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539)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效东方丽娜杜杰胡静何新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次生
  • 3篇次生林
  • 2篇土壤
  • 2篇橡胶林
  • 1篇弹尾目
  • 1篇蜘蛛
  • 1篇生物量碳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N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 1篇片断
  • 1篇热带次生林
  • 1篇热带森林
  • 1篇蚯蚓
  • 1篇外来种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杨效东
  • 2篇方丽娜
  • 1篇杜杰
  • 1篇何新星
  • 1篇胡静

传媒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热带次生林2种不同捕食策略地表蜘蛛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及土壤N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捕食策略蜘蛛的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资源对其的调节作用,采用室内微生态系统,对蜘蛛个体密度和弹尾目数量变化对不同捕食策略蜘蛛功能群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猎物弹尾目数量丰富的微生态系统中,蜘蛛个体数增加可导致主动捕食策略的游走型狼蛛科死亡率显著升高,被动捕食策略的结网型六疣蛛科生物量生长呈现明显的负增长,非同种蜘蛛组合的混合功能群中蜘蛛群落生物量的损失量显著增大。在弹尾目数量较少的微生态系统中,蜘蛛个体数增加使游走型蜘蛛的死亡率显著升高,生物量的损失量显著增大,但对结网型蜘蛛的死亡率和生物量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非同种蜘蛛组合的混合功能群中蜘蛛的死亡率显著增高、生物量则出现正增长状况。由此表明,游走型蜘蛛的种内竞争方式主要体现在个体死亡率,结网等待型蜘蛛则更多表现在生物量的损失上,不同种蜘蛛种间竞争受食物资源的影响,蜘蛛死亡主要以游走型蜘蛛为主。
胡静杨效东
关键词:捕食策略
土地利用方式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通过去除凋落物和切根控制试验,研究了热带森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橡胶林)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林转变为橡胶林后,土壤养分及植物碳输入均明显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降低;两种林型雨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高于干季,其中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橡胶林则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植物根系养分输入的调控,地上凋落物数量的影响较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细根生物量及其C、N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橡胶林细根生物量及其C、N输入量,以及地上凋落物均未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橡胶种植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降低,加上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减少,且其调控因素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影响土壤的其他生态过程.
方丽娜杨效东杜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次生林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森林和橡胶林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调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橡胶林及相连区域蚯蚓的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状况,研究了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分布的边缘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外来种蚯蚓P.corethrurus在林缘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林内,而低于橡胶林内部,呈现明显的边缘效应.从林缘到次生林内,蚯蚓密度沿距离梯度先减小后增加,而从林缘到橡胶林内部,其密度和生物量沿距离梯度逐渐增加.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质量含水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地表凋落物现存量是蚯蚓P.corethrurus分布的有效预测因子.研究认为外来种蚯蚓P.corethrurus在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相邻区域的分布表现出边缘效应,且边缘效应的出现与边缘区域环境因子的变化存在紧密联系.
何新星方丽娜杨效东
关键词:次生林橡胶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