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603)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瑞娟封志纯蔡娜张英娜柯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小肠
  • 8篇小肠结肠炎
  • 8篇结肠
  • 8篇坏死
  • 8篇坏死性小肠结...
  • 8篇肠炎
  • 6篇新生儿
  • 6篇细胞
  • 5篇早产
  • 5篇早产儿
  • 5篇产儿
  • 4篇新生儿坏死性...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1...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新生大鼠
  • 2篇信号
  • 2篇预后

机构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王瑞娟
  • 8篇封志纯
  • 4篇蔡娜
  • 2篇蔡慧云
  • 2篇孔祥永
  • 2篇黄捷婷
  • 2篇程莉萍
  • 2篇董建英
  • 2篇柯艳
  • 2篇张英娜
  • 2篇齐心
  • 1篇吴志新
  • 1篇花少栋
  • 1篇黄俊谨
  • 1篇马兴娜
  • 1篇张向荣
  • 1篇李秋平
  • 1篇魏晓军

传媒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1在IEC-6细胞损伤时的抗凋亡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在正常大鼠空肠上皮细胞(IEC-6)损伤时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作用于IEC-6,建立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体外模型,加入外源性IL-11,建立IL-11治疗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IL-11对大鼠肠道上皮细胞磷酸化STAT3、Bax及Bcl-2蛋白含量的表达变化影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取one-Way-ANOVA方差分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Bax表达增强,IL-11处理可抑制Bax的表达。P-STAT3及Bcl--2蛋白含量在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表达显著减少,IL-11处理可上调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结论 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外源性IL-11可能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TAT3,继而上调Bcl-2,下调Bax发挥抗凋亡作用。
蔡慧云王瑞娟齐心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STAT3转录因子BCL-2相关X蛋白质基因,BCL-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据统计,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患病率为2.2%~8.3%,胎龄小于28周新生儿患病率为4%~19%,病死率高达20%~30%。幸存的NEC患儿易合并医院内感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及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等多种后遗症。
张向荣封志纯王瑞娟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信号通路早产儿视网膜病生长发育落后神经发育障碍早产新生儿
白细胞介素11调控大鼠NEC肠道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调控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EC组和IL-11治疗组。1.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IL-11对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1对Bax、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细胞凋亡表达变化和病理图像分析MOD值的变化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One-Way-ANOVA方差分析,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细胞凋亡变化:正常对照组肠上皮细胞核为弱阳性;NEC组绝大部分细胞核呈棕色,为强阳性;IL-11治疗组大部分呈棕色,呈阳性。定量分析表明NEC时肠上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加,IL-11能显著减少凋亡。2.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NEC时肠上皮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PCNA表达下降,表明IL-11能显著下调Bax,上调PCNA、Bcl-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上皮细胞凋亡在NEC显著增加,外源性IL-11能显著减轻肠道损伤,促进修复。其机制与IL-11下调Bax,上调Bcl-2、PCNA的表达有关。
蔡慧云魏晓军齐心王瑞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BCL-2相关X蛋白质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
抗炎或促炎细胞因子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NEC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严重影响存活患儿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儿科学的发展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的建立,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NEC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蔡娜王瑞娟封志纯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促炎细胞因子发病过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炎新生儿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围产医学和儿科学的全面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目前普遍认为NEC为多高危因素如早产、低体重、感染、窒息、不合理用药等作用于不成熟的肠道引发,但以上因素诱发NEC的机制目前尚未阐述清楚。该文对这些高危因素可能诱发NEC的机制进行阐述。
蔡娜王瑞娟封志纯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危因素
