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12MA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理义孙欣羊赵林牛威宋红涛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102医院第二军医大学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5篇MICROR...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微RNAS
  • 3篇症状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标记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药物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0...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市广济医...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广济医院
  • 1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9篇张理义
  • 6篇赵林
  • 6篇孙欣羊
  • 5篇牛威
  • 4篇宋红涛
  • 4篇范惠民
  • 3篇过伟
  • 3篇张巧丽
  • 3篇孔令明
  • 2篇何明骏
  • 2篇张梁
  • 2篇钟爱芳
  • 1篇王丽杰
  • 1篇涂德华
  • 1篇仲爱芳
  • 1篇姚高峰
  • 1篇师征
  • 1篇陈升东
  • 1篇刘云
  • 1篇马爱国

传媒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croRNA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microRNA(miRNA或miR)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连续入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9种miRNA(miR-30e、miR-34a、miR-181b、miR-195、miR-346、miR-432、miR-7、miR-132、and miR-212)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miRNA-132、miRNA-195、miRNA-30e、miRNA-7(5.06± 1.16、2.99± 1.27、1.88±1.62、9.59±1.85)较对照组(5.91±0.93、4.45±1.06、3.56± 1.30、11.8±2.53)显著上调(P<0.05 ~ P<0.001).病例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212、miRNA-34a、miRNA-30e(0.28±0.54、2.69± 1.10、-4.72± 1.01)较对照组(0.84±0.64、3.97±1.01、-3.55±1.26)同样显著上调(P< 0.05~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0e在血浆和单核外周血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从血浆提取的microRNA-30e的AUC是0.767 (95%CI:0.608~0.926),敏感度90.90%,特异度60.00%;从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的miRNA-30e的AUC是0.756(95% CI:0.584~0.929),敏感度81.80%,特异度68.00%.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不同,无明显的相关性.miR-30在血浆和单核外周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张梁过伟孙欣羊宋红涛赵林仲爱芳牛威师征张理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MICRORNA生物标记物
重症抑郁障碍外周血micro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85、has-miR-4498和has-miR-4743的靶基因,并分析其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TargetScan、miRBD及DIANA-microT-CDS预测上述5个miRNA的靶基因,各个miRNA的预测结果分别取交集后,再取其合集,应用FunNet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用3个在线数据库得到5个miRNA的靶基因的合集为734个;靶基因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广泛,包括多项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条目,如皮层发育、轴突导向和延伸、突触传递以及学习和记忆过程等(P<0.05);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轴突导向、谷氨酸能突触、Wn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与重症抑郁障碍存在密切联系;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98等3个miRNA在重症抑郁障碍中可能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结论 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85、has-miR-4498和has-miR-4743可能与重症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范惠民吴文波牛威孙欣羊仲爱芳赵林张理义
关键词: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microRNA与lncRNA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核苷酸(nt);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长链RNA,两者均可在不同层面上调控多种基因表达.本文综述了microR-NA/lncRNA与抑郁症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对抗抑郁药药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在2015年2~3月通过PubMed、ScienceDirect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icroRNA”、“lncRNA”、“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生物学标记物”等检索词,用“microRNA与抑郁症”、“lncRNA与抑郁症”等检索式,通过文献追溯,收集国外1997~2014年公开发表的文献87篇,经过文献筛选,最终确定相关文献50篇.结果 miRNA、lncRNA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而miRNA在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亦起到关键作用.以miRNA、lncRNA为代表的生物标记物与抑郁症存在关联,其对抗抑郁药药效起到预测作用.结论 miRNA与lncRNA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突触可塑性、应激反应易感性、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生成、抗抑郁药物恢复神经功能等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lncRNA在包括染色体重塑、组蛋白修饰、转录干扰与激活等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张理义张巧丽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生物学标记物
焦虑症外周血micro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在焦虑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外周血microRNA在焦虑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RNA芯片对焦虑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miRNA进行筛查,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最后对目标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芯片筛查结果提示有7个成熟miRNA在焦虑症患者中出现差异性表达,实时定量PCR验证实验提示其中5个miRNA(has—miR-4484、has—miR-4505、has-miR-4674、has—miR-501-3P以及has-miR-663)在病例组中显著上调。上述5个miRNA的靶基因的合集为195个。后者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调节过程、转录过程调节、多种器官发育、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细胞分化、RNA转运、神经系统发育、细胞间信号转导、神经元发育等(P〈O.05),所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包括谷氨酸能突触、轴突导向、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间隙连接、长时程增强、VEGF信号通路、凋亡、以及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P〈0.05)。miRNA-GO生物学过程网络图及miRNA—KEGGpathway网络图提示,has—miR-4484、has—miR-4505、has—miR-4674、has—miR-501—3D在焦虑症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结论焦虑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as—miR-4484、has—miR-4505、has—miR-4674、has—miR-501—3p以及has—miR-663出现差异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述5个miRNA与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范惠民牛威何明骏孔令明仲爱芳张巧丽闫妍张理义
关键词:MIRNA焦虑症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miRNA表达水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53例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中9种miRNA(miR-30e、miR-34a、miR-181b、miR-195、miR-346、miR-432、miR-7、miR-132、miR-212)的表达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精神症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R-34a与激活性症状及攻击性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0.345、–0.284,P<0.05),miR-346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呈明显负相关(r=–0.282,P<0.05)。miR-34a高表达组激活性症状群分和攻击性症状群分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miR-346高表达组反应缺乏症状群分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miR-34a分别进入以激活性症状群和攻击性症状群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激活性症状变异的10.2%,攻击性症状群变异的6.3%;miR-346进入以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一般精神病理变异的6.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的miR-34a与激活性症状、攻击性症状有明显关联,miR-346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有明显关联,此二者可能在上述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宋红涛过伟孙欣羊张梁赵林钟爱芳牛威戴运华张理义卢正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RNAS精神症状
