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0B07)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1H指数:8
- 相关作者:叶瑜方修琦张向萍崔玉娟晏朝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江浙沪地区历史重大洪涝灾害情景下的人口和GDP物理暴露量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江浙沪地区1644~1949年洪涝灾害数据库,基于年受灾县次,对该地区历史重大洪涝灾害年进行了辨识,并以历史重大洪涝灾害为情景,对其重现于2010年的人口和GDP物理暴露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按受灾县次划分,1644~1949年江浙沪地区重大洪涝灾害频率在50~100年一遇的为1670年、1683年、1804年;100~300年一遇的为1823年、1849年;300年一遇的为1931年;(2)重大洪涝灾害暴露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3)6次重大洪涝灾害情景下,人口物理暴露量基本超过2010年该区人口总量的40%,而GDP物理暴露量则几乎超过了其总量的50%;(4)江苏受灾最为明显,上海受灾幅度波动最大,尤其是在100年一遇洪涝灾害前后受灾影响差距很大,浙江受灾影响相对稳定;(5)该区人口、GDP物理暴露量并不一定与受灾县次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可能与其人口、经济分布格局等因素有关。
- 黄红铸崔玉娟叶瑜方修琦
- 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五种洪涝致灾因子组合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研究洪涝灾害中不同洪涝致灾因子组合特征对灾害的决定作用,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44-1949年五种洪涝致灾因子(简称洪涝因子)——连续降水、台风、潮灾、上游洪水以及强降水——分类辨识并逐年赋值统计,得到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逐年洪涝因子总值序列。结果表明:(1)影响洪涝的因子平均为1.66个,依据洪涝因子总值序列变化趋势,研究时段可划分为三阶段:阶段一,1644-1718年,三因子与四因子洪涝年多集中于这一阶段,该阶段均值高于全段均值与其它两阶段;阶段二,1719-1864年,该段波动较大,单一因子与二因子洪涝年发生频次较高,该段均值最低,其中单一因子洪涝年以强降水因子的影响为最多;阶段三,1865-1949年,大多出现单一因子与二因子洪涝年,整体波动较小,为较平稳的时段。(2)单一因子洪涝年发生频率最大,以强降水因子出现最多,二因子洪涝年发生频率次之,以连续降水-强降水比例最高,三因子洪涝年以连续降水-台风-强降水为最多,四因子洪涝年出现最多的为连续降水—台风—上游洪水—强降水的因子组合,未出现五因子洪涝年。(3)按灾情影响范围辨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644-1949年6个极端洪涝灾害年和7个极端台风灾害年,发现极端洪涝灾害年主要集中于阶段一中期和阶段二后半期,包括2个四因子年、3个三因子年和1个二因子年,都与连续降水和强降水有关;而极端台风灾害年多发生于阶段二前半期,多为台风与潮灾共同致灾。
- 崔玉娟张玉洁方修琦叶瑜张向萍
- 关键词:强降水台风
- 农村灾害避难场所布局规划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小鱼洞镇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灾害避难场所不仅在灾中或灾后能为农村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而且更是农村整合其有限资源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平台,在农村社区减灾中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研究工作较少。以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为例,通过对政府既定的避难场所进行安全性、通达性、收容性、生活性等分析,综合评价这些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性。以期为该区避难所的进一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农村灾害避难所的规划和评价提供参考实例。
- 辜智慧徐伟袁艺周洪建葛怡
- 基于《己酉被水纪闻》重建1849年上海梅雨期及其降水量被引量:11
- 2011年
- 私人日记是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的重要信息源。根据清代姚济所著的《己酉被水纪闻》中记录的上海(松江)184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逐日天气记录,辅以《清代长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洪涝档案史料》中的记载,确定了上海在大涝的1849年的入、出梅日期和梅雨期长度以及梅雨量,并重建了上海该年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以及整个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降水量。结果表明:(1)上海1849年入梅时间为6月11日,出梅入伏时间为7月19日,梅雨持续时间38d,超过现代上海多年梅雨持续时间的平均值17d,梅雨期雨量为364.1mm。(2)上海该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总计降雨26d,其中包括3场连续性降雨过程,其中第3场降雨最长连续时间为12d,重建的降雨量为318.6mm。与1954、1991、1998年等长江中下游大涝年份上海的降雨相比,1849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无论是总降雨持续时间,还是连续降雨日数都是最长的;降雨量也是最多的,接近常年平均的2倍。与1951—1998年逐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上海的降雨相比,1849年总降雨天数仍然是最多的;连续降雨日数处于第2位,降雨量处于第6位。
- 晏朝强方修琦叶瑜张学珍
- 关键词:日记降水重建梅雨
- 从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记录谈整编方志资料的使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方志资料是研究历史灾害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在使用前人挖掘整理而成的不同整编方志资料时,需要对其由于不同研究目的和空间尺度而在原始灾害记录选入和信息表达方面的差异进行鉴别与分析。为在灾害重建研究中如何综合利用整编史料提供方法借鉴,作者以1849年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为例,对4套整编方志资料的灾害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有:(1)应优先使用记录丰富且来源可靠的府属州、厅、县志记录;(2)4套整编方志资料互相插补综合使用,可比只使用1套提高至少20%的原始记录选入量;(3)4套资料中,《中国三千年气候记录总集》中的灾害记录数量和空间覆盖范围最完整、均一且灾情记录完备,《中国气候灾害大典》中不同省份记录详略差异大,另两套区域尺度资料覆盖范围各有偏重。