重组人白介素-11对脂多糖致新生大鼠空肠上皮细胞系-6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新生大鼠空肠上皮细胞系-6(IEC-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多糖(LPS)作用于正常IEC-6细胞,建立NEC体外模型,为LPS处理组;IL-11治疗组在LPS作用后给予100 ng/mL rhIL-11处理;空白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替代。采用MTT比色法选择LPS作用的最佳浓度(5~200 μg/mL)及最佳时间(1~24 h);MTT 比色法检测rhIL-11 加入后3、6、9和12 h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 LPS可降低IEC-6细胞的增殖活力,且根据不同浓度LPS作用于IEC-6细胞不同时间结果,LPS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μg/mL,最佳作用时间为3 h。100 ng/mL rhIL-11作用于LPS 处理过的细胞9 h后,IL-11治疗组细胞增殖活力较LPS组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1治疗组的总凋亡和坏死率较LPS处理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rhlL-11可促进由LPS致IEC-6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增殖,有助于IEC-6细胞增殖活力的恢复,降低凋亡和坏死率,提示rhIL-11对LPS致IEC-6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蔡娜封志纯王瑞娟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组人白介素-11脂多糖
早产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研究早产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病房收治的1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与人院时、确诊真菌感染时及抗真菌治疗2周时3个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TamhaneT2法以及非参数多组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儿发生感染的时间平均为(20.2±12.0)d,并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8例,气胸3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暂停(6例)、血小板减少(5例)、反应差(4例)、皮肤灌注差(2例)以及撤机困难、体温升高各1例。11例患儿入院时、确诊真菌感染时及抗真菌治疗2周时的白细胞计数[(7.6-4-2.7)、(8.6±4.7)和(17.9±8.4)×10^9/L,F=10.671,P=0.000]、血小板计数[(209.1±77.7)、(73.0±40.9)和(257.4土163.5)×10^9/L,F=8.758,P=0.001]、平均红细胞体积[(120.9±1.1)、(100.4±13.7)和(91.5±8.3)fl,F=19.618,P=0.00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9.4±2.2)、(33.0±3.6)和(30.8士2.2)g/L,F:28.885,P=0.000]、C-反应蛋白[2.7(1.0~12.0)、27.0(1.0~96.0)和5.0(1.0~60.0)mg/L,F=10.611,P=0.005]、谷丙转氨酶[6.4(2.0~11.0)、12.0(3.0~81.0)和16.0(6.0~213.0)U/L,F:11.430,P=0.003]、总胆红素[110.1(51.5~324.8)、84.4(16.9~241.9)和56.7(11.5~254.8)μmol/L,F一6.192,P=0.045]、肌酸激酶[(300.7±279.3)、(819.0±584.2)和(46.4±28.6)nmol/L,F:12.178,P一0.000]、肌酸激酶同工酶[35.0(23.0~798.0)、107.0(32.0~250.0)和27.0(16.0~51.0)nmol/L,F=12.508,P=0.002]、乳酸脱氢酶[(618.3±248.6)、
花少栋吴志新黄捷婷封志纯
关键词:念珠菌病脓毒症早产
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53例胎龄<32周、Bell分期Ⅱ期以上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肺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个因素与NEC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导致NEC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马兴娜孔祥永王瑞娟黄捷婷黄俊谨封志纯
关键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
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影响出生胎龄28~32周的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胎龄28~32周、Bell分期≥Ⅱ期的NEC患儿46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29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统计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产期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组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和发病日龄和围产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降低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C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的血培养检测发现,预后不良组NEC患儿中血培养阳性者6例,而治愈组无血培养阳性者.2组发病前1周接受输血[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41.4%(12/29)和11/17]和口服布洛芬[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6.9%(2/29)和5/17]等治疗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愈组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比例为69.0%(20/29),多于预后不良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8,P=0.009).治愈组29例中,14例接受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组17例中,1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均死亡.治愈组接受2次及以上手术治疗者1例(占3.4%),少于预后不良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7).治愈组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者多于预后不良组[分别为51.7% (15/29)与3/17,x2=5.225,P=0.022].治愈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败血症[44.8%(13/29)与15/17,x2=8.478]、动脉导管未闭[17.2%(5/29)与9/17,x2=6.451;P值均<0.05]、消化道穿孔[3.4%(1/29)与6/17]、多系统器官衰竭[0.0% (0/29)与5/1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0.0%(0/29)与3/17]和感染性
蔡娜王瑞娟封志纯
关键词:预后
非药物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综述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合理的喂养方式、适宜的乳类选择、合适的体位选择、早期的微量喂养、口腔运动护理干预、适时的新生儿抚触。
程莉萍董建英王瑞娟张英娜柯艳
关键词:非药物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