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1184)

作品数:21 被引量:225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义凯张美超徐海涛王国林徐达传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腰椎
  • 11篇椎间盘
  • 9篇有限元
  • 8篇应力
  • 7篇推拿
  • 6篇腰椎间盘
  • 4篇生物力学
  • 4篇实时监测
  • 4篇手法
  • 3篇旋转手法
  • 3篇腰椎小关节
  • 3篇椎小关节
  • 3篇小关节
  • 3篇关节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应力分布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推拿手法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坐位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海南省中医院
  • 2篇解放军广州疗...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惠阳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19篇李义凯
  • 8篇张美超
  • 7篇徐海涛
  • 6篇王国林
  • 3篇徐达传
  • 3篇邱桂春
  • 2篇袁仕国
  • 2篇毕胜
  • 2篇李云贵
  • 2篇陈美雄
  • 2篇黄坚
  • 1篇赵卫东
  • 1篇张佩
  • 1篇查和萍
  • 1篇钟世镇
  • 1篇尹东
  • 1篇万磊
  • 1篇秦小红
  • 1篇刘阳
  • 1篇周理

传媒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推拿时腰椎刚度的因素
2003年
当各种推拿手法作用于腰椎时,腰椎的各种解剖结构由此发生移动,但许多因素影响着推拿时的腰椎刚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腰部肌肉的活动、推拿手法的频率、所要推拿部位的定位、腰椎的前凸的程度、推拿力的大小、患者的呼吸、皮肤皱褶的厚度和体重指数治疗床垫等。了解这些影响腰椎刚度的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改进腰椎推拿手法,提高手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李义凯蔡乐农彭玉初
关键词:推拿手法腰椎手术治疗
腰椎小关节接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6
2002年
目的建立腰椎4-5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小关节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获取一新鲜成人尸体腰椎4-5节段的断层CT扫描图像,利用此二维图像建立三维立体有限元模型,小关节部位处理为接触问题。模拟人体的不同承载状态对此模型进行计算处理。结果小关节在不同状态下承担着不同的载荷,特别是在椎体轴向旋转运动状态下抗旋作用更明显。结论小关节部位应该处理为接触问题,这有助于正确了解脊柱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
张美超肖进李义凯钟世镇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有限元载荷生物力学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域型20例,D组Modic芋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域、芋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域、芋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袁仕国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李义凯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推拿MODIC改变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正常腰椎间盘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
<正>目的:了解进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正常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方法:使用正常L_(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_(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
李义凯毕胜徐海涛
文献传递
坐位旋转手法时L4-5变形和位移的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研究坐位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特点。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变化。结果:(1)正常腰椎间盘的前侧出现压缩变形,并向前膨出移位;左侧后部出现拉伸变形,并向前、向内侧回缩移位,髓核内的变形和位移变化相对较小,腰椎最大位移位于L4的棘突;(2)退变腰椎间盘变形和位移右侧大于左侧、前缘大于后缘,右后角有压缩变形,向后突出,髓核有后突的趋势,腰椎最大位移出现在L4的上关节突,左侧椎间孔增大。结论:(1)旋转手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2)向突出椎间盘的对侧旋转较为合理;(3)同样推拿力时退变腰椎的变形和位移较大,因此对退变腰椎的手法要轻柔。
徐海涛徐达传张美超李义凯李云贵王国林
关键词:腰椎有限元旋转手法椎间盘
中国脊柱推拿的一些基本问题被引量:18
2004年
就目前而言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尚无公认、权威的学科标准。本文仅以作者本人的知识背景来汇总和分析建国以来国内的脊柱推拿手法概况。而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就更加复杂 ,五花八门 ,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脊柱推拿手法。而涉及本学科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 ,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仅罗列出国内脊柱推拿的一些根本问题加以讨论 ,以供同道参考。希望借此规范中国的脊柱推拿 ,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李义凯
关键词:脊柱推拿学科标准推拿手法
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前瞻性对比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NLBP)的临床疗效、接受程度、不良事件等。方法:60例ANLBP随机均分入A/B组。A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B组传统推拿治疗1周。采集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接受程度评分、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IBM SPSS20.0分析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A、B组内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14.67、11.55,P均<0.001和t=24.80、15.35,P均<0.001)。A、B组间VAS、ODI差异有统计意义(t=3.24、2.75,P=0.002、0.009)。接受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χ2=10.00,P=0.002)。结论:卧床休息和传统推拿治疗ANLBP均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传统推拿能更大幅度改善症状、更被患者接受、不良事件更少。
袁仕国秦小红邹宇聪张佩陈美雄黄坚李义凯
关键词:推拿
三种前屈角度下坐位旋转手法对腰椎间盘作用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前屈状态下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对椎间盘的影响。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在6°、9°、12°三种腰椎前屈角度下,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①对于正常腰椎,椎间盘左侧后缘的应力随着腰椎前屈角度增大而增大,前屈角度的变化对位移的影响相对较小,椎间盘无明显向后突出。②对于退变腰椎,椎间盘右侧后缘的应力和位移均随着腰椎前屈角度增大而增大,12°状态下椎间盘右侧后缘明显向后突出。结论①该手法不会造成椎间盘损伤。②向健侧旋转优于向患侧旋转。③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不宜使用本手法。④手法时,前屈角度不宜太大。
徐海涛张美超徐达传郑军李义凯王国林
关键词:有限元椎间盘腰椎应力
坐位旋转手法对正常腰椎间盘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了解坐位旋转手法对正常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纤维环旋转侧的前部所受压力和旋转对侧的后部受到张力都逐渐增加;旋转侧的前部出现明显垂直压缩,并向前、向外侧膨出移位;纤维环旋转对侧的后部出现拉伸变形,并向前、向内侧回缩移位。结论:模拟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椎间盘在旋转侧的前部为压力主要集中区,同时在旋转对侧的后部为张力集中区。椎间盘的最大位移在旋转侧的前部上缘;旋转对侧的后部受到张力也相应出现拉伸。髓核内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相对较小。
徐海涛张美超李义凯王国林邱桂春
关键词:腰椎有限元椎间盘应力
倒悬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的应力分布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了解进行倒悬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化的特点。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倒悬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各结构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应力变化主要集中于终板及椎间盘,以后部更为明显;应力在终板和椎间盘上又集中左侧后部和右侧前部,外层的应力大于内层;髓核和后部结构的应力变化较小。结论倒悬旋转手法时,应力在腰椎中不是均匀分布;终板要比椎间盘更容易受到损伤;该手法对小关节是安全、有效的,但旋转角度不宜过大。
桂志雄严金林严斌张美超李义凯
关键词:腰椎有限元椎间盘终板应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