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09JCYBJC11200)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邵宗鸿王化泉付蓉邢莉民李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3篇骨髓
  • 10篇异常综合征
  • 10篇增生
  • 10篇增生异常综合...
  • 10篇综合征
  • 10篇骨髓增生
  • 10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贫血
  • 4篇综合征患者
  • 3篇造血
  • 3篇障碍性
  • 3篇肿瘤
  • 3篇重型
  • 3篇重型再生障碍...
  • 3篇骨髓造血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尿

机构

  • 20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邵宗鸿
  • 15篇王化泉
  • 15篇付蓉
  • 12篇邢莉民
  • 12篇李丽娟
  • 11篇关晶
  • 11篇吴玉红
  • 11篇刘惠
  • 11篇刘鸿
  • 11篇瞿文
  • 11篇阮二宝
  • 11篇宋嘉
  • 10篇王国锦
  • 10篇王晓明
  • 9篇刘春燕
  • 6篇江汇涓
  • 6篇王珺
  • 5篇梁勇
  • 5篇张薇
  • 5篇王一浩

传媒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HLA—DR+T淋巴细胞效应因子mRNA的表达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HLA—DR+T淋巴细胞效应因子水平,进一步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24例SAA初治患者及2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8+HIJA-DR+效应T细胞,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分选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Fas配体(FasL)、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mRNA表达情况。结果SAA初治组CD8+HLA-DR+效应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FasL、TNF-β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6±0.25、0.56±0.26、0.77±0.24、0.58±0.1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53±0.14、0.40±0.13、0.61±0.16、0.46±0.15,P=0.042、0.012、0.011、0.011)。结论CD8+HIA—DR+效应T细胞可能通过穿孔素、颗粒酶B途径、Fas/FasL途径及TNF-B途径损伤S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在SAA免疫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春燕付蓉王珺梁勇瞿文阮二宝王化泉李丽娟刘惠王国锦刘鸿吴玉红王晓明宋嘉邢莉民关晶王红蕾张田刘晓邵宗鸿
关键词:贫血肿瘤坏死因子类穿孔素FAS配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单个核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特征及功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单个核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功能,分析其与MDS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24例MDS患者为病例组,以15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标本并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以GM—CSF诱导分化形成巨噬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的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其表面受体CD206、SIRPot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MDS来源的巨噬细胞形态较正常对照差(形态不规则、细胞体积小、异形明显、无足突、数量减少),MD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的转化率为(5.17±3.4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18±13.43)%(t=3.529,P=0.001);MDS来源的巨噬细胞表面识别受体CD206的表达水平[(9.73±2.5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1.15±10.82)%](t=-4.551,P〈0.001),SIRPa的表达水平[(0.51±0.0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O.77±0.06)%](t=2.102,P=-0.043);@MDS来源的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微球的吞噬指数、吞噬百分率分别为0.45±0.08、(23.69±3.2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92±0.07、(42.75±2.13)%(P值均〈0.05),MDS来源的巨噬细胞吞噬单个核细胞的吞噬指数(0.24±0.0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8±0.96,t=-3.464,P=0.001)。结论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形成巨噬细胞能力下降,吞噬识别受体减少,吞噬能力减弱。
韩宇王化泉付蓉瞿文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吴玉红刘鸿宋嘉关晶邢莉民李丽娟江汇涓刘惠王一浩刘春燕张薇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噬细胞
重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除外”诊断——附2例诊治心得
2012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除了依据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现象、染色体异常、原始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表型中癌相关基因、集落增长方式异常等正面支持诊断的证据外,更重要也更易被忽视的是“除外诊断”。所谓“除外诊断”,
丁凯付蓉李丽娟刘惠岳兰竹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诊治染色体异常癌相关基因
NIX介导线粒体自噬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NIX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NIX介导线粒体自噬在MDS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4例MDS患者为实验组,并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特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中糖蛋白抗原A(GlycoA+)有核红细胞NIX表达水平、线粒体数量、线粒体膜电位和氧自由基(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中GlycoA+有核红细胞NIX mRNA水平。 结果(1)流式结果显示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NIX表达(0.61±0.24)显著低于对照组(0.79±0.16,P=0.027),显著低于低危组(0.81±0.15,P=0.011),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结果显示高危组MDS患者GlycoA+有核红细胞NIX mRNA水平(0.36±0.09)显著低于对照组(1.44±0.41, P=0.027) ,显著低于低危组(1.02±0.22, P=0.012),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线粒体数量(平均荧光强度937.17±707.85)显著高于对照组(513.49±372.33,P=0.019),显著高于低危组(461.74±438.02,P=0.008),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0.33±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32,P=0.001),显著低于低危组(0.61±0.34,P=0.001);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ROS水平(平均荧光强度438.65±322.83)显著高于对照组(242.77±136.87,P=0.006),显著高于低危组(197.40±95.07,P=0.001),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线粒体数量与环形铁粒幼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7,P=0.028)。(6)高危组MDS�
