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12)
- 作品数:8 被引量:165H指数:4
- 相关作者:常青侯实吴雨航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豫西锢窑民居营建的技术举要
- 2015年
- 民居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是风土建筑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豫西锢窑这种风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和建筑技术层面的既有研究为基础,对豫西锢窑民居的营造技术和适应方式做了调查研究,以求为现今我国地域风土建筑的研究添砖加瓦.
- 吴雨航
- 关键词:营建技术
- 思考与探索——旧城改造中的历史空间存续方式被引量:25
- 2014年
- 本文对旧城改造中的历史空间存续和再生,在认知和实践的层面上作了深度探讨,特别是从北京城的当代变迁切入,比较了现代性在中西城市更新中的不同呈现方式,指出了二者在文明层级和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反思了西方影响和中国实际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途径;主张在历史空间之于城市进化的积极意义方面,思考和探索保存与更新的关系。文末以笔者主持的相关课题为例,讨论了历史空间存续和再生的具体方法。
- 常青
- 关键词:旧城改造存续
- 西南近代天主教堂建筑平面布局类型与演变被引量:3
- 2016年
- 在对西南近代天主教堂建筑平面布局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3种典型的平面类型,并通过对巴黎外方传教会本土修院制的研究,揭示出在中西方双重建筑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这一系列平面布局类型的原因及其演变规律。
- 侯实
- 关键词:巴黎外方传教会
- 从“过白”看赣北敞厅——天井式住居类型及谱系流布被引量:7
- 2018年
- 在历史上,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经济文化发达,也是雷礼、雷发达等哲匠的故乡,其风土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当地的敞厅—天井式住居中普遍存在"过白"这一现象,即在敞厅后部向天井望去,能够在敞厅檐口与前厅的屋脊之间看到一线天空。文章尝试通过对"过白"分布情况的梳理,探析"过白"的起源及流布。在此基础上,以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敞厅—天井式住居为例,从形制与建构两个方面探讨"过白"与这一住居类型的内在关系。最后,以"过白"为参考系,探讨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风土建筑谱系。
- 张海滨
- 鄱阳湖流域“土库”及其衍化建筑的空间类型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鄱阳湖流域是江右地区的文化发源地,而"土库"住居是鄱阳湖流域风土建筑中一种较为原生的类型。文章首先以"土库"的基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征和构成元素的细致剖析,找出自然与文化因素对江右地区建筑形制的影响。其次,对基型的变体按内在成因进行归纳分类,对"土库"在江右地区的一般衍化类型以及特殊形制做了梳理和阐释。第三,在对江右地区众多宅院类型对比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地域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从地理、文化、社会等多角度的讨论中引出江右风土建筑谱系的推断性结论。
- 门畅
-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基型衍化
- 苗族传统民居中的火塘文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人的居所""社会的居所""祖灵的居所"3个自下而上的层面解析苗族火塘的多重意义,从而整理出残存在苗族文化内核中有别于他族的"恒常特征"及文化关联。
- 汤诗旷
- 关键词:火塘文化关联
- 我国城乡改造中历史空间存续与再生设计研究纲要被引量:4
- 2013年
- 对历史空间存续与再生这一建筑学中的新兴科学的一些研究探讨。
- 常青
- 关键词:城市
- 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被引量:112
- 2016年
- 面临众多风土建筑生存危机和去留抉择的现状,笔者认为直面挑战的第一步,是找到风土建筑认知和分类的有效途径。因而提出了以民族、民系的语族-语支(方言)为背景的风土建筑谱系划分方法,并尝试从"聚落形态""宅院类型""构架特征""装饰技艺"和"营造禁忌"等5个方面,探究各谱系分类的基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文中对江南建筑的赣、徽、吴等3个谱系作了基质对比,追溯了"样式雷"家族的赣系匠作渊源。并在结语部分讨论了风土建筑谱系在传承中的标本保存和整体再生原则和策略问题。
- 常青
- 关键词:风土建筑谱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