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0JCZDJC19600)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敏王翠翠怀磊王慧君张翠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2篇髓系
  • 2篇基因
  • 2篇急性髓系
  • 2篇白血病细胞
  • 1篇凋亡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抑癌基因PT...
  • 1篇易位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系
  • 1篇粒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王敏
  • 1篇怀磊
  • 1篇王建祥
  • 1篇魏辉
  • 1篇陈一瑞
  • 1篇林冬
  • 1篇王翠翠
  • 1篇张翠萍
  • 1篇王慧君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CD34^+ CD38^-细胞群比例是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初次诱导缓解率的关系。结果显示,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的比例与染色体核型、初诊WBC计数及FLT3/ITD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诱导治疗后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相关。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中有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12.47±26.26)%,诱导停疗第7天无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2.62±7.20)%(p=0.031)。诱导停疗第1天骨髓中可见幼稚细胞患者CD34+细胞群比例为(17.40±21.20)%,而诱导停疗第1天无幼稚细胞患者该比例为(5.64±6.96)%(p=0.001)。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2.51±9.72)%,明显低于非CR组患者(24.92±27.04%)(p=0.001)。而在AML non-M2b患者中,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1.60±4.82)%,较非CR组患者更为降低(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是否取得CR与年龄(p=0.022)、CD34+CD38-细胞群比例(p=0.008)、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幼稚细胞比例(p=0.01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与是否获得CR有相关趋势(p=0.052)。结论:初治AML患者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是AML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张翠萍魏辉王慧君怀磊何侃陈一瑞林冬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
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预处理NB4细胞,Western 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凋亡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5μmol/L U0126预处理有效抑制NB4细胞中ERK的磷酸化,降低5 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二甲双胍对NB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黏附的作用,ME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在NB4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怀磊王翠翠张翠萍李其辉陈一瑞贾玉娇王敏王建祥
关键词:二甲双胍NB4细胞系
iASPP对MCF-7细胞凋亡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iASPP基因全长(iASPP-FL)及iASPP基因短型剪接体(iASPP-SV)对肿瘤细胞凋亡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iASPP-FL及iASPP-SV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目标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分别进行137铯照射及依托泊苷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并通过碱性单个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及H2AX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析细胞是否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结果:稳定表达iASPP-FL及iASPP-SV的MCF-7细胞株在受到200μg/mL Vp-16处理后,相对于转染空载体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2.70±2.38)%,晚期凋亡率为(28.94±1.38)%,SV1和SV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下降为(24.40±1.12)%和(17.52±1.08)%,晚期凋亡率分别下降为(18.78±0.95)%和(19.58±1.04)%;但是H2AX蛋白水平升高分别达到转染空载体组的1.48、2.10倍。FL1和FL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22±0.68)%和(15.82±0.74)%,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1.16±0.88)%和(9.88±0.56)%,均比转染空载体组的(31.22±1.64)%和(36.90±2.08)%明显下降;H2AX蛋白水平升高分别达到转染空载体组的2.09和1.99倍。4Gy 137铯照射后,SV1和FL1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42±0.24)%和(7.05±0.24)%,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5.10±0.50)%和(15.14±0.58)%,均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组的早期凋亡率(16.56±0.81)%和晚期凋亡率(29.08±1.55)%。彗星实验也显示,在遭受DNA损伤后iASPP-FL及iASPP-SV细胞株比对照组存在更加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结论:iASPP基因可以抑制MCF-7细胞受到放射和药物作用后发生的凋亡,但是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增加,细胞群体中保留DNA损伤的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持久存在并累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王琳赵欣邢海燕唐克晶田征饶青王敏王建祥
关键词:细胞凋亡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性
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l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1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在白血病细胞系中PTENP1对PTEN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8例初诊AL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PTEN与PTENP1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PTENP13’UTR的慢病毒载体pCDH1-PTENP13’UTR—GFP,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病毒原液感染HL-60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混合克隆。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不同克隆PTENP1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不同克隆PTE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患者骨髓细胞PTEN及PTENP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EN与PTENP1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将PTENP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患者(108例)按NCCN2011年AML治疗指南进行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TEN及PTENPl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CDH1一PTENP13’UTR—GFP病毒原液感染的HL一60细胞,与对照组(pCDH1一GFP)相比,前者感染的HL-60细胞PTENP1mRNA水平明显升高,PTENmRNA水平亦有升高,但P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AL患者骨髓细胞PTEN及PTENP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TENP1可能在mRNA水平对PTEN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王翠翠怀磊张翠萍贾玉娇李其辉陈一瑞田征唐克晶邢海燕王敏王建祥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基因PTEN假基因
11例伴有t(7;11)(p15;p15)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伴有t(7;11)(p15;p15)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1例伴有t(7;11)(p15;p15)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预后。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AML—M2a6例,M4、M5各2例,M61例。11例患者均表达CD33,其中10例表达CD117、CD13,7例表达HLA—DR,6例表达CD34。11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显示有t(7;11)(p15;p15),其中1例伴有+8。共9例患者检测FLT3-ITD、TKD突变,其中1例FLT3-ITD突变阳性。11例患者仅2例存活,1例失访;其余8例均死亡。结论t(7;11)(p15;p15)异常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伴有该异常的AML患者具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特征,预后不良。
王四平魏述宁齐军元刘旭平杨洪乐赵嘉玮安刚王建祥
关键词:易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