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卫生厅基金

作品数:964 被引量:4,929H指数:24
相关作者:黄志华曾靖黎晓徐国良石小玉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9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10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电子电信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社会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28篇细胞
  • 54篇肿瘤
  • 48篇基因
  • 46篇蛋白
  • 45篇疗效
  • 35篇血清
  • 34篇护理
  • 33篇血管
  • 33篇手术
  • 33篇免疫
  • 28篇耐药
  • 27篇心肌
  • 26篇术后
  • 26篇儿童
  • 25篇化疗
  • 24篇糖尿
  • 24篇糖尿病
  • 24篇综合征
  • 23篇腺癌
  • 22篇动脉

机构

  • 170篇南昌大学第一...
  • 148篇南昌大学
  • 116篇南昌大学第二...
  • 91篇江西省人民医...
  • 90篇江西中医药大...
  • 48篇赣南医学院
  • 42篇江西省肿瘤医...
  • 42篇江西省儿童医...
  • 38篇江西省妇幼保...
  • 36篇江西省中医院
  • 35篇赣南医学院第...
  • 31篇九江学院
  • 26篇南昌大学第四...
  • 2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6篇江西医学院第...
  • 15篇江西省疾病预...
  • 14篇江西省胸科医...
  • 11篇南昌大学附属...
  • 11篇南昌大学第三...
  • 9篇江西省血液中...

作者

  • 27篇黄志华
  • 22篇曾靖
  • 18篇黎晓
  • 13篇李良东
  • 11篇石小玉
  • 10篇李文林
  • 9篇廖晚珍
  • 8篇赵益
  • 7篇赵林
  • 7篇姜青龙
  • 7篇熊国亮
  • 7篇吴时耕
  • 6篇万本愿
  • 6篇曹性玲
  • 6篇李蓉
  • 5篇罗敏智
  • 5篇吴丽珍
  • 5篇张剑
  • 5篇施勇
  • 4篇曾元临

