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华
作品数: 58被引量:272H指数:11
  • 所属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徐勇
作品数:321被引量:95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低聚木糖 木聚糖 乙醇 酶水解 玉米秸秆
武海棠
作品数:36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柴油 酯交换 教学改革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漆酚
郑冀鲁
作品数:48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油 农林废弃物 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改革 活性炭
勇强
作品数:496被引量:1,59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低聚木糖 里氏木霉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酶水解
余世袁
作品数:415被引量:1,873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低聚木糖 木聚糖酶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木聚糖
过氧化氢预处理强化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在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和木质素组分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高效酶水解。过氧化氢预处理可以通过破坏木质纤维素的物理化学结构并氧化降解部分木质素,从而改善原料的酶水解效率。过氧化氢预处理主要有过氧化氢-酸、过氧化氢-碱、活化过氧化氢这3类预处理方法。笔者主要归纳了不同预处理过程中的木质素降解机理,总结了过氧化氢预处理强化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的效果,探讨了预处理对木质纤维原料降解产物的影响,评价了各类过氧化氢预处理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最后,根据过氧化氢预处理的特点分析了过氧化氢预处理的研究策略,展望了过氧化氢预处理的发展趋势。从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低试剂用量、低温和低压的预处理条件是未来过氧化氢预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张军华文沛瑶林子贺应文俊
关键词:降解产物
化学助剂对杨木酶水解及发酵制备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
2022年
以乙酸、乙酸-双氧水两步预处理后的杨木残渣为底物,探讨化学助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并以纤维素酶水解液中单糖为碳源,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培养,探究表面活性剂种类和剂量对其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额外添加1000nkat/g的β-葡萄糖苷酶,杨木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提高到74.35%和95.43%。添加吐温-80、PEG-6000、木质素磺酸钠对酶水解均有促进作用,且PEG-6000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发酵有不同影响,吐温-80和PEG-600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株生长,而木质素磺酸钠对发酵有促进作用,添加量为1g/L时活菌数提高到2.10×10^(9)CFU/mL。研究结果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转化益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魏立婷贾丽丽张军华
关键词:杨木发酵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活性剂
一种两步乳酸催化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步乳酸催化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属于生物质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步乳酸催化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与乳酸水溶液混合,进行第一催化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第一反应液和滤渣;将滤渣...
张军华杨倩倩徐勇连之娜文沛瑶应文俊
文献传递
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制取可发酵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对木质纤维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及影响酶水解的关键因素,如产物抑制、酶学特性、木质素的存在、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酶的回收等进行了综述,对高效酶水解制取发酵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孙宗苹张军华
关键词:酶水解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ZrC木质陶瓷及其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松木为原料,经炭化制得松木炭,以有机锆聚合物(PZC)为先驱体浸渍松木炭后进一步高温热处理制备得到ZrC木质陶瓷。采用XRD、SEM、FT-IR、TG-DSC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变化、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杂化材料质量增加率对木质陶瓷显气孔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锆先驱体裂解过程中生成ZrO_2,进一步可以在1 400℃通过碳热还原反应转化为ZrC相。ZrC木质陶瓷由立方相ZrC和无定形碳组成,生成的木质陶瓷较好地保留了松木模板的管状孔洞结构,部分ZrC相沉积在孔洞内部。木质陶瓷材料显气孔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质量增加率的增加而降低;力学性能随热处理温度和质量增加率的增加而提高,质量增加率为278%的杂化材料在热处理温度为1 400℃时制备的ZrC木质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58 MPa和1.8 MPa·m^(1/2)。
武海棠郑冀鲁张军华黄晓华
