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62)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敏李婧陈敏曹利军杨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美国白蛾
  • 5篇白蛾
  • 2篇植物
  • 2篇寄主
  • 2篇寄主植物
  • 1篇代谢物质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毒蛾
  • 1篇多样性
  • 1篇夜蛾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效应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沙棘
  • 1篇沙棘木蠹蛾
  • 1篇食料
  • 1篇饲料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4篇陈敏
  • 2篇李婧
  • 1篇张延
  • 1篇刘颉
  • 1篇陶静
  • 1篇杨帆
  • 1篇李建光
  • 1篇宗世祥
  • 1篇彭灿
  • 1篇陈敏
  • 1篇骆有庆
  • 1篇曹利军
  • 1篇赵汉青
  • 1篇杨锦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及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解毒响应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林业多食性检疫害虫,危害寄主多达636种。本研究通过寄主选择试验,探明了美国白蛾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同时从美国白蛾角度探查其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理代谢...
李路莎
关键词: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
文献传递
O-糖基化起始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与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是催化N-乙酰氨基半乳糖(GalNAc)结合到蛋白质Ser或Thr上的糖基转移酶,是黏蛋白型O-糖基化修饰的起始糖基转移酶。ppGalNAc-T是一个酶家族,表达产物均为Ⅱ型膜蛋白。虽然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但各成员具有独特的底物特异性和动力学特征。因此,ppGalNAc-T的底物作用机制是O-糖基化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课题。近年来,通过利用定点突变及晶体结构解析技术,ppGalNAc-T中与底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氨基酸残基以及由这些残基所形成的对底物结合起关键作用的空间构象逐渐被揭示,为了解ppGalNAc-T酶家族的底物作用机制及其蛋白结构与催化活性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静彭灿张延
关键词:多肽定点突变
适合三种鳞翅目昆虫的一种人工饲料配方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昆虫的人工饲养是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开发一种适用于多种昆虫的人工饲料将大大减少昆虫饲养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为初试昆虫,通过两次正交试验开发出一种适合饲养美国白蛾、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3种多食性昆虫的人工饲料配方。【结果】该配方的成分和比例为:麦胚(12%)、蔗糖(2%)、酪蛋白(4.5%)、琼脂(1.5%)、氯化胆碱(0.05%)、韦氏盐(1.0%)、山梨酸(0.4%)、对羟基苯甲酸(0.25%)、抗坏血酸(0.5%)、范氏维生素B(0.003%)、胆固醇(0.1%)和肌醇(0.035%)。【结论】该配方饲养3种昆虫在幼虫历期、蛹重、成蛹率和羽化率等各项指标均表现优良。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配方将会为其他多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曹利军杨帆唐思莹陈敏
关键词:正交试验美国白蛾斜纹夜蛾舞毒蛾
基于CO Ⅰ、CO Ⅱ和Cyt b基因探讨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的种间关系
2014年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t)和榆木蠹蛾(H.vicarious)为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的近缘种,二者形态相似,难于进行区分。本文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Cyt b基因片段,对我国不同种群的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COⅠ、COⅡ和Cyt b 3个片段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009,0.001和0.062,仅相当于二者种内遗传差异均值范畴,远远低于同属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值,表明两种昆虫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相似性。两种木蠹蛾在3个基因位点共检测到6个共享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共享单倍型分布不受地理距离限制,显示两个种的种群之间尚未完全分化。系统发育树分析中,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3个基因序列均未构成独立分支,而是形成了混合集群。介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之间极高的遗传相似性,对二者之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李婧陈敏李建光宗世祥赵汉青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CO种间关系
中国美国白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6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5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7.1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910,在物种水平上美国白蛾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显示美国白蛾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变异占31.05%,群体内变异占68.9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105;美国白蛾8个群体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8927,平均遗传距离为0.11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济南、烟台和寿光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天津、济宁群体聚为一类,而廊坊、北京群体分别独立分支。进而对美国白蛾遗传多样性与其适应机制和扩散传播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刘颉李婧陈敏骆有庆陶静
关键词:美国白蛾AFLP遗传分化
取食不同食料的美国白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解取食不同食料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差异性,本研究应用Illumina Hi Seq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6S rDNA基因序列的方法分析以人工饲料、桑树Morus alba Linn和柳树Salix babylonica Linn为食的3种美国白蛾5龄幼虫肠道细菌类群结构、丰度差异和α多样性。共获得657 819对读数,聚成3 743个OTUs,注释到23个门,60个纲,90个目,143个科,196个属和58个种。科以上分类阶元,以两种植物为食的幼虫肠道的优势类群一致,但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在各级分类水平与前者不同(门水平除外)。在属分类阶元,取食3种美国白蛾幼虫肠道菌群优势属各不相同,丰度最高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12.81%)、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7.86%)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5.24%)。种水平上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在3种食料的美国白蛾幼虫肠道中都有较高的丰度;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在以桑树和柳树为食料的美国白蛾幼虫肠道中比例较高,但在以人工饲料的幼虫中比例很低。3种食料的幼虫共有的OUTs为228个,特有的OUTs分别为人工饲料145个、桑树160个和柳树138个。以上结论表明取食不同食料的美国白蛾幼虫的肠道细菌类群结构和丰度存在一定差异。α多样性指数表明美国白蛾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为进一步探明其肠道细菌的功能以及对寄主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魏丹峰王秀吉杨锦耿涌鑫陈敏
关键词:美国白蛾肠道细菌RDNA多样性
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依据寄主植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及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来探明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策略。【方法】以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危害程度不同的8种植物(桑Morus alb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榆Ulmus pumila、黑杨Populus nigra、垂柳Salix babylon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寄主,通过室内饲养,测定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量、选择率及营养效应指标,划分其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对8种寄主植物中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差异,选择率大小则为洋白蜡和臭椿>桑>白榆>西府海棠、垂柳和金银木>黑杨。寄主植物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7)。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具有不同的营养效应。金银木饲喂组近似消化率(0.97%±0.01%)最高,相对取食量(2.92±0.49 g/g·d)也较高,但食物利用率(0.005%±0.01%)、食物转化率(0.005%±0.008%)和相对生长率(0.007±0.02 g/g·d)最低;西府海棠饲喂组相对生长率(0.34±0.04 g/g·d)最高,近似消化率(0.72%±0.10%)、食物利用率(0.16%±0.01%)、食物转化率(0.24%±0.06%)和相对取食量(2.19±0.38 g/g·d)均处于较高水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 E)和昆虫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营养效应差异,幼虫灵活的取食策略以及解毒代谢调节能力可能是其适应不同寄主的主要原因。
李路莎袁郁斐武磊陈敏
关键词:美国白蛾寄主植物类黄酮营养效应解毒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