传媒

  • 86篇江西医学院学...
  • 80篇江西医药
  • 65篇实用临床医学...
  • 46篇实验与检验医...
  • 27篇南昌大学学报...
  • 24篇赣南医学院学...
  • 19篇中国实验方剂...
  • 16篇实用癌症杂志
  • 15篇中国医学创新
  • 13篇山东医药
  • 13篇实用中西医结...
  • 12篇重庆医学
  • 11篇江西中医药
  • 10篇江西中医学院...
  • 10篇实用医学杂志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8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7篇中国妇幼保健
  • 7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19篇2019
  • 28篇2018
  • 23篇2017
  • 43篇2016
  • 72篇2015
  • 72篇2014
  • 89篇2013
  • 77篇2012
  • 81篇2011
  • 97篇2010
  • 81篇2009
  • 81篇2008
  • 38篇2007
  • 54篇2006
  • 33篇2005
  • 12篇2004
9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筛选血小板抗体方面的作用。方法以计算纠正的血小板增值(CC I)作为判定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指标,研究57例患者102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因反复输注发生免疫性PTR的病人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根据1小时后CC I值评估,102例次血小板输注中发生PTR 58例次,发生率56.86%。102例次输注中有40例次因为反复输注发生免疫性PTR,占39.22%。该40例次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18例次,占入选例次的45%,占总例次的17.65%。结论反复输注血小板后产生血小板抗体很容易发生PTR,临床上对可能发生血小板抗体的病人有必要检测血小板抗体。在检测方法上微柱凝胶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程洪波李国良熊丽红罗敏智魏宇靖王晓莉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微柱凝胶
套式PCR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采用套式PCR(二次扩增)替代传统PCR(一次扩增)扩增痰中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探讨其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住院病人68例和非结核肺部感染病人16例,嘱其留取晨痰,分别进行套式PCR扩增和传统PCR扩增,再行产物分析。结果6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传统PCR扩增embB基因阳性结果为29例,阳性率为42.6%,套式PCR扩增embB基因阳性结果为47例,阳性率为6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66,P<0.05);16例非结核病人传统PCR和套式PCR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者特异度均为100%。结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套式PCR灵敏度高于传统PCR,两者特异度相同,套式PCR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扩增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片段。
刘珍琼熊国亮辛茶香涂荣跃涂少华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套式PCR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镁水平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及二甲苯胺蓝法检测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正常糖耐量者的血糖、血镁。结果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正常糖耐量者的血镁无统计学差异;血糖与血镁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和未并发者血镁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不同糖耐量人群的血镁与血糖无相关性,且血镁与糖尿病患者有无并发症也无关。
程宗佑周清萍熊美丽吴明斌刘精东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耐量试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7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叶新芊李金高龚晓昌敖帆万桂芬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不同分期不同类型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_(21-1)的浓度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 1 1对不同类型的肺癌不同分期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132例经手术或穿刺或纤支镜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 2 0例、正常对照 2 0例分别经螺旋CT扫描后 ,进行TNM分期诊断。CEA、NSE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 ,CEA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 ,所有数据由SAS 8.2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算x±s,采用非平衡数据方差GLM单因数进行方差分析 ,并两两比较。结果 肺腺癌、小细胞性肺癌和肺鳞癌分别以CEA( 4 8.4 3± 36 .31)ng/ml、NSE( 37.6 8± 2 3.16 )ng/ml和CyFRA2 1 1( 18.2 8± 14 .0 8)ng/ml显著增高为特点 (P <0 .0 5 ) ;并随着病情的发展 ,其相应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也不断增高 (P均 <0 .0 5 ) ,但 Ⅰ 期肺癌相应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 (P均 >0 .0 5 ) ,提示对 Ⅰ 期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结论 CEA、NSE和CyFRA2 1 1这三个项目的联检会明显提高临床即可以对 Ⅰ 期以上肺癌的诊断阳性率 ,又可以提示肺癌的病理类型。
习卫民梁英魁肖新兰龚良庚
关键词:肺癌肿瘤标志物
快速康复外科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5年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促进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63例,随机实施分组,即FTS组2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新型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差别。FTS组患儿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降低(P<0.05),FTS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理念可加速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雷俊肖菊花杨瑞锦陶强冯亮徐维邓庆强雷海燕陈佩群张守华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急性阑尾炎儿童
佛甲草对S180荷瘤小鼠氧化应激和肿瘤免疫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佛甲草(SLT)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生长、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观察SLT提取物4、8g/kg体质量连续给药14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肿瘤、胸腺及脾脏指数,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测定小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经SLT治疗后,S180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高于环磷酰胺(CTX)组,肿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有效的调节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GR%)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MO%)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LY%)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CTX组(P<0.05),血清中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CTX组(P<0.05)。结论SLT对S180荷瘤小鼠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肿瘤免疫有关。
吴丽珍曹性玲李欢麻海娟黄志华周青
关键词:佛甲草氧化性应激肿瘤免疫抗肿瘤作用
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SRY基因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表达及其序列变化。方法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29例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性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并对其中6例两性畸形患者扩增的SRY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6例两性畸形患者中2例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3例为46,XY,其SRY基因阳性,直接测序未发现SRY基因突变;1例核型为46,XX,SRY基因阴性。16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1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47,XXY,其SRY基因均阳性;6例Kallman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SRY基因均阳性。结论大部分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SRY基因阳性两性畸形患者的SRY基因序列未见异常。
杨军邹晓峰宋涛吕军华袁源湖肖日海
关键词:性发育异常染色体染色体核型SRY基因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3月,选取本科收治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为(70.05±4.21)°,较术前的(25.91±3.51)°显著改善(P〈0.01);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05±0.21),较术前的(7.91±1.41)显著降低(P〈0.01);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71±5.41)%,低于术前的(79.28±10.06)%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6%(11/1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邓中博何丁文陈伟才吴添龙程细高
关键词: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内镜
DS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作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进行动物建模,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不同剂量DSS治疗组(1、2mg/kg)。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前分别舌下静脉注射相DSS或生理盐水。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前、后1h及灌注后1h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后1h与缺血前比较,DSS治疗组ERG振幅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DSS组视网膜血管痉挛明显恢复,静脉血管不规则扩张和迂曲;FFA显示DSS组灌注后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DSS能扩张视网膜血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曾靖黄志华黄真肖海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9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