关键词:木质陶瓷碳化锆碳热还原反应
《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6
2015年
《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课程是我校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体现了林业工程类学科的特色。笔者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农林类高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
李健郑冀鲁尉芹翟梅枝张军华
关键词:教学改革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水冬瓜油的碱炼工艺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比较了NaOH和Na2CO3对水冬瓜油(酸值22 mg/g)的碱炼效果,并应用正交和单因子试验,分析了Na2CO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搅拌强度和水洗温度4种因子对水冬瓜油碱炼降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碱炼降酸的最佳Na2CO3用量和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2CO3碱炼效果优于NaOH;以碱炼油的得率和酸值为指标,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a2CO3水溶液浓度为170 g/L,反应温度为75℃,搅拌速度为100 r/min,水洗温度为80℃,固体Na2CO3用量为105 g/kg;在此条件下,水冬瓜毛油的酸值可降至1mg/g以下,可作为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
杨芳霞苏印泉李秀红张军华王筠玉泉幸一郎牟田信次
关键词:水冬瓜油碱炼酸值生物柴油
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杨木酶水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ChCl/Lac)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杨木的预处理效果,及稀酸、稀碱和水在ChCl/Lac预处理杨木过程中的协同效果,为利用杨木制备可发酵糖提供依据。【方法】以粉碎的杨木原料为试验材料,采用ChCl/Lac(物质的量比为1∶2)及质量分数1%H2SO4、质量分数1%Na2CO3和去离子水分别协同ChCl/Lac预处理杨木,每种预处理方式均设置120,150和170℃3个温度,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杨木化学组成、结构形态及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ChCl/Lac预处理及1%H2SO4、1%Na2CO3和去离子水分别协同ChCl/Lac预处理对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有比较好的脱除效果,其中在反应温度大于150℃时,1%H2SO4协同ChCl/Lac预处理可以使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6%和71%以上,效果最好;与ChCl/Lac预处理相比,去离子水协同ChCl/Lac预处理对木质素的脱除反而有抑制作用。与杨木原料相比,各种预处理方式均提高了杨木样品的结晶度和纤维素含量,并增强了杨木样品的热稳定性。1%H2SO4协同ChCl/Lac在150℃预处理后可使样品72 h酶水解的葡萄糖得率达96.3%,是杨木原料(16.8%)的5倍以上。与ChCl/Lac预处理相比,1%Na2CO3和去离子水协同处理对酶水解效率没有明显促进效果。【结论】1%H2SO4协同ChCl/Lac预处理可明显提高杨木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及杨木的结晶度、破坏杨木的纤维结构、降低结构强度、影响热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杨木酶水解效率。
周敏姑郭英杰郝子越于莹莹杨芳霞张军华
关键词:酶水解
PEG6000和BSA促进外切葡聚糖酶的水解机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表面活性剂及牛血清白蛋白已被证实能促进纤维素酶的水解,但其促进水解的机制仍不清楚。对表面活性剂PEG6000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影响关键纤维素酶组分(内切葡聚糖酶Ⅱ,外切葡聚糖酶Ⅰ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微晶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6000和BSA可将微晶纤维素的水解得率从42.7%分别提高到61.6%和52.2%。内切葡聚糖酶Ⅱ和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能力并不能被表面活性剂PEG6000和BSA所促进。吸附试验证实PEG6000能减少内切葡聚糖酶Ⅱ和外切葡聚糖酶Ⅰ对纤维素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PEG6000和BSA是外切葡聚糖酶Ⅰ的激活剂,但并不是内切葡聚糖酶Ⅱ和β-葡萄糖苷酶的激活剂。因此,PEG6000和BSA对外切葡聚糖酶Ⅰ的激活作用是其促进纤维素酶水解的关键机制。
辛东林杨明张军华
关键词:激活剂酶水解PEG6000牛血清蛋白
萃取-酯交换耦合法制备生物柴油过程催化剂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传统的生物柴油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油脂提取、提纯精炼、酯化/酯交换等步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与化学品。萃取-酯交换耦合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简单有效、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该方法直接以含油固体为原料,以短链醇等作为萃取溶剂和酯交换反应试剂,油脂萃取与酯化/酯交换反应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萃取-酯交换耦合法中催化剂的选择是反应能否实现高效转化的关键。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针对的原料是浸提过的液体油脂,较少用来催化固体原料原位酯交换反应。笔者综述了近年来萃取-酯交换耦合技术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包括酸催化法、碱催化法、离子液体催化法、超临界法和生物酶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萃取-酯交换耦合法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催化剂制备与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武海棠许康力杨芳霞张军华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