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90200)

作品数:222 被引量:3,253H指数:31
相关作者:王光谦曹叔尤倪晋仁方铎刘兴年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1篇水利工程
  • 51篇天文地球
  • 28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理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2篇泥沙
  • 26篇黄河
  • 19篇水流
  • 17篇淤积
  • 16篇黄河下游
  • 15篇河道
  • 12篇流域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水土
  • 11篇洪水
  • 11篇值模拟
  • 10篇地貌
  • 10篇灾害
  • 10篇神经网
  • 10篇神经网络
  • 10篇推移质
  • 10篇泥沙灾害
  • 9篇泥沙淤积
  • 8篇输移
  • 7篇数学模型

机构

  • 57篇清华大学
  • 44篇四川大学
  • 35篇北京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武汉大学
  • 17篇中国水利水电...
  • 16篇黄河水利科学...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兰州铁道学院
  • 4篇茂名学院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浙江水利水电...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重庆交通学院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黄河水利职业...

作者

  • 31篇王光谦
  • 27篇曹叔尤
  • 25篇倪晋仁
  • 25篇方铎
  • 21篇刘兴年
  • 18篇何文社
  • 15篇李义天
  • 14篇张红武
  • 13篇杨具瑞
  • 10篇张欧阳
  • 9篇王兴奎
  • 9篇李昌志
  • 9篇陈浩
  • 8篇黄远东
  • 8篇韩鹏
  • 7篇许炯心
  • 7篇黄尔
  • 6篇邓金运
  • 6篇金德生
  • 6篇孙昭华

传媒

  • 39篇泥沙研究
  • 19篇水利学报
  • 16篇水科学进展
  • 15篇应用基础与工...
  • 12篇地理学报
  • 7篇水动力学研究...
  • 6篇人民黄河
  • 6篇自然灾害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地理研究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力学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Journa...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 26篇2003
  • 63篇2002
  • 46篇2001
  • 59篇2000
  • 6篇1999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方案比较被引量:12
2002年
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别比较了三峡水库汛末推迟蓄水方案和提前蓄水方案对三峡工程防洪、发电及航运的影响 ,并对各蓄水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初步评价 ,归纳了各蓄水方案的利弊。
李义天彭杨谢葆玲赵明登
关键词: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侵蚀地区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被引量:25
2003年
研究侵蚀地区的植被在水力侵蚀和各种生态应力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 ,建立了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将作用于植被的各种生态应力分成长期、短期和瞬时应力 ,给出了它们的定量表达式 ,并且统一在植被生态动力学方程中 ;同时进一步得出了动力学耦合方程组的理论解。该模型应用于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 ,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流域的植被生态演变过程与侵蚀过程的关系 ,说明了治理强度和控制侵蚀对植被发育的重要性。
王兆印王光谦高菁
关键词:耦合方程组
流域年均含沙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33
2000年
本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研究 .针对小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 ,选取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和年均径流量这四个代表植被、气候的主要因子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了建模预测 .建模结果表明采伐面积、采伐量对流域产沙具有较强的延迟效应 ,得出的BP网络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 ,而且预测效果好 .
彭清娥刘兴年曹叔尤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流域
黄河河口二维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Ⅱ)——潮流和泥沙输运沉积过程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泥沙冲淤和海底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与实测资料和遥感图像的分析基本一致。
李东风张修忠韩巧兰程义吉陈梅
关键词:黄河口潮汐泥沙运动
北京平原晚第四纪堆积期与史前大洪水被引量:36
2002年
通过北京平原地区东方广场剖面和小红门剖面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环境变迁、沉积相及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现 ,从大约 0 .1MaB .P .~ 2 2 0 0 0aB .P .,北京平原地区形成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洪积扇 ,此后开始进入北京平原形成时期。 2 2 0 0 0~ 1 2 0 0 0aB .P .,气候干冷 ,永定河水量减少 ,平原沉积速率较低。进入冰后期以来 ,气候逐渐温暖湿润 ,永定河水量增加 ,山区风化物质被搬运至北京平原堆积下来。沉积以天然堤相、决口扇相为主 ,沉积速率大增。 80 0 0~ 40 0 0aB .P .,沉积速率达到最大 ,出现晚第四纪堆积期 ,同时洪水频繁 ,恰好与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时期相当。 3 0 0 0aB .P .以后 ,气候向干冷转化 ,永定河水量减少 ,人类生产力提高 ,抵御洪水能力增强 。
袁宝印邓成龙吕金波金昌柱吴玉书
关键词:第四纪北京平原沉积速率环境变迁孢粉分析
多重网格法及其在回流流动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结合多重网格方法 ,采用同位网格体系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的k -ε紊流数值模型 ,对流项和扩散项均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离散 ,流速、压力采用通用的SIMPLE压力校正方法求解 ,代数方程组则利用强隐式方法SIP求解。对空腔流和突扩流两种典型回流流动进行模拟 ,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蒋昌波刘晓平白玉川
关键词:多重网格法紊流模型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被引量:81
2004年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 ,洲滩会继续发育和扩展 ,洞庭湖仍保持淤高的趋势。在“4 35 0工程”完成和三峡建坝后 80年内 ,湖盆泥沙淤积速率将降低到 1 79mm/a ,洞庭湖不断淤高的趋势将得到减缓。
来红州莫多闻苏成
关键词:洞庭盆地洞庭湖构造沉降泥沙淤积人类活动影响
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的影响评估被引量:40
2003年
以深圳湾为研究区域 ,应用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不同填海工程方案可能造成的潮间带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评估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影响的方法 ,得到了深圳湾填海面积变化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的关系 .按照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补偿的难易程度 ,将不同填海方案造成的生境损失归纳为可接受的、需要补偿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 .因此 ,为协调填海规模与生境损失之间的关系 ,在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潮间带面积因不随填海面积明显变化而无需补偿 ;在潮间带面积随填海面积增加而略有减小的范围 ,需要对潮间带湿地损失的面积补偿并恢复其功能 ;在不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填海工程应该绝对禁止 .
倪晋仁秦华鹏
关键词:水动力学填海工程潮间带湿地环境影响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变化的多时相遥感分析被引量:63
2002年
通过对深圳河河口地区 6个时相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 ,得到了该地区 10多年来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变化。通过对多时相红树林分布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 ,分析了不同时期红树林在空间上的消长。通过计算和对比各个时相红树林覆盖区域的植被指数 ,间接反映了红树林的生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结合成像时刻的潮位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从 1989年到 1996年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在1996年以后面积变化不明显而在空间分布上有变化。植被指数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多年被红树林占据的部位 ,深圳福田一侧的红树林空间消长变化不显著 ,而主要的变化部分集中于香港米埔红树林保护区靠近深圳河河口的南侧。
李天宏赵智杰韩鹏
关键词:红树林
水沙运动一、二维分区耦合虚拟点算法被引量:4
2004年
建立了一种计算具有多空间尺度水沙运动的一、二维分区耦合虚拟点算法。该算法通过在一、二维区域的交界面定义虚拟点,并利用有限元的非结构化网格与单元叠加的特点,将所有一、二维区域连接点的影响系数集成到总体阵中虚拟点的元素上,实现不同分区之间的强耦合作用。同传统的使用简单匹配条件的一、二维分区弱耦合算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分区耦合计算的稳定性。对算法的正确性用一河口算例进行了检验。
张修忠王光谦金生
关键词:水沙运动有限元法河口海岸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