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45041)

作品数:41 被引量:980H指数:20
相关作者:卞新民曹卫星周治国倪绍祥孟亚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水稻
  • 8篇作物
  • 7篇棉花
  • 7篇GIS
  • 5篇信息系统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栽培
  • 3篇太湖
  • 3篇机插
  • 3篇机插水稻
  • 2篇遗传算法
  • 2篇知识模型
  • 2篇生理发育时间
  • 2篇生育
  • 2篇丘陵区
  • 2篇综合评价
  • 2篇作物生产
  • 2篇作物生产系统
  • 2篇纤维品质

机构

  • 33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南通市作物栽...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天津市塘沽区...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江苏省如东县...
  • 1篇南通市农林局

作者

  • 16篇卞新民
  • 15篇曹卫星
  • 11篇周治国
  • 7篇倪绍祥
  • 5篇孟亚利
  • 5篇王龙昌
  • 3篇马富裕
  • 3篇胡大伟
  • 3篇朱利群
  • 3篇彭长青
  • 3篇仇恒佳
  • 3篇王立祥
  • 3篇柳新伟
  • 2篇刘宜柏
  • 2篇王绍华
  • 2篇张立祯
  • 2篇戴廷波
  • 2篇李少昆
  • 2篇李云梅
  • 2篇程建峰

传媒

  • 6篇棉花学报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农机化研究
  • 2篇Agricu...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10篇2003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外旱区农作制度研究进展与趋势被引量:21
2004年
综述了国内外在旱地作物种群选择与合理布局、轮作制与农牧结合、农林复合制度与农林牧综合发展、保护性耕作、径流农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旱区农作制度研究与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王龙昌马林赵惠青万素梅
关键词:旱区农作制度
基于生长过程的水稻阶段发育与物候期模拟模型被引量:92
2003年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1.4 7、5 .10、4 .5 8和3.37d ,表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与系统性 。
孟亚利曹卫星周治国柳新伟
关键词:水稻阶段发育物候期
栽培稻种子含氮量的基因型差异
2006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21个常规籼稻、63个常规粳稻和82个籼型杂交稻品种种子含氮量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栽培稻种子含氮量变幅在0.85%~2.55%,平均为1.39%.种子平均含氮量最高的是籼型杂交稻,高达1.46%,显著高于常规粳稻(1.39%)和常规籼稻(1.37%).不同类型的栽培稻种子含氮量呈正态分布,但频数分布最高的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50%品种的种子含氮量(累积百分数从25%~75%)为依据,常规籼稻、常规粳稻、籼型杂交稻分别集中在1.21%~1.52%、1.21%~1.51%、1.36%~1.53%.LSR测验表明,籼型杂交稻极差显著小于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但常规粳稻与常规籼稻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即籼型杂交稻种子含氮量比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的分布更加集中.不同类型栽培稻内的种子含氮量极差较大,可分为若干组,且各组间达极显著差异.
程建峰戴廷波刘宜柏曹卫星
关键词:籼稻籼型杂交稻种子含氮量基因型差异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被引量:76
2006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em。)150~180g为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它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苗床的用量以N:P2O5:K2O=10:10:5及150g·m^-2复合肥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d内机插大田;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cm^2、株距11.7cm、行距30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N量为315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彭长青李世峰卞新民吴九林周宇刘蓉蓉
关键词:水稻机插高产栽培
环太湖耕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被引量:15
2006年
以环太湖苏州市吴中区为样区,利用统计资料、遥感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分析18年来耕地利用变化特点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递减率为1.6%,表现出以水域和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土地动态变化特征;耕地数量变化与区位和地形有关;种植业对耕地利用强度出现波动下降趋势,作物生产由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化为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并重;其变化机制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因素驱动。最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仇恒佳卞新民张卫建胡大伟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可持续利用环太湖
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被引量:24
2004年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 ,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 ,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秋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 ,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 .不同作物的降水潜在利用率存在差异 ,其基本规律是 :多年生牧草 >薯类作物 >谷类作物 ;秋熟作物 >夏熟作物 .作物的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 ,秋熟作物优于夏熟作物 ,丰水年份优于干旱年份 .旱地 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 :谷子 >马铃薯 >糜子 >胡麻 >豌豆 >春小麦 .
王龙昌谢小玉王立祥卞新民
关键词:旱地作物黄土丘陵区
棉花生育时期及蕾铃发生发育模拟模型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定量分析南京、安阳、保定和石河子4个试验点2 0 0 2年不同播期3个品种(早熟品种中棉所36号、中早熟品种中棉所35号、中熟品种中棉所4 1号)的生育时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DPT)的棉花生育期、果枝出现时间及其蕾铃发育阶段的模拟模型.模型的热效应计算考虑了不同棉区昼夜温较差对棉花发育速率的影响以及薄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在模型中引入了果枝始节系数(IFIN)、日照时数因子(FSH)和果枝节位光照系数(IFBR) .利用不同年份、生态区、基因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测试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不同生育时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从播种到出苗、出苗到现蕾、开花到吐絮及播种到吐絮分别为0. 9、2 . 2、1 7和2 . 1d ,平均2. 1d ;棉株各果节点从现蕾到开花日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1. 8~3. 7d ,从开花到吐絮日期的RMSE值为4. 6~5. 8d .
马富裕曹卫星张立祯朱艳李少昆周治国李存东徐立华
关键词:棉花生理发育时间
高光谱数据探讨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叶片及冠层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03年
为了考察叶绿素含量变化对叶片及冠层反射率的影响,利用PROSPECT模型和FCR模型,模拟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20μg/cm2、22μg/cm2、24μg/cm2、26μg/cm2、28μg/cm2、30μg/cm2)时的叶片反射率和叶面积指数变化(1、3、5)时的冠层反射率。叶片及冠层反射率的变化大小,用同一波段上反射率的标准差来衡量,研究的波段范围为400~940nm,波段间隔为5nm。研究发现叶绿素对叶片反射率的影响,在710nm波长处最大,标准差变化曲线在550nm、710nm、795nm和830nm处形成4个峰值,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与叶面积指数大小有关,叶面积指数为1、3、5时,叶绿素对冠层反射率影响最大的波长分别为715nm、720nm和725nm,标准差变化曲线分别在550nm和715nm、550nm和720nm、550nm和725nm形成了两个峰值。
李云梅倪绍祥黄敬峰
关键词: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冠层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被引量:81
2003年
棉花生育期模拟是研究棉花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春播中(中早)熟常规棉、中(中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和夏播早熟短季棉三种类型16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与环境因素的动态关系,建立了以棉花生理发育时间(PDT)为基础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品种早熟性及地膜覆盖地积温对气积温的补偿效应。利用不同年份、生态区、基因型品种、栽培措施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各生育进程的RMSE在1.4~4.9d。模型既有较强的机理性,又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立祯曹卫星张思平罗卫红
关键词: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基因型生育期
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了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芽谷播量以15080g每盘(1624cm2)为最佳;②壮秧剂处理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
彭长青李世峰钱宗华徐长青吴九林周宇徐希春
关键词: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