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圣江
-

-

- 所属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培

- 作品数:45被引量:4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西南桦人工林 无性系 米老排 红椎
- 杨保国

- 作品数:52被引量:4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柚木 纯林 混交林 马尾松
- 刘士玲

- 作品数:50被引量:3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马尾松 红椎 马尾松人工林 米老排
- 贾宏炎

- 作品数:188被引量:1,562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马尾松 混交林 红锥 南亚热带
- 谌红辉

- 作品数:111被引量:7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尾松 人工林 光皮桦 嫩枝扦插 优树选择
-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被引量:4
- 2018年
-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纯林、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和盖度等植被因子,应用重要值和扩散系数(DI)、负二项式分布(K)和聚块性指数(PAI)等测定指标,探讨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南桦纯林植物种类最多,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次之,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中物种数量最少。(2)林下共有幼树优势种漆树,在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够明显,在纯林和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为均匀分布;灌木九节和藤本植物玉叶金花,在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强烈聚集分布,两者在纯林聚集程度不明显;弓果黍和五节芒均在3种西南桦林内均呈强烈聚集分布。(3)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林下植物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建议适当立地选择、减少西南桦纯林比例,宜选取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混交造林,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环境,提高林分异质性,从而促进西南桦人工林健康、高效的可持续经营。
- 庞圣江张培张培杨保国刘士玲农友
- 关键词:林下植物优势种群人工林
- 氮素施肥对西南桦无性系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造林试验研究西南桦无性系早期生长对氮素施肥的响应,揭示西南桦幼林氮素需求规律及无性系间差异。[方法]以4个西南桦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设置0、50、150、250、400、550、700 g·株^-1 7个处理,开展氮素(尿素)施肥试验,调查保存率、生长(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干形(径高比、树干通直度及主干分叉情况)等性状,分析这些性状在施肥处理间、无性系间的差异及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造林后第5年,对于4个参试无性系而言,其保存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树高、胸径和冠幅整体上呈现"增加-稳定-减少"的变化趋势,径高比、树干通直度和主干分叉情况亦渐趋优良,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无性系间生长和干形均差异显著,无性系C3的各性状总体上表现最优,其保存率、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主干分叉及通直度比最差的无性系C2分别高34%、42%、32%、16%、25%、22%和19%,氮肥和无性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综上所述,施氮肥并不影响西南桦无性系造林后早期生长和干形质量,无性系间生长和干形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C3的生长和干形表现最佳。
- 陈琳曾冀曾冀庞圣江赵志刚
- 关键词:施氮量无性系干形
- 大青山米老排树干径向生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阶段的起始时间、阶段时长、变化量也有所不同。2)不同天气条件下,三种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日净生长量和日变化幅度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 杨保国刘士玲刘士玲张培庞圣江韦菊玲张培邹位锡郝建
- 关键词:日变化环境因子米老排径向生长
- 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以38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 a为江南油杉胸径和树高生长缓慢期,4~18 a为其速生期;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高生长影响显著,但其后期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大;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在38 a时未相交,表明其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建议继续加强该江南油杉林分的抚育管理,采取及时合理的间伐措施,以期实现江南油杉人工林优质大径材的高效培育。
- 张培庞圣江庞圣江杨保国刘士玲潘启龙劳庆祥朱振华
- 关键词:江南油杉抚育间伐林分生长人工林
- 细叶云南松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管理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指数(D)等指标,分析细叶云南松林植物多样性;采用扩散系数(Di)、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Pi)等指标,分析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的植物多样性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种群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2个优势种服从聚集分布,少数种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林内环境荫蔽,不利于幼苗天然更新及幼树生长,适当进行人工抚育可促进群落的稳定性。
- 庞圣江张培贾宏炎杨保国刘仕玲冯昌林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种群分布桂西北