杨丽艳崔宁博王化泉付蓉瞿文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吴玉红刘鸿宋嘉关晶邢莉民李丽娟江汇涓刘惠王一浩刘春燕张薇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红细胞线粒体
端粒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年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序列,具有保护和稳定染色体、防止因细胞分裂而致遗传物质丢失的作用。端粒长度调控机制主要有2种:(1)端粒酶途径;
王婷邵宗鸿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端粒酶细胞染色体DNA序列细胞分裂端粒长度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效应T细胞损伤骨髓造血途径的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CD25+和CD8+HLA—DR+T细胞数量及其杀伤靶细胞的途径,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SAA(初治14例、缓解15例)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CD25+和CD8+HLA—DR+T细胞的数量及其胞质内穿孔素、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B(TNF—β)、胞膜FasL表达。结果SAA初治组患者CD8+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7±2.58)%和(2.25±1.35)%,缓解组为(5.19±4.29)%和(2.98±1.35)%,正常对照组为(4.84±2.31)%和(2.11±1.88)%,CD8+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治组CD8+HLA-DR+T细胞占CD8+T细胞比例为(39.30-4-8.13)%,缓解组为(20.65±5.38)%,正常对照组为(18.34±6.68)%,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初治组CD8+HLA-DR+T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为(27.81±7.10)%,缓解组为(12.02±3.03)%,正常对照组为(8.50±2.33)%,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A初治组CD8+HLA—DR+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TNF—β、FasL中位表达比例分别为8.51%、96.08%、72.11%、94.25%,均明显高于缓解组(1.78%、85.20%、34.38%、51.20%)及正常对照组(1.86%、82.09%、17.92%、32.91%)(P值均〈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患者外周血CD8+HLA—DR+效应T细胞比例增加,CD8+效应T细胞影响靶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细胞因子(TNF—β)途径、Fas/FasL途径均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损伤�
冯乐付蓉王化泉王珺刘春燕刘惠王红蕾张田阮二宝梁勇瞿文王国锦吴玉红刘鸿王晓明宋嘉关晶邢莉民邵宗鸿
关键词:效应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FAS配体
滤泡辅助T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最近研究发现一种命名为滤泡辅助T细胞(TFH)的T细胞亚群,它们被认为是B细胞最主要的辅助细胞,是淋巴组织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效应T细胞亚群之一。TFH与Th1和Th2存在明显差别,其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为CXCR5,定位和迁移于B细胞滤泡,具有辅助B细胞功能。TFH细胞分泌辅助细胞因子IL-21,通过与B细胞上IL-21R结合,使之分化为产生抗体的细胞。TFH细胞功能调节异常或TFH细胞相关分子表达异常,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就CXCR5和TFH细胞的发现、TFH细胞的起源与TFH细胞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TFH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迁移和定位、TFH细胞异常与疾病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王化泉邵宗鸿
关键词:T细胞CXCR5
多指标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7
201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MDS的诊断历来是国内外血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1982年FAB分型到2008年WHO分型的修订,MDS的诊断经历了由单纯形态学指标至多指标综合诊断的转变。如今,联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多指标综合诊断是MDS诊断的主导思想。
岳兰竹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核红细胞自噬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的自噬水平。方法54例MDS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33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中GlycoA+有核红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GlycoA+有核红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MPK、ULK1和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lycoA+有核红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结果MDS患者有核红细胞中不易观察到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LC3B表达(0.22±0.12)显著低于对照组(0.43±0.22,P〈0.001)及相对低危组(0.40±0.16,P=0.001)。相对高危组患者AMPK、ULK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MPK:0.26(0.60)对1.00(2.07),ULK1:0.27(3.31)对1.07(4.41),P值均〈0.017],mTO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74)对1.26(1.38),P〈0.017]。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LC3B水平与HGB呈正相关(r=0.529,P=0.009)。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TOM20蛋白(9.42±4.42)表达升高。结论高危MDS患者有核红细胞自噬水平下降。
杨丽艳王化泉付蓉瞿文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吴玉红刘鸿宋嘉关晶邢莉民李丽娟江汇涓刘惠王一浩刘春燕张薇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噬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高病死率为特征的血液系统“重症”之一,深入探索其发病机制进而开展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传统观念认为AA为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引起的造血组织“种子/虫子/土壤”异常、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AA患者的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多、
刘春燕邵宗鸿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