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1340)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肖丹钟选芳许岸高张晓慧甘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大肠
  • 4篇机会性筛查
  • 3篇肿瘤
  • 3篇粪便DNA
  • 3篇肠肿瘤
  • 3篇大肠肿瘤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隐血
  • 2篇粪便
  • 2篇粪隐血
  • 2篇粪隐血试验
  • 2篇肠癌
  • 2篇大肠癌
  • 1篇依从性影响
  • 1篇依从性影响因...
  • 1篇突变
  • 1篇患者粪便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突变

机构

  • 4篇惠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5篇肖丹
  • 4篇甘爱华
  • 4篇张晓慧
  • 4篇许岸高
  • 4篇钟选芳
  • 1篇林燕华
  • 1篇钟旭辉
  • 1篇余中贵
  • 1篇黄文峰
  • 1篇李琛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肠肿瘤患者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患者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粪便DNA检测用于大肠肿瘤诊断和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1日—2012年8月1日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60例大肠腺瘤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和组织DNA,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F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CRC组)、大肠腺瘤组(CRA组)和正常组粪便APC、p53、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65.2%(30/46)和60.9%(28/46),20.0%(12/60)、25.0%(15/60)和23.3%(14/60),3.33%(1/30)、0%(0/30)和0%(0/30),组织突变率分别为63.0%(29/46)、69.6%(32/46)和63.0%(29/46),25.O%(15/60)、26.7%(16/60)和26.7%(16/60),O%(0/30)、0%(0/30)和0%(0/30)。在粪便中均能检测到与肿瘤组织相应的基因突变,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粪便和组织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率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分别为0.818(P〈0.001)、0.901(P〈0.001)和0.862(P〈0.001),0.857(P〈0.001)、0.870(P〈0.001)和0.822(P〈0.001),一致性均极好。结论粪便DNA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大肠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可用于机会性筛查。
钟选芳肖丹李琛许岸高张晓慧甘爱华
关键词:粪便DNA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
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初探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粪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的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8月到我院消化门诊就诊患者行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情况。结果共573例最终进入筛查,其中148例通过宣传教育后进入筛查队伍,占筛查人群的25.83%(148/573),粪隐血试验依从性为80.45%(461/573),阳性率为6.07%(28/461);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为90.05%(516/573)。粪隐血试验阳性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为92.86%(26/28);结肠镜检出大肠肿瘤共194例,检出率为37.60%(194/516),其中检出大肠癌共25例,检出率为4.84%(25/516)。结论机会性筛查人群依从性高,可以更多地检出大肠癌和癌前疾病,医师的推荐是影响筛查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开展机会性筛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适合国情的大肠肿瘤筛查模式。
钟选芳许岸高肖丹甘爱华张晓慧钟旭辉林燕华
关键词: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依从性
粪便DNA与粪隐血试验机会性筛查大肠肿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粪便DNA检测在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方法]进入筛查的人群中连续收集46例大肠癌(CRC)、60例大肠腺瘤(CRA)及30例正常粪便标本,采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粪便DNA突变情况,并与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比较。[结果]CRC组、CRA组和正常组IFOBT的阳性率分别为45.7%(21/46)、18.3%(11/60)和13.33%(4/30);CRC组、CRA组和正常组APC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20.0%(12/60)和3.33%(1/30),p53的突变率分别为65.2%(30/46)、25.0%(15/60)和0%(0/30),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60.9%(28/46)、23.3%(14/60)和0%(0/30),粪便DNA 3个基因联合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76.1%(35/46)、35.0%(21/60)和3.33%(1/30)。CRC组、CRA组中APC、p53、K-ras基因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IFOB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CRA组粪便DNA 3个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CRA组粪便DNA 3个基因单独和联合检测大肠肿瘤的特异性均高于IFOBT,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DNA联合检测大肠肿瘤的敏感性高于IFOBT,提示粪便DNA检测可能是更适于机会性筛查大肠肿瘤的无创性筛查方法。
钟选芳肖丹许岸高甘爱华张晓慧余中贵黄文峰
关键词: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
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DNA在大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DNA用于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入组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分别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2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和正常组粪便IFOBT的阳性率分别为45.7%(21/46)和13.3%(4/30),APC、P53、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65.2%(30/46)、60.9%(28/46)和3.3%(1/30)、0.0%(0/30)、0.0%(0/30),IFOBT和粪便DNA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何一种单独检测方法。结论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和粪便DNA可提高大肠癌筛查效率,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大肠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可用于机会性筛查。
钟选芳甘爱华张晓慧许岸高肖丹
关键词:粪隐血试验粪便DNA大肠癌机会性筛查
大肠癌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的大肠癌,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从而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可用于大肠癌筛查的方法较多,但目前研究发现国内外人群对各种筛查方法的依从性普遍较低,而影响筛查依从性的原因又是复杂多样的。总结分析大肠癌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提高大肠癌筛查工作的质量、促进大肠癌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肖丹许岸高
关键词:大肠癌依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