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101)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叶长芸王艳白雪梅刘凯熊衍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贵阳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埃希菌
  • 2篇病例特征
  • 2篇病例特征分析
  • 2篇大肠埃希菌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基因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荧光PCR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丝氨酸蛋白酶...
  • 1篇气单胞菌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贵阳医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篇叶长芸
  • 2篇陈操
  • 2篇韩俊
  • 2篇白雪梅
  • 2篇王涛
  • 2篇石琦
  • 2篇周伟
  • 2篇张宝云
  • 2篇高晨
  • 2篇王艳
  • 2篇綦廷娜
  • 2篇熊衍文
  • 2篇刘凯
  • 2篇董小平
  • 2篇田婵
  • 1篇孟双
  • 1篇阚飙
  • 1篇张瑾
  • 1篇徐嘉良
  • 1篇逄波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用O157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标本菌液中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结合real-time PCR对磁珠捕获菌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157∶H7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采用IMS-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菌液含菌量为3.3×102CFU/mL时即可被检出,检测全过程需时约4h。结论 IMS-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该检测方法能提高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标本的快速诊断、疾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王涛刘凯王艳綦廷娜叶长芸熊衍文
关键词:免疫磁珠分离法荧光定量PCR
2011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没有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发现临床诊断病例57例,疑似诊断病例15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2例,GSS综合征病例(P102L)1例及遗传型CJD病例5例,包括V203I、E196A、E200K各1例及2例T188K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1岁(43,82),男女性别比例为0.46∶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2岁(39,77),男女性别比例为0.88∶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54.9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1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发病特点。
石琦陈操周伟张宝云高晨张瑾田婵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氏病
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MLVA分子分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国内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1999-2002年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云南等地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135株进行分子分型,选取7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应用PCR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分离株DNA多态性,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可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38个MLVA型别,其中A群占20.7%(28/135)、B群占23.7%(32/135)、C群占55.6%(75/135);MLVA型别存在一定地域性,同一暴发来源的菌株具有相同MLVA型别。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国内分离株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具有较高分子分型能力,可以在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涛綦廷娜刘凯赵爱兰白雪梅叶长芸熊衍文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分子分型
中国2010年克-雅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中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共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46例,疑似诊断病例25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3例及家族型CJD病例5例(包括R208H、P102L各1例及3例T188K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2岁,男女性别比为1.30∶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2.1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54.9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0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陈操石琦周伟张宝云高晨田婵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病
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毒力基因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PCR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trh和tdh毒力基因。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tlh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33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及22株其他种属细菌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根据副溶血弧菌trh和tdh毒力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单重和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结果本研究中基于tlh基因的荧光PCR检测对全部33株副溶血弧菌检测为阳性,检测下限为5×101拷贝/μl,而22株其他种属细菌均为阴性。毒力基因trh和tdh均能特异性检测,其单重荧光PCR检测下限为5×101拷贝/μl,双重荧光PCR检测下限为5×102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tlh作为靶基因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单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和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trh和tdh毒力基因的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简化了毒力基因检测,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卢昕徐嘉良阚飙逄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SYBR
嗜水气单胞菌实时荧光三重TaqMan 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高灵敏、高特异的实时荧光三重TaqMan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的16SrDNA、气溶素基因(aer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高通量实时荧光PCR检测平台探讨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2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评价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实时荧光三重TaqMan PCR快速检测体系对嗜水气单胞菌重组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102拷贝/反应体系;对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pg/反应体系;该体系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在检测2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时未出现假阳性,整个反应在2h内完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三重TaqManPCR检测体系可作为嗜水气单胞菌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并同时评价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潜力。
孟双白雪梅王艳叶长芸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PCR丝氨酸蛋白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