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690)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朱有华曾力洪善娟王毅张雷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309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肾脏
  • 2篇树突细胞
  • 2篇树突状细胞活...
  • 2篇细胞活化
  • 2篇小鼠
  • 2篇活化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物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5篇朱有华
  • 4篇洪善娟
  • 4篇曾力
  • 2篇张雷
  • 2篇王毅
  • 1篇袁清
  • 1篇朱楠
  • 1篇汪笑宇
  • 1篇蔡明
  • 1篇赵闻雨
  • 1篇王全兴

传媒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醛脱氢酶2介导乙醇预处理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介导乙醇预处理减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的TEC,进行原代培养。小鼠TEC经乙醇预处理3h后,建立体外模拟IR的模型,检测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观察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的作用。采用已构建的ALDH2的小干扰RNA(ALDH2-siRNA)转染TEC,转染48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ALDH2蛋白的变化情况,检测ALDH酶活性的改变,然后进行乙醇预处理和模拟IR操作,最后检测TEC的LDH漏出率,分析ALDH2在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中的作用。结果乙醇预处理显著降低了IR后小鼠TEC的LDH漏出率,验证了乙醇预处理减轻小鼠TEC的IR损伤的作用;转染ALDH2-siRNA后,TEC的ALDH2蛋白.含量下降82.1%,ALDH酶活性下降了67.3%。在下调ALDH2表达之后,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的作用几乎消失。结论乙醇预处理可以减轻小鼠TEC的IR损伤,ALDH2酶在此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明袁清崔瀚文洪善娟曾力王全兴朱有华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灌注损伤乙醛脱氢酶2
整合素CD11b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CDllb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CD11b缺陷(CD11b-/-组)的C57BL/6小鼠和正常C57BL/6小鼠(wT组),制作小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维持小鼠体温为37℃,暴露肝叶后用无损伤显微血管夹阻断肝脏左叶和中叶血流60min,然后恢复肝脏左叶和中叶血流,最后缝合腹部切口;另设假手术组(CDllb叫一Sham组和wTSham组)作为对照。再灌注后1、3、6、12、24和48h取血液,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样本行HE染色和凋亡检测;Trizol试剂盒一步法提取肝组织细胞总RN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提取枯否细胞,检测还原性辅酶Ⅱ(NADPH)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CDllb-/-组小鼠术后ALT、AST升高程度显著低于WT组小鼠(P〈O.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CD11b-/-组小鼠肝细胞坏死、充血和肿胀程度明显轻于wT组小鼠(P〈0.05);CDlIb-/-组缺血再灌注后3h肝细胞凋亡比例为(22.8±5.8)%,低于WT组的(66.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Dllb-/-组小鼠TNF-α表达低于wT组小鼠,而IL-10表达却高于wT组小鼠(P〈O.05)。CD11b-/-组小鼠的NADPH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产生均低于wT小鼠(P〈0.05)。结论整合素CDllb可以调控炎症因子(TNF-α)和抗炎症因子(IL-10)的释放,增强枯否细胞NADPH氧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活性氧的生成,最终加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汪笑宇朱有华赵闻雨曾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
水溶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抑制供肾树突状细胞活化减轻移植后排斥反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水溶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减轻小鼠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供、受鼠分为2组,制备小鼠肾移植模型。CORM-3组受鼠接受经CORM-3预处理的供肾,iCORM组受鼠接受经无CO活性的iCORM预处理的供肾。术后检测各组受鼠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观察各组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记录各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以C.FVB-Tg(Itgax-DTR/GFP)57Lan/J小鼠为供鼠,Balb/czb鼠为受鼠,肾移植后24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肾内供鼠rDC的活化情况。结果术后iCORM组和CORM-3组间移植肾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0.5和70d(P〈0.05);术后两组受鼠的SCr水平均进行性升高,但CORM-3组受鼠的SCr水平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P〈0.05或P〈0.01);与正常小鼠肾组织相比,术后第4周iCORM组受鼠的移植肾间质出现弥漫性单个核细胞浸润,中度肾小管炎症,以及部分肾小球硬化;CORM-3组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较iCORM组明显减轻,肾小球与肾小管形态基本正常。移植后24h,iCORM组和CORM-3组移植肾内供鼠rDC表面均高表达CDS0和CD86,表明rDC处于活化状态,而CORM-3组r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较iCOR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ORM-3可显著减轻同种肾移植小鼠的排斥反应,改善移植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CORM-3抑制了移植后供鼠rDC的活化。
袁清洪善娟蔡明王毅张雷曾力朱有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移植物排斥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抑制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releasing molecule 3,CORM-3)对肾固有树突状细胞(renal dendritic cells,rDCs)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H-2kb)小鼠制备肾脏单细胞悬液,采用磁珠分选CD11c+rD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rDCs纯度。用CORM-3或无活性的CORM(inactive CO-releasing mol-ecule,iCORM)处理新鲜肾脏分离的rDCs,实时定量RT-PCR检测TLR4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rDCs培养液上清中TNF-α蛋白水平。建立TLR4-/-(C3H/HeJ)和TLR4+/+(C3H/HeN)小鼠肾脏热缺血30 min+冷保存24 h模型,在冷保存期间经CORM-3处理之后分选rDCs,抽提RNA,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TNF-α基因表达。结果 CORM-3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未成熟rDCs的TLR4 mRNA表达(P<0.05)。与iCORM比较,CORM-3能够抑制LPS刺激后的rDCs表达TNF-α(P<0.01)。当TLR4缺陷之后,CORM-3不再抑制rDCs表达TNF-α。结论 CORM-3可显著抑制肾脏未成熟rDCs表达TLR4,也可抑制LPS刺激和缺血损伤时炎症因子的表达,但对于TLR4缺陷小鼠这一抑制作用消失,提示CORM-3对内源性配体介导的rDCs活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由TLR4信号通路介导。
朱楠袁清王毅洪善娟张雷曾力蔡明朱有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一氧化碳缺血
CD11c+F4/80叫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CD11c+F4/80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rDC)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FVB-Tg(Itgax-DTR/GFP)57Lan/J小鼠(以下简称DTR/GFP小鼠)经不同剂量白喉毒素处理18h后,检测小鼠肾脏rDC的清除效果及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筛选最佳注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取DTR/GFP小鼠,注射白喉毒素(16ng/g体质量)18h后,建立IR模型,于再灌注24h后,检测肾功能变化、肾组织病理改变、rIX2比例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CP-1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小鼠注射16ng/g体质量白喉毒素后可有效清除rDC并维持小鼠最小损伤。清除rDC后小鼠肾功能损害明显加重,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P〈0.05),病理可见肾小管组织的损伤程度与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小鼠血清中TNF-α、IL-6、MCP-1等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IL-10的表达则呈显著下调(P〈0.05)。结论CD11c+F4/80-rDC在肾脏IR损伤中发挥抗炎和组织保护作用。
袁清洪善娟袁帅和安李树欣李州利李响朱有华蔡明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