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O9BO2)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丽萍樊继鹏李浩田雪娇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贮藏
  • 3篇干酪
  • 3篇常温贮藏
  • 2篇褐变
  • 1篇选育
  • 1篇亚硝基
  • 1篇亚硝基胍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再制干酪
  • 1篇脂肪氧化
  • 1篇制干
  • 1篇乳化
  • 1篇乳化剂
  • 1篇乳酸
  • 1篇色差
  • 1篇突变菌株
  • 1篇酶褐变
  • 1篇菌株
  • 1篇非酶褐变

机构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4篇张丽萍
  • 3篇樊继鹏
  • 2篇李浩
  • 1篇田雪娇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合乳化剂防止常温贮藏再制干酪油脂析出的研究
2013年
为解决常温贮藏再制干酪加工过程及贮藏期间的油脂析出问题,本研究以油析性为评定指标,从6种乳化剂中筛选出4种效果较好的乳化剂,在确定常温贮藏再制干酪最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后,根据HLB值将不同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到了1种最佳组合的复合乳化剂配方。结果表明,最适HLB值为12.2,复合乳化剂最佳配比(均为质量分数):14%单甘脂,30%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56%的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总用量为0.4%。同时将样品置于(22±2)℃条件下,贮藏90 d,定期检测产品油性变化,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该复合乳化剂有效。
樊继鹏李浩冷友斌张丽萍
关键词:常温贮藏再制干酪乳化剂HLB值
亚硝基胍法诱变选育高产苯乳酸菌株被引量:7
2014年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苯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苯乳酸含量的多少,确定最佳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质量浓度为1.0 mg/mL、诱变时间为40 min时所获得的突变菌株NY-34具有较高的苯乳酸产量,即648 mg/L,比诱变前(246 mg/L)提高2.63倍。
田雪娇张丽萍
关键词:亚硝基胍诱变突变菌株苯乳酸
常温贮藏式干酪的非酶褐变因素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2013年
常温贮藏式干酪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非酶褐变,通过对原料、工艺参数、贮藏条件等试验,探讨其褐变的因素,结果表明,产生褐变的原因是美拉德反应(Maillard);试验分析了乳糖含量、pH值、含水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贮藏温度等因素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其中,乳糖含量对褐变影响是主要因素,其次是灭菌温度和时间。乳糖含量小于0.8%,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3 min时,对褐变影响较小;pH值在5.2~5.6,产品水分含量高于46%,贮藏温度低于15℃时,对褐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樊继鹏张建强冯丽荣李明皓张金东张丽萍
关键词:非酶褐变
抑制常温贮藏干酪褐变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解决常温贮藏干酪加工过程及贮藏期间的褐变问题,以色差△E为综合评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从5种褐变抑制剂中筛选出3种效果较好的抑制剂,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3种天然褐变抑制剂进行优化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褐变抑制剂最佳组合为维生素E(VE)0.15 g/kg,柠檬酸(CA)7.17 g/kg,L-半胱氨酸(L-Cys)1.78 g/kg。同时将样品置于(22±2)℃条件下,贮藏90d,检测其色差、硫代巴比妥酸(TBA)变化,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该复合褐变抑制剂有效。
樊继鹏张建强李浩蒋士龙高云龙张丽萍
关键词:干酪常温贮藏褐变脂肪氧化色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