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1-006)

作品数:13 被引量:255H指数:9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盆地
  • 10篇珠江口盆地
  • 7篇油气
  • 7篇成藏
  • 5篇油气成藏
  • 4篇断层
  • 4篇新近系
  • 3篇地堑
  • 3篇断层封闭
  • 3篇勘探
  • 3篇半地堑
  • 2篇断层封闭性
  • 2篇浅层
  • 2篇晚期
  • 2篇构造样式
  • 2篇成藏特征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机构

  • 11篇中海石油(中...

传媒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现代地质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扭性断陷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生界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从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断裂特征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形成机制,总结了恩平凹陷的构造样式特征及有利圈闭类型,并探讨了构造样式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油气富集区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恩平凹陷为双向伸展的上下构造层变形系统的叠合,即古近系为NE—EW向伸展构造系统,新近系为NW—NWW向伸展—张性扭动构造系统;发育了4大类伸展型构造样式,构造样式演化控制了半地堑结构、烃源岩发育情况、油气的初始运移方向和断裂构造带与圈闭类型分布,为新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许新明刘贤来陈胜红王绪诚胡坤
关键词:构造样式新生界油气成藏
珠江口盆地西江南半地堑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2013年
西江南半地堑一直以上构造层渐新统的珠海组和中新统下段的珠江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已获重大油气储量发现。近年来在"复式油气藏、立体勘探"思维指导下,加大了珠江组之上的浅层(中新统中段的韩江组、中新统上段的粤海组)的油气勘探,并探明有规模性的商业油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2051万m3。浅层油藏具有以边水油藏为主、油藏数量多、储量规模大、充满度高和储层物性好等特征。通过对浅层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的研究,建立了西江南半地堑三类浅层油气运聚模式:源内断裂带—垂向运移模式、源外陡坡带—二次调整运移模式和源外边缘带—侧向运移模式。源内断裂带—垂向运移模式的浅层油藏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断裂在主成藏期时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浅层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源外陡坡带—二次调整运移模式的浅层油藏远离供烃半地堑,为控圈断裂在主成藏期后的再次活动对早期油藏进行再次调整和分配的结果。源外边缘带—侧向运移模式明显受成藏期时优势构造脊控制,油气靠断面、不整合面和横向疏导的砂体空间有效配置进行阶梯式侧向运移。
彭光荣黄峰温华华徐颖晶全志臻刘浩江宁程卫华
关键词:浅层成藏特征成藏模式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8
2013年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为主;剖面上以负花状组合为主。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受控于晚期断裂;长期活动的断裂和部分晚期断裂为研究区油源断裂,其他晚期断裂则控制了油藏在新近系的空间分配和再次调整;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控制了油藏最终分布和储量规模。
彭光荣刘从印吴建耀徐颖晶黄峰
关键词:油气成藏
恩平凹陷新近系低阻油层地质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王绪诚于水明姜建赵超胡坤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低阻油层沉积微相
珠一坳陷浅层新领域油气勘探潜力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以往的油气发现中主要以珠江组为主(埋深2000~3000m),但在近几年的勘探实践中,以韩江组、粤海组为主的中浅层(埋深500~2000m)渐渐有了新的发现和惊喜。在对浅层资料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浅层的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①富烃洼陷为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巨大的烃源潜力;②古珠江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储盖条件;③浅层断圈和自圈等构造型圈闭发育,具有丰富的目标潜力;④由多介质构成的网状输导格架形成了多类型输导通道,形成了浅层优越的油气运移条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珠一坳陷浅层勘探的有利区带,主要集中在PY4洼、EP凹陷及HZ凹陷西部等地区。
陈雪芳李洪博高鹏杨梦雄杨亚娟罗梅
关键词:成藏条件勘探潜力
论油气资源不均匀分布与分带差异富集——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被引量:61
