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50539060)

作品数:34 被引量:369H指数:13
相关作者:许唯临王海云杨永全李乃稳刘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河海大学嘉兴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泄洪
  • 11篇掺气
  • 6篇泄洪洞
  • 6篇减蚀
  • 6篇掺气减蚀
  • 5篇水力
  • 5篇水流
  • 5篇明渠
  • 5篇拱坝
  • 5篇掺气坎
  • 4篇消能
  • 4篇泄洪消能
  • 4篇宽尾墩
  • 4篇高拱坝
  • 4篇表孔
  • 3篇水力学
  • 3篇体型研究
  • 3篇空腔长度
  • 3篇侧墙
  • 2篇导流

机构

  • 25篇四川大学
  • 5篇河海大学
  • 4篇嘉兴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二滩水电开发...
  • 2篇四川华电木里...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湖北省水利水...
  • 1篇黄河水电工程...
  • 1篇四川省农田水...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4篇许唯临
  • 7篇王海云
  • 6篇杨永全
  • 5篇邓军
  • 5篇刘超
  • 5篇李乃稳
  • 5篇张法星
  • 5篇吴建华
  • 4篇贺成龙
  • 4篇刘文莉
  • 4篇张建民
  • 4篇吴守荣
  • 4篇田忠
  • 3篇彭勇
  • 3篇杨朝晖
  • 3篇余挺
  • 3篇戴光清
  • 3篇张光碧
  • 3篇贺昌林
  • 3篇杨庆

