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Z1-211)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规划赵辉易慧敏易小猛李敏如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移植
  • 4篇术后
  • 3篇脓毒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移植受者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受者
  • 2篇脓毒血症
  • 2篇脓毒症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肝移植受者
  • 2篇肝移植术
  • 2篇肝移植术后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生活
  • 1篇血清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陈规划
  • 4篇赵辉
  • 4篇易慧敏
  • 3篇易小猛
  • 3篇李敏如
  • 2篇吕海金
  • 2篇陆敏强
  • 2篇华学锋
  • 2篇汪根树
  • 2篇魏绪霞
  • 2篇杨扬
  • 2篇张琪
  • 1篇安玉玲
  • 1篇张彤
  • 1篇熊亮
  • 1篇曾芳芳
  • 1篇易述红
  • 1篇肖峰
  • 1篇刘剑戎
  • 1篇张剑文

传媒

  • 3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男性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态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发病后及手术后的性生活状态。调查内容包括性欲状况、阴茎勃起情况(夜间及清晨)、勃起强度、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生活认知情况(性生活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受者发病后的性欲状况、阴茎勃起强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发病前和手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发病前比较,受者发病后和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发病后比较,受者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夜间及清晨阴茎勃起异常的发生率和性生活认知(认为性生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几率,发病前、发病后、手术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的性生活状态。
易小猛魏绪霞吕海金赵辉杨扬华学锋易慧敏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受者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69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受者均为男性;年龄30~55岁,中位年龄43岁;患病前性功能均正常。采用自制“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表”和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者进行调查。根据肝移植术后有否发生性功能障碍将受者分为性功能障碍组(23例)和性功能正常组(46例)。分析受者性功能障碍与临床参数的关系。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9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23/69),明显低于术前的88%(61/69)(χ^2=7.56, P〈0.05)。原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9%(17/35),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及肝脏炎性肉芽肿受者的18%(6/24)(χ^2=4.52,P〈0.05);认为性生活会对移植肝产生不良影响的受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3%(20/24),亦明显高于认为无影响的受者的7%(3/45)(χ^2=11.63,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后性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原发病及受者对性生活的认知密切相关。
易小猛安玉玲吕海金魏绪霞熊亮刘剑戎易慧敏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医护
肝移植术后早期合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早期脓毒症时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19例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后早期(14 d内)有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9例)和非脓毒症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1 d、3 d、7 d、14 d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 9例脓毒症的平均诊断时间为6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水平在术后1 d稍有上升(P>0.05),之后下降,其中非脓毒症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脓毒症组TNF-α于术后7 d再次上升。非脓毒症组术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术后3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回复至术前水平;脓毒血症组术后HMGB1 mRNA表达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在术后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脓毒症时,外周血TNF-α上升时间与脓毒症发生时间是平行的,IL-10上升时间晚于TNF-α,但两个指标都并非持续升高,而HMGB1于脓毒症发病早期已明显升高,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提示动态监测HMGB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脓毒症的发生。
李敏如汪根树张琪赵辉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血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炎症因子
肝移植术后外周血高迁移率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早期脓毒症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外周血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早期脓毒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7月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手术开始前30 min,术后第1,3,7,14 d 5个时间点外周血HMGB1 mRNA。根据术后早期(14 d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患者HMGB1 mRNA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45.3±9.0)岁。8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脓毒症,脓毒症诊断平均时间为5.5 d(4~10 d)。非脓毒症组术后第1天HMGB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3.50±1.20)vs.(1.80±0.59),P=0.036],第3天达到高峰(7.85±3.00,P<0.001),然后逐渐下降,第14天回复至术前水平(2.62±1.11,P=0.301)。脓毒症组术后第1天HMGB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7.31±2.27)vs.(1.92±0.64),P=0.002],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第14天仍高于术前(12.45±5.58,P<0.001)。脓毒症组术后各时间点HMGB1 mRNA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01)。结论动态监测HMGB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脓毒症的发生。
李敏如易述红赵辉蔡常洁曾芳芳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血症
肝移植患者在脓毒症不同阶段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在脓毒症不同阶段免疫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行肝移植手术和脓毒症状态分成肝移植脓毒症组(TS组,11例)、肝移植严重脓毒症组(TSS组,10例)、非肝移植脓毒症组(NTS组,15例)、非肝移植严重脓毒症组(NTSS组,11例),另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TNF-α、IL-4、IL-10、IFN-γ和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mRNA水平,并记录4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SOFA评分以及28 d病死率。其中TSS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药物并给予免疫调理措施。结果 TSS组和NTSS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TS和NTS组(P均<0.01),TSS组SOFA评分明显高于NTSS组(P均<0.01)。TSS组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NTSS组和TSS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42%和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NTS组IFN-γ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NF-α、IL-10和HMGB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均<0.01)。TSS组和NTSS组TNF-α、IL-10和HMGB1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TS组和NTS组(P均<0.01),TS组和TSS组TNF-α、IL-10分别高于NTS组和NTSS组(P<0.05或0.01)。TSS组和NTSS组IFN-γ/IL-4均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令肝移植患者合并脓毒症时病理生理改变更为复杂和严重,"个体化"的免疫调理治疗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平衡。
李敏如肖峰汪根树张琪易慧敏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症免疫抑制炎症因子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肝移植手术的6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疾病专用调查表——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aire,CLDQ)。结果在肝移植术前,肝硬化患者的SF-36和CLDQ各维度评分均偏低。术后各时段SF-36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和CLDQ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0~6个月SF-36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CLDQ的情感功能、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7~12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述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表各维度得分逐步升高。结论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以生理功能方面改善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生存质量其他指标如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易小猛张剑文张彤赵辉杨扬华学锋易慧敏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