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208)

作品数:39 被引量:554H指数:15
相关作者:方建刚刘晓东白爱娟彭子成陶建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陕西省气象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气候
  • 6篇降水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环流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人工神经
  • 4篇人工神经网络
  • 4篇网络
  • 4篇急流
  • 4篇工神经网络
  • 4篇大气粉尘
  • 4篇人工神经网
  • 3篇阴雨天
  • 3篇阴雨天气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连阴雨
  • 3篇连阴雨天气
  • 2篇低空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陕西省气象局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陕西广播电视...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日本理化学研...

作者

  • 11篇刘晓东
  • 10篇方建刚
  • 8篇白爱娟
  • 6篇彭子成
  • 6篇陶建玲
  • 5篇顾兆林
  • 5篇贺剑峰
  • 5篇刘桂建
  • 4篇张彭熹
  • 4篇罗超
  • 4篇何振芳
  • 4篇刘卫国
  • 4篇郭庆春
  • 3篇杨东
  • 3篇邱剑
  • 3篇李新周
  • 2篇刘羿
  • 2篇陈广善
  • 2篇韦刚健
  • 2篇侯建忠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Scien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仪表与自...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年份

  • 4篇2012
  • 9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罗布泊地区32.0~9.1 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被引量:23
2009年
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出:32.0~9.1kaB.P.植被演替明显,气候干湿波动显著;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气候波动频繁且具突变性。31.98~19.26kaB.P.罗布泊地区处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阶段,气候寒冷湿润,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研究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19.26~13.67kaB.P.气候明显变为温暖干燥,植被以荒漠为主;13.67~12.73 kaB.P.气候冷湿偏干,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12.73~9.14kaB.P.气候冷湿与暖干交替频繁,波动幅度较大,植被逐渐由荒漠向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其中,16.45~15.39kaB.P.,14.27~13.67kaB.P.和11.74~11.23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应于老仙女木、叶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15.39~14.27kaB.P.和12.73~11.74kaB.P.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欧洲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新仙女木事件后的气候具有突变性的特点,10.49kaB.P.前后的暖事件和9.14kaB.P.前后的冷事件,成为全新世早期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孢粉浓度和花粉组合所反映的罗布泊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杨东罗超彭子成张兆峰刘卫国张彭熹
关键词:孢粉晚冰期
陕南近期两次特大暴雨天气成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陕西秦岭山脉南麓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2002年6月8日佛坪特大暴雨与2003年8月29日宁陕特大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和热力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下,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耦合形成低层辐合与高空辐散垂直结构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建刚陶建玲白爱娟宁志谦
关键词:大暴雨动力作用低空急流
近两百年来龙感湖营养演化及其控制因子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龙感湖过去200年钻孔沉积物总磷浓度、由化石硅藻及硅藻-总磷转换函数定量重建的湖水总磷浓度、近50年气象观测的温度和降水资料、气候模拟的近200年来的温度和降水序列、以及近50年来龙感湖地区农用磷肥施用量资料,分析了近200年来龙感湖营养态演化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因素及水生生物因素对龙感湖营养态演化的影响和机理.结果发现:在近200年中,龙感湖沉积物总磷浓度逐渐增加,其变化范围介于330~580mg/kg之间,平均值为388mg/kg,至1950年前后有近30年的振荡调整期.湖水总磷浓度的变化则大不相同,在1950年之前,湖水总磷浓度在波动变化中存在缓慢增加的趋势,到1950年前后达到平均值(52.18μg/1),并在平均值上下振荡调整,然后湖水总磷浓度快速降低,其变化介于37.75~62.33μg/1之间.分析表明,在世纪尺度上,气候变化是控制龙感湖营养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最近50年的年代际尺度上,人类活动是龙感湖营养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195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沉积物总磷和湖水总磷变率的贡献已分别占到60%和57%.沉积物和湖水中磷浓度的不同变化反映湖泊生态系统对湖泊营养水平的响应过程和调节能力,表现为藻类-水生植物之间平衡关系的维持与破坏,以及磷的蓄积特点.
刘健羊向东王苏民
关键词:气候
