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929)

作品数:12 被引量:81H指数:6
相关作者:胡凌云张建英苟林林涛林宏更多>>
相关机构:川北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蛋白
  • 3篇蛋白激酶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雷帕霉素
  • 3篇激酶
  • 3篇AKT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体层摄影
  • 2篇椎间融合

机构

  • 9篇川北医学院
  • 5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8篇张建英
  • 8篇胡凌云
  • 6篇苟林
  • 5篇林涛
  • 4篇刘康
  • 4篇林宏
  • 2篇宋跃明
  • 2篇刘浩
  • 2篇李伟
  • 2篇张波
  • 2篇李伟
  • 1篇何孔明
  • 1篇张福州
  • 1篇蒋瑾
  • 1篇李永宁
  • 1篇冯刚
  • 1篇母其文
  • 1篇张福洲
  • 1篇胡凌云
  • 1篇张建英

传媒

  • 4篇西部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化形成与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既往研究集中于如何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但对于如何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反应的因素、从而改善神经再生的环境研究尚少。目的:观察Akt/m TOR/p70S6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轻型脊髓损伤模型,分为4组:实验组造模后行ATP治疗7 d;对照组造模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干预组造模后行等量的ATP联合雷帕霉素治疗7 d;假手术组椎板切除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分别于造模后1,3,7,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 TOR、p-m TOR、p70S6K、p-p70S6K、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并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中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呈低水平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其表达增加。外源性ATP可显著增强大鼠受损脊髓中Akt/m TOR/p70S6K信号分子的表达,而雷帕霉素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表达上调。激活的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减弱受损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过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后BBB运动功能评分增加,而雷帕霉素阻碍了由ATP诱导的上述效应。结果证实,ATP通过诱导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瘢痕的形成,具有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潜能,此信号通路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干预环节。
胡凌云张建英林宏苟林林涛李伟刘康孙振刚
关键词:雷帕霉素神经系统损伤神经胶质轴突再生
蛋白激酶信号级联Akt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信号级联蛋白激酶B(Akt)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对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为SCI的修复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成大鼠SCI模型。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干预组(Int组)、对照组(Con组)。分别于术后1、7、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k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SCI后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Sham组在Akt蛋白和mRNA水平上呈低水平表达,SCI后Akt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Akt上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抑制Akt的表达,并阻止SCI后自发性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SCI后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Akt可能是参与SCI后神经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干预环节。
胡凌云张建英苟林刘康林涛冯刚
关键词:脊髓损伤蛋白激酶B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4例符合标准的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改良TLIF,21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2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DI、JOA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或激惹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切口和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胡凌云胡凌云张建英刘浩张波苟林林宏宋跃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害
激活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促进SCI修复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72只雌性SD大鼠建立轻型SCI模型后随机均分为激活组(Act组,SCI+ATP)、对照组(Con组,SCI+生理盐水)、阻断组(Int组,SCI+ATP+雷帕霉素);24只大鼠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为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各SCI组大鼠经不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Akt、p-Akt、m TOR、p-m TOR、p70S6K、p-p70S6K、Nestin、Neu 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stin和Neu N表达情况。结果 :各SCI组术后1d BBB评分为3~5分,之后逐渐增加,术后1d和3d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ct组在SCI后7d和14d时的BBB评分明显高于Con与Int组(P〈0.05)。各SCI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Akt、m TOR及p70S6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Act组的磷酸化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Con组及Int组(P〈0.05),术后7d时磷酸化水平增高最为显著(P〈0.01)。各SCI组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stin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Act组的表达水平较Con组、Int组显著性增高(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多于Con组与Int组(P〈0.05)。各SCI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u N表达均显著性低于Sham组(P〈0.01),各SCI组Neu N的表达在术后1d、3d无显著性差异(P〉0.05);Act组在术后7d和14d时的Neu 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及Int组(P〈0.05),Neu 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on组与Int组(P〈0.05)。结论:激活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加SCI后Nestin及Neu N的表达,促进SCI后神经恢复和功能改善,此信号�
胡凌云张建英林涛苟林林宏李伟李伟刘康
关键词:脊髓损伤MTOR雷帕霉素神经再生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4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1例)和开放TLIF组(2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情况。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天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开放TLI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MIS-TLIF组的VAS评分优于开放TLIF组(P<0.05),其ODI、JOA评分及术后6月时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TLIF组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伴术后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MIS-TLIF组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无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两组均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弓根钉断裂、松动、植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上可获得与开放TLIF相同的疗效,且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需进一步观察。
胡凌云张建英张建英刘浩张波苟林林宏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脊柱退行性变
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41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所收治41例经手术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植骨、外固定的手术方式结合敏感抗生素的使用,观察该术式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总有效38例,一次手术总有效率为92.7%。无明显效果的3例患者中两例经2次手术治愈,1例经3次手术治愈。结论:术中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结合后期植骨的外科手术方法,为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吴凯张庆宏范恒俊张福利林涛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疗效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及MRI特点和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13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AIP的CT及MRI特征。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 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中,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局限性肿胀,呈团块样肿改变;CT平扫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有9例出现明显延迟强化,8例患者胰周显示模糊,7例出现鞘膜征。10例MRI检查者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薄层MRCP显示3例胆总管呈鼠尾状狭窄,且3例均被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占位;5例胰管呈节段性狭窄或轻度扩张,3例患者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对多数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张建英张福洲胡凌云蒋瑾何孔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扩张型心肌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在没有异常负荷状况或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存在左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不可逆性的心肌疾病,常合并心率失常、猝死等并发症,预后不良。影像学检查为其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基础,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可以检测和定性、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和心肌纤维化。联合多种影像学成像技术能对DCM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科学和客观的信息。
张建英胡凌云蒋瑾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通道下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节段腰34(L34)1例,腰45(L45)10例,腰5骶1(L5S1)19例;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复发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无痛行走的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5min;术中失血量100~180mL,平均145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3d;平均住院费用7300元;术后无痛行走时间7~15d,平均11d;术后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时间27.3d,VAS分值由术前的(7.3±1.3)分降低到术后(3.1±0.9)分,末次随访时为(2.2±0.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5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6%。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吴辉胡凌云林宏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髓核摘除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微创椎间盘切除术适应证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行经Quadrant通道微创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至开始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后第1、2、3、6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半年随访1次。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的程度。末次随访时使用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50 ml,住院时间平均13 d,住院费用平均7430元,手术至开始行走时间平均11 d。随访时间5-5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4.353、7.865,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后2周(t=6.597,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35%。结论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效果。
吴辉胡凌云李伟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