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205)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6
相关作者:沈吉张恩楼汪勇羊向东杨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古环境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鹤庆盆地
  • 2篇MG/CA
  • 1篇新生代
  • 1篇岩心
  • 1篇演化历史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演化
  • 1篇总磷
  • 1篇粒度
  • 1篇粒度特征
  • 1篇介形类
  • 1篇湖泊沉积记录
  • 1篇湖泊演化
  • 1篇湖水
  • 1篇湖相
  • 1篇环境变化
  • 1篇环境响应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南京地理与湖...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3篇张恩楼
  • 3篇沈吉
  • 2篇羊向东
  • 2篇汪勇
  • 1篇安芷生
  • 1篇胡广
  • 1篇姚轶锋
  • 1篇孙玉芳
  • 1篇徐新文
  • 1篇季峻峰
  • 1篇杨健
  • 1篇王青
  • 1篇蒋洪恩
  • 1篇扆铁梅
  • 1篇强小科
  • 1篇刘恩峰
  • 1篇李鹏
  • 1篇金章东
  • 1篇唐红渠
  • 1篇王宇飞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湖泊摇蚊亚化石-湖水总磷定量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典型湖泊表层摇蚊幼虫亚化石-环境数据库研究表明影响该地区湖泊中摇蚊组合的主导因素为营养态梯度.12个水质环境指标的典型对应分析(CCA)揭示总磷为解释摇蚊幼虫亚化石组合变化的最重要的显著性指标,可解释20.1%的摇蚊幼虫亚化石组合变化信息,适于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依据总磷的DCCA分析,利用非线性的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摇蚊幼虫亚化石-湖水总磷转换函数模型.最佳二次次残差提取的WA-PLS模型为摇蚊幼虫亚化石-总磷转换函数推导提供了最高的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2jack=0.76)和较低的推导误差(RMSEPjack0.13).最后,对模型的推导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模型的建立为定量研究该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历史开拓了新途径,并为湖泊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恩楼Alan BedfordRichard Jones沈吉王苏民唐红渠
关键词:湖泊总磷长江中下游
利用介形类壳体Sr,Mg重建古环境受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限制及机理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以云南鹤庆盆地HQ孔上部15-55m沉积物中2个不同种属的介形类壳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壳体中Sr/Ca,Mg/Ca之间及其与沉积物Sr含量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壳体Sr/Ca,Mg/Ca首先反映的是该介形类生存的微生态环境;(2)壳体Sr/Ca较Mg/Ca更好地线性响应水环境的变化,但当体系中有文石结晶沉降时Sr/Ca不再线性响应湖泊水体盐度的变化;(3)壳体的Sr/Ca完全受控于湖水盐度及水体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结晶过程,而壳体中的Mg/Ca则受湖水盐度和温度控制,实际上温度只是壳体生长速率对壳体Mg/Ca控制的外在表现。建议在以后的古环境重建及室内培养实验时,更多地关注沉积物组成及其自生矿物结晶对生物壳体微量元素(如Mg/Ca,Sr/Ca)组成的制约。
胡广金章东张飞
关键词:介形类MG/CA环境响应鹤庆盆地
湖泊沉积记录的区域风沙特征及湖泊演化历史:以陕西红碱淖湖泊为例被引量:50
2006年
沙漠区湖泊沉积岩芯是记录历史时期风沙发生频率和强度的良好载体.通过沉积岩芯中粒度、磁化率、有机碳以及Rb/Sr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80年以来风沙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碱淖湖泊于1928年开始成湖,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1939和1941年有3次强风暴气候,沉积物中记录了3次显著的粗颗粒沉降事件.1952~1960年为该湖泊快速扩张期,由于入湖水量增加,地表径流搬运入湖的物质也明显增多.1960年以后湖区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也由双峰变为单峰.流域生态研究表明,近40年来湖区植树造林和地表水土涵养生物工程措施有效遏止了风沙的发生.
沈吉汪勇羊向东张恩楼杨保季峻峰
关键词:湖泊沉积演化历史
中国新生代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文中侧重于介绍近5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以研究实例方式,重点列举从新生代植物类群发现、气候定量重建、历史生物地理、全新世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研究的亮点和最新成果。
王宇飞杨健徐景先赵良成蒋洪恩程业明扆铁梅王青马清温姚轶锋
关键词:植物演化古气候古环境新生代
鹤庆盆地湖相岩心磁化率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鹤庆盆地位于受印度季风影响的中国西南地区,沉积连续,厚度大,是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主要通过对鹤庆湖相岩心磁化率记录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碳酸盐、烧失量和粒度特征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探讨了沉积物中磁化率的古环境指示意义。本研究发现,磁化率与碳酸盐和烧失量具有显著的相反变化;而与粒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磁化率与指示粗颗粒变化的中值粒径在含砂(砾)层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指示细颗粒变化的<4μm颗粒的相对含量,在湖相粘土沉积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湖相沉积物中的亚铁磁性矿物主要来自于外源带入的粘土粒级碎屑物中。通过分析磁化率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并结合碳酸盐含量、烧失量和粒度变化特征,本研究认为鹤庆盆地湖相岩心的磁化率记录可以用来反映水动力对物源区地表的侵蚀强度和搬运状况,与流域内植被覆盖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在干旱的冰期,植被覆盖度较低,地表侵蚀加剧,带入湖泊的粘土粒级碎屑含量增加,磁化率增高;在湿润的间冰期,植被覆盖度较高,地表侵蚀减弱,粘土粒级碎屑物的带入量减少,磁化率降低。
徐新文强小科安芷生李续斌李鹏孙玉芳
关键词:鹤庆盆地磁化率古环境意义
Constraints of authigenic carbonates on trace elements (Sr,Mg) of lacustrine ostracod shells in pal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its mechanism被引量:5
2008年
Molar ratios of Mg/Ca and Sr/Ca were measured in two species of ostracod shells preserved in the upper core (15-55 m) of the Heqing Basin 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By correlating the molar ratios between Mg/Ca and Sr/Ca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Sr concentrations of the sediments, we suggested that: (1) the molar Mg/Ca and Sr/Ca ratio variations in respective ostracod primo re- flected the changes in its ambient water composition and ecology; (2) the molar Sr/Ca ratios responded better to the salinity change linearly than Mg/Ca without aragonite precipitation in the system, and otherwise there was no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3) the molar Sr/Ca ratios were mainly con- trolled by salinity and authigenic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whereas the molar Mg/Ca ratios were related to both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In fact, the rate of ostracod growth owing to temperature controls the fluctuation of Mg/Ca in shells. Here,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straint of authigenic mineral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on the trace elements in ostracod shells and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race elements in biogenic carbonates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sediments in systems and in fu- ture in vitro experiments.
HU Guang1,2, JIN ZhangDong1 & ZHANG Fei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710075, China
关键词:OSTRACODMOLARRATIOMOLARMG/CARATIO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被引量:26
2006年
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对陕西红碱淖近几十年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沉积岩芯下部样品粒度组成呈双峰特征,据此可以分辨沉积物中湖相和风成组分。结果表明红碱淖形成于1928年,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年、1939年和1941年发生了三次强沙尘暴事件;1952~1960年为湖泊快速扩张时期,系人为改造使入湖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所致;1960年以后,红碱淖演化为稳定深湖环境,湖区降水增多,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大降低,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也演变为单峰形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湖水面有下降趋势。红碱淖粒度参数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湖泊演化历史、区域风沙强度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特征。
汪勇沈吉羊向东张恩楼刘兴起刘恩峰
关键词:湖泊沉积粒度湖泊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