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307013)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志功吕晓迎王余峰栗卓吕广明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6篇电子电信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信号
  • 6篇脊髓
  • 4篇电极
  • 4篇电信号
  • 4篇微电极阵列
  • 3篇英文
  • 3篇神经信号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信号
  • 2篇电信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重建
  • 2篇神经髓鞘
  • 2篇生理信号
  • 2篇髓鞘
  • 2篇皮质
  • 2篇皮质脊髓束
  • 2篇小波
  • 2篇经髓
  • 2篇CMOS工艺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 9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王志功
  • 9篇吕晓迎
  • 3篇王余峰
  • 3篇刘苏
  • 3篇吕广明
  • 3篇姜正林
  • 3篇栗卓
  • 3篇潘海仙
  • 3篇李文渊
  • 2篇韩笑
  • 2篇季达峰
  • 2篇沈卫星
  • 2篇黄宗浩
  • 2篇吴辉群
  • 1篇李霞
  • 1篇赵海涛
  • 1篇顾洵
  • 1篇黄炎
  • 1篇沈晓燕
  • 1篇赵依

传媒

  • 4篇Journa...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电子器件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用微电极阵列被引量:3
2009年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采用华大九天系统设计软件Zeni完成,并通过无锡CSMC公司的0.6μm DMDP CMOS标准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0.28mm×0.40mm.对芯片进行了在晶圆电学测试,采用频率为10Hz~1MHz,幅度为50mV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测试4个电极点的阻抗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kHz处4个电极点的等效阻抗模值在0.7~2.1MΩ之间,达到了细胞外电信号测量的要求.在芯片表面进行了L-929细胞和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经过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后可用于细胞外电信号测量.
潘海仙吕晓迎王志功王余峰陆慧琴沈洪妹
关键词:CMOS微电极阵列
硅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学研究
2009年
为了增加海马神经元在以硅为基底的微电子器件表面的黏附和生长,采用化学方法对集成电路的衬底材料硅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硅表面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用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法对硅片和改性后的硅片进行了蛋白质吸附研究,并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在改性前后硅表面的黏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表面接触角减小,粗糙度增加.蛋白质吸附结果表明硅的改性能减少蛋白质的吸附.海马神经细胞在改性硅前后表面的黏附行为研究表明,未改性的硅片上几乎不能黏附海马神经细胞,而改性后硅片上能显著增加海马神经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并能形成神经细胞网络.
赵依吕晓迎王志功姜正林李霞黄炎
关键词:表面改性海马神经细胞
生物电信号激励与探测用微电极阵列(英文)
2011年
介绍了一种微电极阵列(MEA),该MEA包含60个独立的电极,其中59个为工作电极,一个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成对排列,每一对工作电极分别包含一个激励电极和一个探测电极.结合外围电路,每一对工作电极的组合都可以实现对电极表面培养的生物组织或切片进行4种状态(激励、探测、同时激励和探测、隔离)的控制.MEA采用PCB工艺制作完成,总面积为49mm×49mm.采用LCR测试仪,在20Hz~10kHz,50mV交流信号下对工作电极进行了阻抗测试,测试在0.9%的NaCl溶液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频率在500~1000Hz之间时,工作电极的阻抗在200~3kΩ之间,电极的阻抗幅值与频率成反比.采用MEA进行了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信号激励与探测实验,及坐骨神经干之间的神经信号再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EA可实现对体外培养的生物组织或切片进行激励、探测、同时激励和探测、隔离4种状态的控制.
潘海仙吕晓迎王志功方涛邱雷黄宗浩
蛋白激酶Cγ在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中的分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在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内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PKCγ免疫阳性物质在延髓和脊髓颈、胸、腰、骶段白质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PKCγ免疫阳性物质分布于锥体、锥体交叉及脊髓颈、胸、腰、骶段后索腹侧中;延髓和脊髓背角神经元中也有PKCγ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结论PKCγ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内的皮质脊髓束中。PKCγ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延髓锥体和脊髓后索内的定位与大鼠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走行一致,提示其在运动神经传导通路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刘苏吕广明栗卓
关键词:蛋白激酶CΓ皮质脊髓束脊髓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于神经信号再生系统的跨导放大器
2008年
采用华润上华0.6μm标准CMOS混合信号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植入式神经信号再生系统的跨导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全差分结构以获得高输出摆幅,利用源反馈技术改善线性度,并设计了共模反馈电路以稳定共模输出电压。该跨导放大器工作在5V的电源电压下,具有0.55S的跨导增益和100kHz的3dB带宽,可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顾洵李文渊
关键词:跨导放大器全差分共模反馈
基于电压阈值测定法的外界因素对神经网络电兴奋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理研究
本论文的目的是介绍并验证神经网络电兴奋性定量测试的新方法——电压阈值测定法(Voltage Threshold Measurement Method , VTMM ):首先基于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
安帅
关键词:微电极阵列神经网络分子机理
文献传递
透过皮肤的电磁耦合被引量:5
2007年
设计了应用于神经功能恢复微电子植入系统供能模块的电磁耦合模块.通过对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road,PCB)平面螺旋线圈电学参数及其互感耦合的理论分析,确定发射、接收线圈几何参数的取值.首先进行线圈电学参数测试,然后将发射和接收线圈组合成电磁耦合模块,分别在空气和皮肤两种介质条件下进行耦合测试定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电压随发射电压线性变化;发射和接收线圈空间匹配时,相对于空气介质,皮肤介质使接收电压产生更大衰减.发射和接收线圈空间匹配可以增加接收电压;在可实现的发射电压范围内,可以获得所需的接收电压.
赵海涛吕晓迎王余峰王志功
关键词:电磁耦合发射线圈
多电极记录家兔脊髓电生理信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家兔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记录、采集的技术方法,初步分析描述电信号的特征。方法:以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在其脊髓内插入多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利用相关软件初步分析所记录的神经电信号。结果:可长时间采集记录到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家兔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沈卫星姜正林
关键词:电极脊髓电信号脊髓损伤家兔
基于非线性能量算子的神经信号动作电位的检测
神经信号最有用的信息都包含在动作电位中,但是在神经信号的采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干扰,因此需要有效的方法将动作电位从神经信号中检测出来。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噪声信号有效去除后,将非线性能量算子运用于神经信号动作电位的检...
杨晓锋吕晓迎王志功
关键词:小波变换动作电位
文献传递
大鼠大脑皮层和脊髓电生理信号的记录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大鼠大脑皮层和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采集、记录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其大脑运动皮层和脊髓内插入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结果:分别成功采集记录到皮层和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皮层及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沈卫星姜正林
关键词:电极大脑皮层脊髓电信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