传媒

  • 11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水动力学研究...
  • 3篇水力发电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建筑经济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水头泄水建筑物掺气坎体型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对具有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泄洪建筑物,工程中通常采用强迫掺气减蚀措施防止壁面发生空蚀破坏。本文主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对高水头龙抬头明流泄洪洞反弧段下游底板和侧墙掺气减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底部突跌凸型坎和侧墙加贴角联合掺气的新型掺气坎,解决了洞顶余幅、底空腔内回水和突缩引起掺气坎后形成水翅之间的问题。采用这种新型的掺气坎体型后,底空腔内没有回水,同时消除了反弧段后侧墙出现的清水区;侧空腔畅通并直接和底空腔相连,对侧墙和底板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该体型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海云戴光清杨永全刘超杨庆
关键词:高水头
长泄洪洞模型糙率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长泄洪洞在小比尺物理模型壁面糙率不相似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手段在不改变泄洪洞位置与原河道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可以在小比尺物理模型上实现泄洪洞出口流速和流量的相似。研究表明,本方法适用于有压接无压和明流泄洪洞,很好的解决了在小比尺模型上长泄洪洞出口挑流水力特性及下游冲刷特性的模型相似性难题,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良好。
贺昌林余挺张建民许唯临彭勇
导流明渠流速与底宽及流量的非线性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建立了用于模拟导流明渠流场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局部连续非规则网格划分计算区域,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深积分方程,显式MacCormack预测-校正格式步进计算.利用物理模型的测量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测量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合理地模拟明渠内的水流.通过模拟一系列底宽导流明渠内的流场,得到了底宽一定时明渠最大流速随流量的变化关系,以及流量一定时明渠最大流速随底宽变化的斜率,进而得到了斜率与流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导流明渠的设计提供依据.
姜治兵槐文信杨中华曾正春
关键词:导流明渠底宽
导流洞改建有压突扩泄洪洞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龙抬头式泄洪洞是中低水头水电站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常用方式,但其应用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为解决狭窄河谷地区中低水头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布置和消能问题,通过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因地制宜的提出有压突扩泄洪洞这种新型式的导流洞改建泄洪洞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改建的泄洪洞具有如下特点:水流直接由有压流向无压明渠流转换,流态简单,有压消能和无压消能相结合;平面上洞轴线方向可以根据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灵活选择;工作闸门可以灵活布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等。这种方式改建的泄洪洞可用于中低水头大流量泄洪工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高鹏杨永全许唯临
关键词:导流洞有压流明渠流水力特性
高拱坝表孔宽尾墩流道内水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宽尾墩应用于高拱坝表孔后,其下泄水流的空中扩散特性与宽尾墩流道内的水流特性密切相关。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宽尾墩应用在高拱坝坝身泄洪表孔时的水流特性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给出了孔流道水面线、压力、流场等水流特性。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值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发现,坝面中线压力分布与侧墙压力分布存在相似规律,所不同的是侧墙压力在宽尾墩转折点位置存在局部增大;墩尾压力分布受墩内水流流线弯曲影响,其分布不再符合净水压力分布规律;墩尾水流流速大小沿水深方向变化不大,但流速方向变化比较明显。
李乃稳许唯临张法星田忠赵涛
关键词:高拱坝泄洪表孔宽尾墩水流特性数值模拟
旋流式竖井涡室结构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前人研究结果和具体工程的试验表明,旋流式竖井的涡室结构可能存在过流时涡室空腔较小、偏心严重,且流态较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具体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给出涡室半径r1与竖井半径R、涡室半径r2与r1的定量关系,涡室圆弧半径宜为竖井半径的1.5~1.6倍,r2宜为r1的0.58~0.625倍;重新定义跌坎为导流坎,其与引水道边墙的夹角以0°~10°为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本简化方案结构简单,能有效改善涡室内流态,减小工程量,对类似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鹏杨永全马耀王海云
关键词:旋流式竖井涡室流态
侧掺气空腔长度计算被引量:2
2009年
对泄水建筑物过流面进行掺气是一种有效的减蚀措施。采用常规的底部掺气设施后,泄水建筑物下游侧墙仍易发生空蚀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边墙存在掺气盲区。在底掺气的基础上设置侧掺气坎,形成较小的侧空腔能明显提高下游近壁掺气浓度,有效消除原掺气盲区。影响掺气设施掺气效率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就是空腔长度,对侧空腔长度尚缺乏计算方法,它的形成机理与底空腔不同。本文笔者通过考虑影响侧空腔长度的结构参数和水力学参数,导出了一种近似计算侧空腔长度的计算方法。
岳超牛智攀李进
关键词:掺气空蚀空腔长度掺气坎侧空腔
宝珠寺水电站泄洪雾化原型观测被引量:8
2007年
宝珠寺水电站雾化原型观测结果表明:右底孔单独泄洪时,水舌溅水很大部分落在左岸,最大降雨强度约为360mm/h,左、右底孔同时泄洪时,左岸最大雨强在1950mm/h以上;在常遇洪水下,左、右底孔同时泄洪时,泄洪雾化将造成防雾廊道右侧的498·7m平台的严重冲刷,对该部位必须用混凝土衬砌保护;宝珠寺坝顶及坝后开关站一般不会受到泄洪雾化的影响,水电站下游河谷开阔,泄洪水雾飘散范围宽,容易散开。不过,电厂出线距离泄洪雾化影响区很近,如果泄洪时间较长,则泄洪雾化可能会对输电安全造成影响。
杨朝晖吴守荣刘善均张建民田忠
关键词:宝珠寺水电站雾化
泄洪洞侧墙的人工强迫掺气减蚀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常见的底部掺气设施时,反弧段下游附近边墙仍存在较大范围的掺气盲区,从而反弧段下游边墙容易产生空蚀破坏。利用反弧段上游掺气坎空腔进行人工强迫通气的试验表明,增加反弧段前掺气坎的掺气能力,虽能一定程度减小反弧段下游边墙的清水区范围,但难以将其完全消除。反弧段下游边墙清水区直接强迫通气的试验表明,通过边墙通气孔进入水流的气体扩散范围很小,且由于沿边墙高度各点动水压力不一样,很难保障沿边墙高度掺气的均匀性;同时,强迫通气所需的动力设备功率很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人工强迫通气减免反弧段下游侧墙的空蚀难度很大。
刘超张光碧王海云邓军杨永全
关键词:泄洪洞掺气减蚀反弧段边墙
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IOA-EF)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一定程度弥补了生态足迹基本模型在识别环境影响的真实发生位置、组分构成及其在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等不足。自1998年Kathryn B.Bicknell提出该分析方法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完善、修正和扩展应用。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有关学者在运用投入产出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时,出现了偏差,如继续用土地乘数(land multiplier)来估计产品的土地足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改进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因子的计算方法,根据Kathryn B.Bicknell(1998)、Jiun-Jiun Ferng(2001)的"假设的三部门经济交易表"数据,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进后的调整因子所计算出的间接使用的区域外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占土地总投入的比例(0.1186),与总进口占总投入的比例(0.1044)的实际情况更接近。当缺少进口产品分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时,本文提出了"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所贡献的生产性土地矩阵"计算方法,即用土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乘进口产品投入向量的对角阵来代替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所贡献的生产性土地矩阵,对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计算有很好的补充价值。
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
关键词: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