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杰
-

-

- 所属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湛江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 刘楚吾

- 作品数:264被引量:1,43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军曹鱼 管角螺 RAPD 遗传多样性分析 笛鲷
- 曹伏君

- 作品数:98被引量:41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研究主题:显微结构 血细胞 管角螺 组织学 外周血细胞
- 王中铎

- 作品数:125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研究主题:青鳉 系统进化 线粒体DNA 西施舌 虾虎鱼
- 黄翔鹄

- 作品数:207被引量:9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盐度 温度 罗非鱼 微藻
- 刘丽

- 作品数:304被引量:97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珊瑚 肌肽 RAPD 微卫星标记 D-LOOP
- 养殖水温对龙虎斑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通过对不同水温(17、21、25、29、33和37℃)下,龙虎斑幼鱼的摄食生长、血清抗氧化酶(SOD、CAT)活力、消化酶活力及鱼体体成分含量变化等的分析,探讨龙虎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 陈思曹伏君梁华芳罗杰
- 关键词:水温酶活性肌肉成分
- 文献传递
- 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采用不同的饲料系列饲养各阶段凡纳对虾 (Lito -penaeusvannamei)的幼体和仔虾 ,实验结果表明 :在状幼体期 (Z)~糠虾幼体Ⅱ期 (M 2) ,投喂骨条藻 +人工配合饲料系列 ,比单纯投喂骨条藻或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活率分别高18.5%和26.7 % ;糠虾Ⅱ期 (M 2)以后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的差别 ;在人工育苗后期 ,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卤虫无节幼体 。
- 罗杰刘楚吾杜涛刘丽
- 关键词:凡纳对虾人工配合饵料人工育苗发育
- 卵形鲳鲹与布氏鲳鲹人工育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分别于2002年4月、5月在广东湛江东海育苗场对卵形鲳((Trachinotusovatus)及布氏鲳((Trachinotusblochii)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共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881万尾。其中布氏鲳588尾、卵形鲳23万尾,成活率均达到50%以上。对试验进行了对比 ,统计分析显示:在培育环境相似的情况下 。
- 杜涛罗杰
- 关键词:人工育苗成活率
- 养殖水温对龙虎斑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通过对不同水温(17、21、25、29、33和37℃)下,龙虎斑幼鱼的摄食生长、血清抗氧化酶(SOD、CAT)活力、消化酶活力及鱼体体成分含量变化等的分析,探讨龙虎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 陈思曹伏君梁华芳罗杰
- 关键词:水温酶活性肌肉成分
- 管角螺窒息点及昼夜代谢规律被引量:17
- 2008年
- 在水温(22±0.5)℃下,按管角螺壳高设置S[(6.48±0.46)cm]、M[(7.59±0.41)cm]和L[(9.08±0.37)cm]3组,研究了管角螺的窒息点及其昼夜代谢规律.结果表明:1)当水中的溶解氧(DO)含量大于临界值4.37mg·mL-1时,管角螺的耗氧率为1.81mg·g-1.h-1,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O低于此值,耗氧率随DO的下降而降低,0.43mg·mL-1的DO为管角螺的窒息点(耗氧率为0);2)管角螺的标准代谢(SM)和常规代谢(RM)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壳高处理组昼夜变化规律相同,即夜间代谢强于白天,但不同处理组SM(F=36.263,P<0.01)和RM(F=6.788,P<0.01)差异均极显著;S、M和L组特殊动力代谢的峰值分别为2.11、1.62和1.42mg·g-1.h-1,分别为其SM的2.09、1.75和1.71倍,持续时间均为15h;S、M和L组分别在食后24、24和27h达到排氨率的高峰,峰值分别为3.94、2.64和1.71μmol.g-1.h-1,分别为其饥饿状态下排氨率的1.87、1.73和1.31倍.
- 罗杰刘楚吾李锋唐洪超
- 关键词:管角螺窒息点标准代谢
- 一种对虾高位池养殖中培养翼茧形藻调节水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高位池养殖中培养翼茧形藻调节水质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根据翼茧形藻能够长时间生长、稳定养殖环境水质的特点,在投放虾苗前,在高位池先定向培养翼茧形藻,具体步骤是先将翼茧形藻先在实验室培养、然后扩大...
- 黄翔鹄李长玲罗杰
- 文献传递
- 一种西施舌潮间带存活率估算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西施舌资源恢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西施舌潮间带存活率估算系统及方法,所述西施舌潮间带存活率估算系统包括:三维框设置有两个矩形框和四根立柱,四根立柱分别固接在两个矩形框的四个端点处且垂直矩形框;两个矩形框上下间隔...
- 罗杰王中铎郭昱嵩
- 文献传递
- 军曹鱼池塘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又称海鲡(Cobia)、海龙鱼,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为中型暖水性海水鱼类,分布在大两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热带水域,在我国的北海、三亚、南澳和台湾等沿海地区均...
- 罗杰刘楚吾黄翔鹄
- 关键词:军曹鱼人工育苗技术育苗方式
- 文献传递
- 温度及饵料对管角螺繁殖力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了解温度及饵料对管角螺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升温及投喂饵料的方法,在水泥池培育已达性成熟年龄的管角螺113 d后,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结果]升温组(28~29℃)亲螺比常温组提前16 d交配产卵,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2次,平均产卵囊数30.7个,而常温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1.3次,平均产卵囊数为24.4个,且升温组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平均数比常温组多19%,差异显著(P<0.05)。饵料试验中,投喂贝类组与投喂小杂鱼组产卵时间无明显差异,贝类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4次,而杂鱼组为1.8次;产卵雌螺中每个雌螺所产卵囊数贝类组比小杂鱼组多18.3%,且差异显著(P<0.05)。贝类组、小杂鱼组每个孵囊孵出仔螺平均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贝类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的平均数比小杂鱼组多19.3%(P<0.05)。[结论]在管角螺亲螺强化培育过程中,升温及投喂适口饵料均能提高其繁殖能力。
- 罗杰王中铎曹伏君
- 关键词:温度饵料管角螺繁殖力
- 一种管角螺养殖技术
- 一种管角螺人工养殖技术,该方法是利用面积为20m<Sup>2</Sup>的养殖池,在其底部铺设布满通孔的水泥板,水泥板距离池底的高度为20cm,使池底与水泥板之间形成空间;然后在水泥块上分别铺网布和细砂,进水管直通池底,...
- 罗杰刘楚吾黄翔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