上海港为枢纽港,太仓、南京、张家港和南通港为干线港、其它港口为支线港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关系已由原来主要依托沿海班轮支线联系的喂给关系演化为依托国际班轮航线联系的竞合关系。
- 潘坤友曹有挥刘可文梁双波魏鸿雁
- 关键词:港口班轮航线长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