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106)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元青李茜孟津金迅毛方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始新世
  • 5篇盆地
  • 5篇二连盆地
  • 4篇内蒙古二连盆...
  • 4篇化石
  • 3篇古近纪
  • 2篇英文
  • 2篇鼠类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单位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时代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牙齿釉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层
  • 1篇岩石地层单位
  • 1篇氧同位素
  • 1篇釉质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5篇王元青
  • 3篇孟津
  • 3篇李茜
  • 2篇毛方园
  • 2篇金迅
  • 2篇白滨
  • 1篇王旭
  • 1篇邢海
  • 1篇王海冰
  • 1篇童永生

传媒

  • 8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马斯特里赫特阶的Wulagasaurus dongi(鸭嘴龙亚科)的重新评估与系统发育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黑龙江省乌拉嘎地区晚白垩世渔亮子组地层发现的董氏乌拉嘎龙(Wulagasaurus dongi)的原有材料和新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和重新评估,可以认定以前归入乌拉嘎龙的部分骨骼(包括不完整的脑颅骨、上颌骨和肩胛骨)实际上应该属于赖氏龙类,并相应地修订了其鉴定特征。乌拉嘎龙具有同北美地区发现的短冠龙和慈母龙十分相似的骨学特征:长而楔形的前顶点位于颧骨前支的一半背腹高度处;颧骨后支呈扇形;乌喙骨的腹突相对较长且纤细;肱骨三角胸嵴较不发育,适度地向前外方扩展;髂骨髋臼上突的腹缘呈不对称的U形,缺乏一条强烈的嵴连接其后部区域与髋臼后突的背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乌拉嘎龙、短冠龙和慈母龙共同构成了鸭嘴龙亚科的一个基干支系。该支系起源于桑托期的亚洲,可能在中坎帕期之前发生分异并通过白令陆桥向北美地区迁徙辐射。
邢海Albert PRIETO-MARQUEZ顾伟于廷相
关键词:晚白垩世
中国早古近纪陆相地层划分框架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近十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其与海相地层、全球界线层型的对比提供了可能。古新统上湖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选在广东南雄盆地大塘剖面(即鹅颈岭—逆龙坑一线),根据脊椎动物化石和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将紧挨南雄群-上湖组界线的一套黄灰色厚层黏土砾岩作为其底界。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上湖组底界处于C29R极性段的上部,接近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以作为上湖阶的底界。古新统浓山阶的界线层型在江西池江盆地田心里—狮子口村剖面,该剖面下古新统狮子口组和中、上古新统池江组的哺乳动物群有明显变化。同时,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狮子口组与池江组界线上、下出现C27n极性段向C26r极性段转换,可与海相地层中的"丹尼最晚期事件"对比。这表明浓山阶的底界位于C27n/C26n转换带,相当于丹尼阶最上部,与塞兰特阶底界接近,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当中Torrejonian-Tiffanian的界线基本一致。始新统岭茶阶(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选在我国湖南衡东盆地成家冲东北的岭茶—霞流公路旁,剖面上发现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可与国际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埃及Dababiya剖面(GSSP)的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对比,该剖面的碳同位素负向飘移可以作为岭茶阶底界,年龄接近55.8±0.2Ma。
童永生李茜王元青
关键词:年代地层南雄盆地二连盆地
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回顾及存在问题被引量:12
2012年
简要回顾了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的历史,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主要地点的位置以及地层发育情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不同地点或地区分析了二连盆地古近系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对化石产地的地名和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王元青孟津金迅
关键词: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纪岩石地层单位