基于microRNA差异表达的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共病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SZ)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从miRNA表达水平上分析SZ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在SZ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在40例SZ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验证芯片筛查结果,并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同时检测抑郁症中差异表达的5种miRNA(miR-1972、miR-26b、miR-4485、miR-4498、miR-4743)的表达改变及其与SZ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及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Z患者中33种miRNA存在差异表达(32种表达上调,1种表达下调),且其中8种上调的miRNA(miR-1273d、miR-1303、miR-3064-5p、miR-3131、miR-3687、miR-4428、miR-4725-3p、miR-509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症中差异表达的5种miRNA在SZ患者中差异表达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Z中差异表达的8种miRNA呈中、高度相关(r=0.607~0.909,P<0.01),其中miR-1972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9,P<0.05),miR-26b与复合量表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2,P<0.05)。结论 SZ与抑郁症不仅具有某些共同的临床表现,二者在分子遗传学方面也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
江坤鸿牛威孔令明张书友何明骏陈升东仲爱芳李万帅张理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微RNAS共病现象
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中micro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中micro RNA(mi RNA)的表达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8月-2013年10月解放军102医院收治的81例未经药物治疗、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8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抽取3例患者和3例正常人,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出26种mi RNA,然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单核细胞中9种mi RNA(mi R-146b、mi R-1972、mi R-26b、mi R-29b、mi R-338、mi R-4485、mi R-4498、mi R-4743和mi R-874)的表达水平。选取病例组中20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包括文拉法辛、舍曲林、米氮平等)6周后检测mi RNA表达水平,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单核细胞中5种mi RNA(mi R-26b、mi R-4743、mi R-4498、mi R-4485、mi R-197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抑郁药治疗前后,Δmi RNA-1972、Δmi RNA-4485、Δmi RNA-4498、Δmi RNA-4743与阻滞因子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Δmi RNA-26b与日夜变化因子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 RNA-4485能解释阻滞因子变异量的28.8%(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单核细胞中mi R-26b、mi R-4743、mi R-4498、mi R-4485和mi R-1972可能作为反映抑郁症转归的生物标记物。
张巧丽过伟张理义赵林范惠民钟爱芳牛威戴运华孙欣羊卢正斌陈升东宋红涛
关键词:抑郁症微RNAS生物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microRNA表达水平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部分micro RNA(mi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解放军102医院连续收治的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62例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两组血浆中9种mi RNA(mi R-181b、mi R-195、mi R-132、mi R-212、mi R-30e、mi R-346、mi R-34a、mi R-432、mi R-7)的相对表达水平。选其病例组中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70分的25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包括奥氮平、奎硫平、齐拉西酮和利培酮)3周和用药6周时重复检测mi RNA表达水平,并采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症状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mi R-181b、mi R-30e、mi R-346、mi R-34a和mi R-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用药前比较,25例患者用药3周后血浆mi R-13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用药6周后血浆mi R-132、mi R-181b、mi R-30e和mi R-43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例患者用药6周后,血浆中9种mi 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25例患者血浆mi R-132、mi R-195、mi R-30e和mi R-432表达水平与PANSS总分及GAS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mi R-181b、mi R-132、mi R-30e和mi R-432可能作为预测精神分裂症疾病转归的联合生物标记物。
孙欣羊宋红涛赵林仲爱芳牛威张理义卢正斌戴运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RNAS抗精神病药生物学标记
外周血microRNA在抑郁症患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究外周血miRNA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RT-qPCR技术验证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在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在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中不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在抑郁症、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miR-1972,miR-26b,miR-4485,miR-4498,miR-4743在抑郁症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iR-4485、miR-4743在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6b在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6b在抑郁症病例组、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显示,其作为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609、0.664,曲线下面积为0.614(P=0.021).miR-26b在抑郁症和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ROC曲线显示,敏感度和特异度是0.784、0.471,曲线下面积为0.643(P=0.003).结论 miR-26b可能对抑郁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可能具有一定的共病特点,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张巧丽范惠民孙欣羊仲爱芳赵林牛威张理义
关键词:MIRNA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节点中心度异常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36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Gretna分析软件计算所有被试者的节点中心度值;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节点中心度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白质结构网络的节点中心度存在异常,在右侧脑岛、楔前叶、颞上回、左侧前扣带回、中央前回、眶额回、海马旁回以及顶上回显著降低(P<0.005,FDR校正);左侧前扣带回的节点中心度值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22,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较健康对照存在多个脑区的节点中心度异常,该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李光耀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白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