- 张向萍叶瑜王辉
- 关键词:洪涝灾害
- 公元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重建被引量:15
- 2013年
-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能造成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台风描述词语、风雨潮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台风灾害链、风雨持续时间、台风风向、地形等方面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的 4 条直接判别准则和 6 条辅助辨识依据,逐年辨识台风事件。与器测资料相对比,检验了历史台风事件重建的结果,公元1884—1949 年间共重建出 65 次台风事件,相当于器测数的 87. 8%,两者相差 1 次以下的年数为 55 a,占 83. 3%,说明利用方志资料重建台风频次序列的可靠性,为重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长时间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
- 张向萍叶瑜方修琦
- 1849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被引量:2
- 2012年
- 雨带提前进入长江流域并提早撤回、降水异常增多是1849年该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的直接天气原因。本文利用洪涝档案史等资料复原了该年主要的降雨过程和雨带推移过程、长江流域夏季的雨区和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以及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该年我国东部地区至少有6次主要降雨过程,20次暴雨过程。其中长江流域至少有3个主要连续降雨时段,13次暴雨过程。雨带5月18日~5月30日推进到长江下游地区,8月下旬撤回;2)长江流域夏季雨区主要沿江河分布,整体上有从江南向江北,从下游向中上游逐渐扩展的趋势,同时降雨强度逐渐增大,暴雨区域扩大;3)该年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长江沿岸11个省(市)中有279个县(市)发生洪涝,占当年全部洪涝灾害县(市)的71%,降水异常偏多是发生洪涝的直接原因。
- 晏朝强谢文慧马玉玲叶瑜
- 关键词:降雨过程长江
- 188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事件重建被引量:12
- 2010年
- 近年来,对台风活动特征以及由台风所引发的灾害的认识倍受关注。作者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对188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事件从台风过程、台风灾害空间分布与灾情等方面进行了重建与分析,共辨识出3次对该地区有影响的主要台风过程,均发生在8月份,分别为8月3—7日(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五)、8月22—24日(农历七月廿十至廿二)、8月29—30日(农历七月廿七至廿八);重建了该年典型台风灾害现象——风、雨、潮、啸以及所引发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受灾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嘉湖地区、绍兴和宁波,江苏苏州、扬州、镇江和常州以及上海等地,第2次台风过程的影响最严重。在苏南地区,台风过程与自春季持续至夏季梅雨期的洪涝相交叠使得灾情更为严重。
- 叶瑜方修琦张向萍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台风灾害
- 长江三角洲地区1644—1949年重大台风灾害年辨识与重建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从较长时间上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基于灾害影响县次,对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台风灾害年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696年台风灾害影响范围为38县次,在300a中仅此一年;1724年和1781年的台风灾害属100~300a一遇;50~100a一遇的台风灾害分别发生在1732年、1747年和1877年.1696年和1732年的受灾区域大都分布在长江口附近,1724年、1747年和1781年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而1877年主要集中在长江南部和杭州湾北部地区.1696年的两次台风均是由上海附近登陆,第1次的暴雨和风暴潮及第2次的风暴潮都造成洪涝灾害;1724年台风登陆地点位于上海奉贤附近,暴雨和风暴潮同时成灾;1781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嘉善县附近,主要为风暴潮致灾;1732年台风登陆地点为长江口南上海地区,台风暴雨和风暴潮同时造成洪涝灾害;174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宝山、崇明附近,主要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致灾;187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太仓、宝山、嘉定县附近,主要是大风及暴雨致灾.
- 魏学琼张向萍叶瑜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台风灾害
- 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模拟综述被引量:23
- 2012年
- 历史热带气旋记录时间序列较短空间差异大,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经常面临样本不足,特别是超强台风及巨灾记录历史样本的问题,从而导致传统概率统计方法失效。过去20多年来,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进行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模拟,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历史总体样本信息,生成大量符合历史样本特征的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事件样本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局地历史样本不足的问题。在回顾热带气旋的年频次、季节分布、路径分布、强度及影响范围时空规律研究进展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用于热带气旋路径及随机模拟的起始点模型、行进模型、终止点模型、洋面强度模型、陆地衰减模型及结果检验方法等领域的进展及不足,然后对其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研究改进方向及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 方伟华石先武
- 关键词:热带气旋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