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0211025)
-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正加黄坚钦郭传友黄有军王华芳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国山核桃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RAPD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山核桃属6个种及近缘属化香的种间亲缘关系,从6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10bp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317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00~2800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71条,占85.5%,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分析的亲缘聚类基本上与经典分类相一致;从分子角度进一步证明大别山山核桃分种成立,与湖南山核桃、山核桃亲缘关系较近.
- 黄坚钦章滨森王正加郭传友
- 关键词:山核桃属RAPD种间亲缘关系树状图
- 山核桃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引物筛选被引量:9
- 2005年
- 分别用SDS法、CTAB法、简易CTAB法及高盐低pH法提取山核桃干叶的基因组DNA并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显示,SDS法更适合于山核桃基因组DNA的提取;对 600条 10碱基的随机引物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筛选出了 20条扩增多态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作为全部基因组的扩增引物。
- 王正加黄坚钦郭传友梁锦锋
- 关键词:山核桃
- 山核桃SSR反应体系优化被引量:8
- 2007年
- 优化SSR反应体系是山核桃SSR遗传图谱构建的基础.通过对PCR反应中Taq聚合酶用量、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和模板DNA量的组合试验,确定了山核桃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30μL反应体系中,含600 ng模板DNA,1×PCR Buffer,2.0UTaq聚合酶,0.22mmol/L dNTP,1.0 mmol/L Mg2+,0.13μmol/L引物.
- 洪丹丹王正加黄坚钦
- 关键词:山核桃SSR
- 大别山山核桃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6年
-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别山山核桃(Caryadabieshanensis)资源,该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天然大别山山核桃种群的9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对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162条,占68.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61,58.18%的变异分布于群体内,而种群间变异占了41.82%;Nei指数群体总基因多样度为0.314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度(HS)为0.186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HST)为0.1280,群体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7,说明40.6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59.33%,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比基本一致,均表明种群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广阔前景;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7306,证明种群间遗传交换较小,这与环境适应性和高山阻隔有一定的关系。
- 王正加黄有军郭传友黄坚钦王华芳
- 关键词:山核桃种群RAPD分析
- 山核桃优树采穗圃构建及生长量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以野生化香为砧木,以120株初选优树枝条为接穗构建山核桃采穗圃,嫁接1年后,按砧木不同直径等级统计其生长量、成活率、分枝数等;并根据不同采穗时间和嫁接时天气情况统计嫁接成活率.结果表明:砧木直径不同接穗的高生长与粗生长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砧木直径>8.1 cm,接穗高生长最快(平均年生长量为12.08±27.26 cm)、直径最大(平均为1.52±0.26 cm);砧木直径为2.1~4.0 cm,接穗的成活率最高,达61.40±11.87%,砧木直径<2.0,接穗成活率及各项生长量指标均最低;选择适宜的砧木和嫁接时机能提高嫁接成活率,快速构建采穗圃.
- 王正加黄有军罗秀强黄坚钦
- 关键词:山核桃优树接穗生长量砧木
- 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山核桃5个天然居群1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0条10bp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6.7%。居群水平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在0.1992~0.2800间变化,物种水平,为0.4102;居群水平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1297~0.2051之间,物种水平H为0.2671。遗传变异计算显示,山核桃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45。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3413,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m)为0.9671,说明居群间基因交流相对较少。这一结果符合山核桃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其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比异交植物的平均水平高。提示:地理隔离、居群内近交及居群间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是形成目前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 关键词:山核桃居群R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