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486)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利胜张艳李周巴文强王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雷公藤
  • 5篇雷公藤甲素
  • 5篇甲素
  • 3篇凝胶
  • 3篇微乳
  • 3篇微乳凝胶
  • 2篇释放度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体外释放度
  • 2篇皮肤
  • 2篇青藤碱
  • 2篇微透析
  • 2篇复方雷公藤
  • 1篇血液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在体

机构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市医药职...

作者

  • 6篇王利胜
  • 3篇巴文强
  • 3篇李周
  • 3篇张艳
  • 2篇王玎
  • 1篇吕耿彬
  • 1篇黄雨威
  • 1篇吴俊洪
  • 1篇周开
  • 1篇廖丰蕴
  • 1篇卢映
  • 1篇范文涛
  • 1篇廖卫国
  • 1篇郑华珠
  • 1篇郑达敏
  • 1篇孟英娇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考察双藤微乳凝胶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度,为评价药物的释药及透皮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透析袋法,以20%乙醇/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研究双藤微乳凝胶中药物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12 h的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95%和81.4%,两者累计释放量对时间的方程拟合都符合零级释速率方程。结论透析袋法考察双藤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度,操作简便、方法稳定、结果重复性好;双藤微乳凝胶的释放性能良好,适用于经皮给药制剂。
张艳李周王利胜
关键词:青藤碱雷公藤甲素体外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微透析法联用HPLC法研究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皮肤药动学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皮肤给药后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为复方雷公藤处方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在腹部涂抹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后,以方中君药雷公藤的有效成分之一的雷公藤甲素为指标,利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透析液中雷公藤甲素浓度,通过相对损失率的校正,计算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并利用PKSolver 2.0软件对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和时间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统计矩参数。以相对累积吸收量对时间做图,计算稳态的吸收速率。结果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给药后雷公藤甲素达峰时间为2.3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为14 h,半衰期(t1/2)约8 h,稳态吸收速率为1.6μg/h。结论复方雷公藤制成微乳凝胶后其透皮性能较好,适合开发成经皮给药的微乳凝胶制剂。
张艳李周巴文强孟英娇郑华珠王利胜
关键词:微透析HPLC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
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建立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回收率(R)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对尺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因素,确定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和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尺以及传递率(D)的影响,确定探针R和D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在体微透析减量法,考察一定时间间隔内皮肤和血液探针的D,并确定探针尺的稳定性。结果增量法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在0.5~2.5μL/min,随着体积流量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到实际实验时间和数据准确性,最后确定体积流量为1μL/min,采样时间间隔为O.5h;体积流量为1μL/min、青藤碱质量浓度为10~40μg/mL和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为3~12μg/mL时,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和D稳定且相等,说明药物质量浓度对微透析探针R影响小、在体微透析可以用探针D代替R;在体微透析减量法在10h内测得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探针体内D分别为(41.27±0.87)%和(37.8±0.99)%,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D分别为(44.68±1.28)%和(51.35±1.15)%,说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在10h内探针的D保持稳定。结论建立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给药后皮肤和血液药动学研究。
李周王利胜巴文强张艳王玎廖卫国范文涛
关键词:青藤碱雷公藤甲素
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优选雷公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雷公藤甲素和总二萜内酯提取量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对雷公藤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18 nm;利用UV测定总二萜内酯含量,检测波长550 nm。结果:乙醇体积分数对雷公藤甲素提取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他2个因素则无显著性差异;各因素对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均无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1 h;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分别为4.20,86.64μg·g-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指标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巴文强王利胜王玎卢映吴俊洪黄雨威
关键词:雷公藤雷公藤甲素正交试验
微透析采样进行蛇床子软膏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蛇床子素在体皮肤微透析采样方法,研究蛇床子软膏在SD大鼠体内的局部药动学。方法采用浓差法考察浓度、流速对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减量法研究探针的体内回收率稳定性。SD大鼠植入皮肤探针后将蛇床子软膏涂敷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测定微透析液中蛇床子素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随着灌流速度的增大,探针体外回收率有所下降,且回收率大小与蛇床子素的浓度无关;探针体内回收率为(44.29±1.28)%,体内12 h基本保持稳定;蛇床子软膏给药后,蛇床子素在皮肤组织内的透皮速率约为9.3402μg/min,AUC0-t为8105.4μg/(mL·min),平均滞留时间为979.8 min,能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在体皮肤微透析法可用于蛇床子软膏局部药动学研究。
周开廖丰蕴王利胜余建烨
关键词:经皮给药
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测定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雷公藤甲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方法。利用增量法、减量法对比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灵敏可靠,在所需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在同一浓度下,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流速下,浓度的改变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影响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因素,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郑达敏吕耿彬王利胜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微透析
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释放度与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体外释放度及其体外透皮特性,为复方雷公藤处方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的微乳凝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方法,分别以半透膜和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屏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释放度试验以12 h的累积释放量对时间以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Higuich方程进行回归,求得最佳拟合方程并计算累积释放率;透皮试验以24 h的累积透皮量对时间进行回归,计算透皮速率方程,并通过透皮速率比较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复方雷公藤凝胶和复方雷公藤巴布剂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12 h内的释药特性符合零级释药方程:Q=1.25 t+2.67,释放速率为1.25μg/(cm^2·h),累积释放率达91%;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24 h的体外透皮速率为0.419μg/(cm^2·h),大于复方雷公藤凝胶[0.205μg/(cm^2·h)]和复方雷公藤巴布剂[0.253μg/(cm^2·h)]的透皮速率.结论: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释放速率远大于透皮速率,其透皮速率不受释放速率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透皮特性,适合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
王晓娟李娟李周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体外释放度体外透皮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