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剖面中始新世仓鼠类化石(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剖面伊尔丁曼哈组底部砂岩中的3种仓鼠类化石:内蒙古祖仓鼠(新种)Pappocricetodon neimongolensis sp.nov.,中条祖仓鼠(相似种)Pappocricetodon cf.P. zhongtiaensis和祖仓鼠(未定种)Pappocricetodon sp.。P.neimongolensis的特征是有P4或者DP4;M1前附尖细小,前叶小,原尖前棱通常至原小尖横向延伸,再转向前颊侧与前附尖相连,无原尖后棱,原小尖与前尖通过前脊相连;M2原尖后棱较为发育;M3次尖不退化;m1下后尖比下原尖位置靠前;m2下原尖后棱完整,连接下后尖或直达下后尖基部;m3不退化,下外脊S型。新种形态与早期仓鼠类Pappocricetodon antiquus接近,但又略显原始。同时,在该层位还出现有M1前叶已经增大的Pappocricetodon sp.和中脊发育的Pappocricetodon cf.P.zhongtiaensis,表明当时仓鼠类已出现多样化,其起源可能要早于中始新世的伊尔丁曼哈期。
李茜
关键词:中始新世
内蒙古二连盆地冠齿兽科(哺乳纲:全齿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大小、上前臼齿前尖V形脊角度、原尖前后棱发育程度、上下臼齿脊形化程度和尖脊形状及位置等特征与E.mongoliensisOsborn,1924一致,应视为后者的次主观异名;M.xintaiensisChow&Qi,1982应归入Eudinoceras属,变更为E.xintaiensis;Metacoryphodon为无效命名,应予废除。厘定后的Eudinoceras属共含有6个有效种:E.zhichengensis Lei etal., 1987、E.youngiXu,1980、E.xintaiensis Chow&Qi,1982、E.mongoliensis Osborn,1924、E.crassum Tong&Tang,1977和E.sishuiensis Wang,1994。修订了Eudinoceras属和E.mongoliensis种的齿列特征。将二连盆地冠齿兽类化石的产出层位对应至该盆地重新厘定的地层框架中,E.mongoliensis集中在阿山头组,能确定的最早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底部的AS-1层,最晚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上部的AS-5层,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期,约为53~49Ma。
毛方园王元青
关键词:内蒙古二连盆地早始新世
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及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白滨王旭
关键词:牙齿釉质
亚洲三种冠齿兽类的齿冠形成时间及其对选取现生类似种的参考意义(英文)
2014年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 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1924,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结果显示,A.conicus,H.fl erowi和E.mongoliensis上第三臼齿齿冠的形成时间分别为2.99±0.1,3.63±0.11和3.68±0.22 yr,三种冠齿兽类的生活史均符合慢生长、长生命型模式。综合考虑体型的影响,相较其他大型植食性动物,H.fl erowi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现生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进行类比,E.mongoliensis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进行类比,而A.conicus的生活史则稍快稍短于现生河马。这些现生类似种的种内变化数据可为冠齿兽类的部分分类学问题提供参考。
毛方园王元青王元青孟津
关键词:始新世
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地区壮鼠类化石被引量:2
2013年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地区始新世壮鼠类化石,包括呼和勃尔和剖面伊尔丁曼哈组底部的Asiomys dawsoni以及努和廷勃尔和剖面阿山头组底部的Ischyromyidae gen.et sp.indet.。其中Asiomys与其他壮鼠类的区别在于其下颌厚、高;咬肌窝明显、前缘宽,并有较明显的结节;P4无次尖、M1和M2次尖小;后小尖2个;dp4有明显的下次脊、p4无下次脊;下臼齿下原尖后棱长短不一、下次尖与下后齿带相连、下外脊完整、下次脊短。Asiomys的下颌特征与Paramys delicatus相似,门齿釉质层、上臼齿次尖、下臼齿下次脊等结构特征与北美中始新世的壮鼠类相近,与亚洲已知的壮鼠类差别较大。因此,Asiomys是中始新世亚洲与北美大陆哺乳动物之间交流的又一佐证。
李茜孟津
关键词:始新世
云南广南古近纪紧齿犀类新材料被引量:1
2013年
记述了云南广南盆地古近纪砚山组紧齿犀科(Eggysodontidae)一新属种:杨氏广南犀Guangnanodon youngi gen.et sp.nov.,标本为一破损的带p3-m3的左下颌骨。新属种的特征为下前臼齿的臼齿化程度低,p3-p4的下内脊弱,向内收缩呈尖叶状,p4和m2的下次脊略偏向内侧倾斜,m3的下跟座与m2的相近,接近V形,p4-m3外齿带在下原尖和下次尖基部消失。这些特征表明广南犀明显比晚始新世的Proeggysodon进步,而比渐新世的其他紧齿犀类原始,其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最晚期。新标本的发现结合以前报道过的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表明,广南盆地砚山组包含了中始新世晚期至晚始新世晚期的沉积。
王海冰白滨高峰黄王崇王元青
关键词:始新世地层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