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2078)

作品数:2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董会娟耿涌薛冰刘竹韩昊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代谢研究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城市
  • 1篇指标体系
  • 1篇ASM方法
  • 1篇MSI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薛冰
  • 2篇耿涌
  • 2篇董会娟
  • 1篇任婉侠
  • 1篇韩昊男
  • 1篇刘竹
  • 1篇刘晔
  • 1篇刘晓青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MSIASM方法的沈阳城市代谢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采用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沈阳经济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978~2003年,沈阳投入在第一、二产业的人类活动时间(HA值)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同时投入在家政部门的人类活动量(包括所有非经济活动)逐年下降;1978-1995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小,1995-2003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大,这与沈阳市的经济发展规律一致;沈阳社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加,社会经济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以及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0~30倍,说明沈阳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的拉动力。
刘晔耿涌董会娟刘晓青任婉侠薛冰
关键词:城市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被引量:42
2011年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刘竹耿涌薛冰董会娟韩昊男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