陕西降水的正态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分析陕西月、季、年降水量的正态分布特征,为气候分析与预测中正确选用统计方法和统计模型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气候分析与预测能力。方法应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检验和2χ检验,对陕西82个测站1958—2007年月、季、年降水量的正态分布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各测站年降水量基本遵从正态分布;大部分气象观测站夏季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部分观测站春季和秋季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有一半的测站冬季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4月份和7月份月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的测站数较多,冬季月降水则多不遵从正态分布。渭河流域月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的月份最多,陕北长城沿线降水遵从正态分布的月份最少。结论陕西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的测站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地域性,降水量偏度系数未能达到阈值标准是非正态分布的根本原因。
方建刚毛明策程肖侠
关键词:降水
青藏高原古高度重建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地质时期青藏高原古高度定量化恢复对于理解高原隆升历史、隆升机制及其环境效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反演高原古高度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方法包括气泡法、古植物学、稳定同位素和陆地宇宙核素方法等,这些研究为恢复古高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讨论了应用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在高原古高度恢复方面的研究。
张冉刘晓东安芷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
秦岭地区秋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1961—2005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秦岭邻近地区秋季(9—10月)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秋季降水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1960s后期、1970s和1980s初秋季多雨,而1950s和1960s初前期、1980s中后期和1990s秋少雨,2000年以后秋季降水略有增多。秦岭地区秋季雨涝年环流特征是高原北侧高空西风急流偏强,乌拉尔山长波脊稳定,西大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对流层低层东南风气流和西南风气流为秦岭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而少雨干旱年则高空高原北侧西风急流偏弱,秦岭地区受青藏高压控制或西北气流控制,与东亚冬季风相联系的偏北气流阻断了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
方建刚侯建忠陶建玲李明娟白爱娟
关键词:气候特征西风急流大气环流
中国北部沙漠对亚洲大陆大气粉尘含量贡献的数值试验研究
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体的中国北部沙漠是我国北方地区两大粉尘源之一。利用包含详细粉尘活动过程的MATCH-DEAD模式系统,分别对2000、2001和2002年春季(3-5月)亚洲大陆在有、无中国北部沙漠区条件下的大气粉尘状...
陈广善刘晓东
关键词:大气粉尘下垫面
文献传递
海南岛近岸滨珊瑚稀土元素的年际变化与海平面等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海南岛东部龙湾滨珊瑚1981—1996年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的年际含量。结果表明龙湾珊瑚的REE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年际下降趋势。线性回归显示,在年际的分辨率下,龙湾珊瑚REE同海平面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5—-0.8。龙湾珊瑚REE含量与降雨量、径流量、海表温度(SST)以及珊瑚自身的生长率和钙化率的相关性不显著。分析表明,当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河口附近珊瑚受到来自河流的陆源物质影响减弱,海平面上升是控制该区域珊瑚REE含量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半封闭边缘海,通过珊瑚的REE记录,有利于开展海平面的重建工作,增进我们对过去数百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序列以及全新世时期亚轨道尺度海平面变化的幅度、周期以及变化机制的理解。
刘羿彭子成韦刚健陈特固孙若愚贺剑峰刘桂建
关键词:南海北部滨珊瑚稀土元素海平面
新疆罗北洼地湖相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序列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7
2008年
测定了新疆罗布泊地区湖相沉积物CK-2钻孔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等环境代用指标,以及石膏矿物的质谱-铀系年龄。测试结果表明,20~9kaB.P.期间沉积物δ13Corg.在-23.4‰^-16.1‰之间波动且阶段性明显,与TOC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整体变化趋势同南极Dome C冰芯中记录的全球大气CO2浓度一致;C/N比值表明有机碳来源主要是陆生高等植物。因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影响20~9kaB.P.期间罗布泊湖相沉积物δ13Corg.值变化的主导因素,周围山体上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的变化则是另一重要因素。依据δ13Corg.的变化序列将此时间段湖区古环境的演化分成6个阶段:20.0~14.1kaB.P.期间受到末次盛冰期的影响,气温偏低,湖水丰沛;14.1~13.3kaB.P.是一个气候不稳定期,冷暖波动较频繁,但以暖为趋势;13.3~12.8kaB.P.期间经历了一段冷期,于12.8kaB.P.结束了末次冰期,随后气候开始转暖至11.8kaB.P.;其后气温再次变冷并维持到10kaB.P.;最后从10kaB.P.进入全新世暖期。δ13Corg.序列明显向偏负方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变暖的趋势相当明显。罗布泊地区日益干旱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尤其是受到全球CO2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制约。
罗超刘卫国彭子成杨东贺剑峰刘桂建张彭熹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大气CO2浓度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土壤含水量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科学地预测土壤含水量对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采用收敛速度较快和误差精度较高的动量-自适应学习速率调整算法。并通过基于这种模型的土壤含水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了收敛速度和减少陷入局部最小的可能,并且提高了预测精度。
郭庆春王素娟何振芳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土壤含水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