2013年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已经发现75个油气田和含油构造,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鲜明的不均匀性和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油气成群成带集中分布在几个二级构造带上,并且呈现出在某些区带上"满带含油",而在某些区带上非常贫瘠的特点。研究认为,富生烃半地堑是珠一坳陷油气汇聚的先决条件,因半地堑内烃源岩的品质和规模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多期构造幕叠合造就了珠一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二级构造带的继承性发育,位于汇聚优势指向上的二级构造带能够捕获更多的油气,呈"满带含油"的特点;位于优势运移指向上的某些二级构造带上圈闭横向连片、垂向叠合、类型多样。因此,富二级构造带是珠一坳陷寻找复式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施和生
关键词:半地堑
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系统基本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平面上,主要呈北西西走向,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包括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和羽状断层;断裂分布呈现明显分区特征,即晚期断裂主要分布在半地堑的南侧。结合圈闭定型期、油气充注史与晚期断裂活动的相关研究,得出晚期断裂系统对研究区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断裂控圈,即晚期断裂控制了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2)部分断至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内部甚至基底的晚期断裂和长期断裂一起构建了本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其他晚期断裂对早期油藏的二次调整、油气再运移及再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主活动期后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有效地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最终聚集及分布。
彭光荣刘从印吴建耀徐颖晶黄峰温华华蓝倩
关键词:运移通道断层封闭性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断层特征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断层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通道,其发育特征与断圈的油气成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断层特征,将该区断层划分为2个断层系统4类不同活动期次的断层,并系统研究了断层的构造样式、活动性和封闭性对本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恩平凹陷新近系发育7种构造样式,控制着新近系各二级构造带圈闭发育类型,翘倾半背斜和背斜是该区最有利的成藏类型;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是本区主要的控运断层,在油气运聚与成藏中断层具有通道和封堵的双重作用,其封堵性制约了油气烃柱高度,而活动性主导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且断层生长指数为1.09是该区控运期断层纵向输导成藏的临界值,随着控运断层活动性增大,断层纵向输导能力增强,新近系圈闭成藏的概率越高。
许新明陈胜红王福国胡坤于水明王绪诚高中亮刘贤来
关键词:断层特征断层活动性断层封闭性构造样式新近系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已钻目标的油气展布特点,探讨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新近系油气主要来自文昌组烃源岩,且沿主力生烃洼陷展布,集中在EP17洼南部缓坡带;6套区域海泛泥岩盖层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下韩江组及珠江组是新近系主力含油层段。基底不整合面及文昌组整体南倾,决定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接力式"运移模式通过不整合面、区域性砂体、多期"中转站"及次级断层的复合输导,成为新近系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二级构造带决定烃源岩排烃后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是油气主要的汇聚单元;断圈形成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耦合较好,且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的新近系圈闭油气富集规模大,控圈断裂制约油气的富集程度。
许新明刘丽华陈胜红姜建刘贤来胡坤王绪诚高中亮
关键词:油气成藏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被引量:143
2014年
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区域上先断后坳的构造演化造就了盆地的双层结构,先陆后海的沉积序列形成了盆地的多类型沉积相组合,地壳厚度向南逐渐减薄造成了几个坳陷带热演化的不均衡。在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多期成盆结构发育多套烃源岩,断坳叠置复合盆地发育陆、海相两大套储盖组合,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圈闭,油气围绕富生烃凹(洼)陷呈"北油南气"分布,并在二级构造带上复式聚集。综合研究认为,富生烃凹(洼)陷控制该地区的油气分布,烃源岩及其热演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分带性,复合输导体系和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复式聚集。基于油气的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提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策略:对于已证实的富生烃凹(洼)陷,要坚持以复式油气勘探理念为指导,实现二级构造带立体饱和式勘探;对于潜在的富生烃凹(洼)陷,要从区域地质研究入手,系统评价其油气资源量,优选二级构造带,实现新区勘探突破。
施和生何敏张丽丽余秋华庞雄钟志洪刘丽华
关键词:油气地质特征油气成藏规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