- 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伐桩萌芽更新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33年生米老排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30cm、3050cm)及伐桩高度(≤5cm、520cm)对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度等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伐桩基径级之间,30
- 庞圣江张培刘福妹赵总杨保国刘士玲
- 关键词:米老排伐桩萌芽更新人工林
-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纯林、西南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西南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西南桦+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4种群落类型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群落林下物种数量丰富,除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55种)外,西南桦纯林(106种)、西南桦+杉木(102种)和西南桦+红锥(119种)混交林已超过同气候带天然林群落内林下物种数量;林下物种组成种类相似,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性。西南桦径级分布相对混交树种更偏向对大径级分布,这说明西南桦比混交树种更具有竞争优势,有利于西南桦大径材的培育。
- 杨保国刘士玲贾宏炎庞圣江张培黄旭光韦菊玲杨桂芳
-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林分密度径级结构
- 马尾松人工林小气候调节效应被引量:4
- 2019年
- 通过对比分析马尾松林外内小气候特征,为其生态效应研究提供依据。利用马尾松人工林内外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比较两站点的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外气温、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的差值均为白天大于夜晚,马尾松林白天具有更好的降温和增湿作用;2)马尾松林内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比林外空旷地低1.1℃、2.8℃,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高4.7%,林内高湿日数多于林外空旷地,而低湿日数少于空旷地;3)林内外月均气温、空气湿度差值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林内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日变化相似,土壤温度越向下振幅越小。
- 刘士玲杨保国杨保国雷丽群郑路张培雷丽群韦菊玲
- 关键词:马尾松马尾松人工林小气候特征
- 西南桦树皮精油产量和成分随树龄的变化规律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不同树龄和部位的西南桦树皮进行精油提取、挥发性成分鉴定与组分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西南桦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从广西凭祥11、21、29和40年生西南桦试验示范林内选择生长旺盛的健康植株,采集干皮和枝皮,经自然阴干和粉碎,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树皮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挥发性成分,并结合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系统人工解析,运用峰面积归一法求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西南桦干皮精油提取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显著降低,由11年生时的0.08%逐渐降至40年生时的0.02%;枝皮的精油提取率以11和21年生植株为最高,均在0.09%以上,40年生时为最低(0.03%)。应用GC-MS从西南桦树皮精油中共鉴定出19种挥发性组分,包括酯类7种、醇类6种、烯烃类3种、酚类2种、酮类1种。干皮和枝皮精油中分别鉴定出15和14种组分,其主要成分均为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水杨酸乙酯,干皮对应含量为96.44%、2.16%和0.96%,枝皮对应含量为98.00%、0.41%和0.53%;其共有成分还有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基)丙-2-基碳酸乙酯、桉叶油醇、4-萜烯醇、2-茨酮。干皮精油的化合物种类随着树龄的增大逐渐增多,由11年生时的7种化合物逐渐增至40年生时的14种,而枝皮精油化合物种类随树龄增大变化不明显。【结论】不同树龄和部位的西南桦树皮精油提取率差异显著,挥发性组分均以酯类为主,其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高达96%以上,但其含量在不同树龄和部位间差异不明显。西南桦树皮精油主要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建议在西南桦间伐和主伐时加以收集利用。
- 王彩云杨海宽王春胜庞圣江王欢曾杰
- 关键词:水蒸气蒸馏法GC-MS挥发性成分
- 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对土沉香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探寻适合与化肥配施的生物菌肥用量,以期为土沉香苗木施肥提供指导。通过2年生土沉香盆栽试验,以不同水平处理的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研究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对土沉香生长、叶片生理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单一生物菌肥及其与N、P、K或复合肥配施对土沉香植株生长量均优于对照处理,M5(10 g生物菌肥+20 g复合肥)处理幼苗生长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2)不同水平处理组的土沉香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CK,M3处理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最大,M5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3)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皆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M2处理的土壤碱解N含量增幅最大,M5处理的有机质、有效P和速效K含量增幅最为显著。10 g生物菌肥与20 g复合肥配施,促进土沉香生长的效果最好,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更佳,可作为此生物菌肥与复合肥配施的推荐用量。
- 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冯昌林
- 关键词:土沉香生物菌肥化肥生理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