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94)
- 作品数:21 被引量:404H指数:9
- 相关作者: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朱伟文郭莉莉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改良措施被引量:56
- 2013年
- 综述了土壤酸化现状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发生酸化的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生产上土壤改良与应用的措施。
- 周娟袁珍贵郭莉莉屠乃美易镇邪李海林江巨鳌
- 关键词:土壤酸化作物
- 土壤酸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及品种耐酸性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以23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土壤酸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耐酸性差异。结果表明:(1)各品种在普通大田产量为5226.6~9202.1 kg/hm^2,在酸化大田产量为3643.2~7714.8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2)与普通大田比较,酸化大田条件下岳优6135、华优18、金优284和Ⅱ优46产量提高,增幅为3.24%~26.33%,其他品种产量均下降,降幅为2.04%~56.79%;(3)根据产量变化的显著性,供试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五丰优 T025、荆楚优148、岳优6135、深优9586、湘丰优103、中优288、农香18、汕优432、Ⅱ优6号和中9A /R10402属酸性敏感型,五优308、准两优608、丰源优227、丰优1167、丰源优299、T 优272、中9A /R9963属酸性中间型;岳优9113、金优284、深优9588、华优18、Ⅱ优46和Ⅱ优3027属酸性迟钝型。
- 袁珍贵陈平平唐琨郭莉莉朱伟文王元元杨晶易镇邪
- 关键词:晚稻土壤酸化耐酸性
- 三个优质晚稻品种的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比较3个优质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在重度镉污染稻田上的Cd积累分配特性差异,在土壤p H值6.65、人为添加2 mg/kg Cd的条件下开展了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Cd含量以根系和茎秆较高,叶片和稻穗较低;穗各部位Cd含量表现为枝梗>空粒>实粒。品种间Cd含量差异显著,整株Cd含量以星2号最高,另外两品种相当;穗、籽粒、糙米Cd含量表现为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的趋势。3个品种Cd积累总量的80.15%~89.33%来自齐穗之前;孕穗-收获,叶、茎Cd积累量持续增大,而根Cd积累量于灌浆中期达最大,穗Cd积累量于成熟期达最大;整株Cd积累量以星2号最高,天优华占最低;穗Cd积累量以天优华占最高,湘晚籼13号最低。Cd在水稻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存在品种间差异,湘晚籼13号茎秆占全株Cd积累量的比例最高,籽粒所占比例最低,而天优华占则刚好相反。单穴产量以湘晚籼13号最高,天优华占最低,两者差异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天优华占糙米Cd含量略超国家标准(0.2 mg/kg),星2号与湘晚籼13号糙米Cd含量在国家标准以内。可见,在重度镉污染稻田上,星2号与湘晚籼13号能够实现稻米安全生产,综合来看以湘晚籼13号表现较优。
- 袁珍贵陈平平郭莉莉屠乃美易镇邪
- 关键词:优质晚稻镉
-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被引量:29
- 2018年
- 再生稻是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通过分析湖南再生稻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政策为引导、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配套机械为驱动、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的再生稻可持续发展对策。
- 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易镇邪
- 关键词:再生稻
-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6年
- 酸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已严重影响到作物生产。综述了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以及酸化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出我国酸化土壤改良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杨晶易镇邪屠乃美
- 关键词:酸化土壤改良剂农艺措施
- 晚稻品种种子萌发期耐酸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给酸化稻田适宜晚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通过室内发芽试验考察了25个晚稻品种(品系)在6个p H梯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比较研究了其种子萌发期耐酸性差异。结果表明:(1)品种间发芽率、发芽势、单苗鲜重差异很大,其中3号、7号、10号、15号品种较高,18号、19号、21号、22号品种较低;(2)6号、11号、12号、13号、14号、16号、19号、21号、23号、24号、25号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在6个p H梯度处理下变化幅度较大,被初步判定为酸性敏感型品种;(3)2号、3号、5号、10号、15号、17号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单苗鲜重在6个p H梯度处理下变化幅度较小,被初步判定为酸性迟钝型品种。种子萌发期耐酸性比较,可为初步筛选酸化稻田适宜水稻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 郭莉莉陈平平唐琨袁珍贵朱伟文杨晶易镇邪屠乃美
- 关键词:晚稻种子萌发期耐酸性
- 土壤耕作方式对湘南晚稻产量形成、米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构建湘南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杂交晚稻品种‘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了土壤耕作方式对湘南晚稻产量形成、米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处理实际产量显著低于翻耕处理,减产10.2%~16.4%,其原因是免耕处理成穗率较低、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下降;翻耕条件下垄作和平作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极小,而免耕条件下垄作较平作处理显著减产,降幅达6.9%;(2)翻耕条件下垄作处理晚稻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均较平作处理有所改善;(3)垄作处理晚稻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0%以上,总耗水利用效率提高8%左右。可见,土壤耕作方式对湘南晚稻产量、米质与水分利用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免耕处理与垄作栽培未见产量优势,而垄作处理节水效果显著。
- 易镇邪朱伟文周文新陈平平王晓玉屠乃美
- 关键词:晚稻耕作方式稻米品质水分利用效率
- 几个晚稻品种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差异
- 2014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8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0、90、180、270 kg/hm2)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该项试验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关系密切,而千粒重与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2)从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变化幅度看,湘丰优103对氮肥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和深优9586最不敏感;(3)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品种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和农香18;(4)施氮使各品种产量提高,但各品种最高产量出现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丰优103、中优288在施氮量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在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在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见品种间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为获得高产,不同品种宜采用不同施氮量。
- 朱伟文李艳芳周娟唐琨易镇邪周文新
- 关键词:晚稻施氮量
- 土壤pH对不同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与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以酸性敏感型品种五优308和酸性特异型品种荆楚优14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不同土壤pH条件下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指标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pH值3.5~6.5范围内,五优308氮素稻谷生产效率(NGPE)与氮生理效率(NPE)随土壤pH值的下降显著降低,氮收获指数(NHI)变化不明显;而荆楚优148中3个指标在pH值5.0时最大。土壤pH值的下降均降低了2个品种的根际土壤酶活性,但品种间、时期间降幅稍有差异。五优308各时期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随土壤pH值降低而降低,而荆楚优148各时期PLFA含量在pH值5.0时最高。五优308的NGPE、NPE与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NHI仅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较显著;五优30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但其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时期间与微生物间有一定差异;而荆楚优148氮利用效率指标与分蘖~孕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随土壤pH下降显著降低,且主要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所致;而酸性特异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在pH值5.0时最大,且其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相关性表现与酸性敏感型水稻品种不同。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酸化稻田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为酸化稻田适宜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
- 陈平平郭莉莉唐利忠卢浩宇袁珍贵杨晶易镇邪屠乃美
- 关键词:土壤PH氮利用效率土壤酶活性
- 几个杂交早稻品种的产量及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为筛选适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对照,比较了陵两优104、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陆两优211等杂交早稻品种的产量及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除陆两优211外,其他杂交早稻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T优705和陵两优396产量较高,达7.1 t/hm2左右,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及光合特性指标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因素与产量相关性不大;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不大;产量与孕穗期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可见,早稻产量高低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试验条件下T优705和陵两优396是6个品种中最适合在长沙地区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
- 周娟陈平平李志斌易镇邪屠乃美
- 关键词:早稻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