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385)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云慧程登发姜玉英陈林赵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迁飞
  • 5篇草地
  • 5篇草地螟
  • 4篇旋幽夜蛾
  • 4篇夜蛾
  • 4篇雷达
  • 3篇越冬
  • 2篇诱虫
  • 2篇越冬代
  • 2篇昆虫
  • 2篇昆虫雷达
  • 2篇雷达观测
  • 2篇雷达监测
  • 1篇灯光诱虫
  • 1篇地理种群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预测预报技术
  • 1篇生物学习性
  • 1篇探照灯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3篇西南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植物保...

作者

  • 12篇张云慧
  • 11篇程登发
  • 4篇姜玉英
  • 4篇孙京瑞
  • 3篇陈林
  • 3篇田喆
  • 3篇赵琦
  • 2篇张丽
  • 2篇刘怀
  • 2篇张跃进
  • 1篇齐会会
  • 1篇曾娟
  • 1篇韩二宾
  • 1篇李云龙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Agricu...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公共植保与绿...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成虫迁飞的虫源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其迁飞、扩散规律以及与境外虫源交流情况,对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1日至9月17日,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照灯和地面灯灯诱虫情、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区域大气环流形势和迁飞轨迹分析,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西郊研究了牧区2代草地螟的迁飞过程,结果表明: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迁飞高峰期出现在2010年8月8日至8月21日,高峰日为8月11日,高峰日探照灯诱虫量达9167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高峰日雷达回波主要集中在300—400 m。轨迹分析显示:迁飞高峰期8月8日、8月10—12日牧区草地螟迁飞虫源主要来自蒙古共和国东南部及中蒙边境地区,由蒙古气旋西南侧的西北气流输送进入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再随西南气流迁入呼伦贝尔草原。
张丽张云慧曾娟姜玉英程登发
关键词:草地螟迁飞大气环流
北京地区越冬代旋幽夜蛾迁飞的虫源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越冬代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在北京地区的灯下消长动态和迁飞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探照灯和相关设备对旋幽夜蛾的迁飞过程开展实时监测,通过GRADS图形处理软件分析其迁飞高峰期盛行的空中风场,结合Hysplit_4软件对其迁飞轨迹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地区越冬代旋幽夜蛾迁飞扩散的虫源。结果旋幽夜蛾迁飞高峰期,卵巢发育进度集中为2—3级,雌雄性比>1,高峰期过后雌雄性比<1;夜间迁飞主要集中在风向有利风速较大的300—500m高度,持续飞行时间可达8h以上;轨迹分析显示,虫源主要来自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乌盟等中西部地区,随偏西气流向东北、东南方向迁飞扩散。结论越冬代旋幽夜蛾具有明显的迁飞现象,根据其迁飞行为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张云慧程登发姜玉英张跃进孙京瑞
关键词:TRIFOLII迁飞雷达监测
迁飞性昆虫的研究方法
昆虫迁飞往往导致害虫的大暴发,明确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加强对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对及时有效防治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研究昆虫迁飞现象的试验方法,并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齐会会张云慧孙京瑞程登发
关键词:农业害虫预测预报技术灯光诱虫昆虫雷达
草地螟2007年越冬代成虫迁飞行为研究与虫源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业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草地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长期观测,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大区环流分析、各地虫情信息收集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2007年越冬代草地螟的空中迁飞行为和东北地区严重暴发的草地螟虫源。结果表明:6月7-9日,雷达观测点诱虫灯内草地螟具有典型迁飞昆虫生理特征;草地螟主要在夜间迁飞,飞行高度集中在300-500m,400m是主要飞行高度,迁飞高峰期夜间迁移可持续9h。东北地区严重发生的草地螟虫源,一部分来自内蒙古乌盟地区,一部分来自蒙古共和国中东部及中俄边境地区。据此推测我国与国外草地螟存在虫源交流。
张云慧陈林程登发姜玉英吕英
关键词:草地螟迁飞雷达观测虫源
昆虫雷达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昆虫雷达是经过专门改进或设计的一种雷达,它在监测昆虫迁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更好地了解昆虫迁飞的习性、空中分布状况及迁飞路线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昆虫雷达的一些基本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并对这些应用进行总...
张丽张云慧程登发
关键词:昆虫雷达迁飞
文献传递
草地螟地理种群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中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农牧业产区的重要害虫.具有迁飞性、为害隐蔽性、暴发性和广食性等特点.尤其对幼苗期作物为害十分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已经4次严重爆发危害,造成了巨...
郭道磊张云慧孙京瑞程登发
关键词:草地螟AFLP
旋幽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测定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探明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旋幽夜蛾1~5龄幼虫、蛹(滞育、非滞育)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各龄幼虫过冷却点随龄期的增加逐渐升高,1龄幼虫(-13.63 ℃)〈2龄幼虫(-12.50 ℃)〈3龄幼虫(-11.08 ℃)〈4龄幼虫(-11.05 ℃)〈5龄幼虫(-10.04 ℃)。相邻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虫态过冷却点滞育蛹(-24.94 ℃)显著低于非滞育蛹(-21.91 ℃),雌蛹(-23.84 ℃)〈雄蛹(-23.52 ℃),雌成虫(-15.75 ℃)〈雄成虫(-15.44 ℃),但雌雄蛹和雌雄成虫之间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旋幽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变化为蛹(-23.67 ℃)〈成虫(-15.60 ℃)〈幼虫(-11.48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旋幽夜蛾的越冬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琦张云慧韩二宾刘怀程登发
关键词:旋幽夜蛾过冷却点越冬
旋幽夜蛾生物学习性及研究进展
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一种北方地区杂食性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为害日益严重但缺乏相关研究。本文描述了旋幽夜蛾的形态特征和在我国的发生地区及为害现状,综述了外界环...
赵琦张云慧程登发孙京瑞刘怀
关键词:旋幽夜蛾
文献传递
步甲夜间迁飞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利用垂直监测雷达可以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鞘翅目昆虫步甲是否具有迁飞性,并探讨步甲的迁飞活动规律。【方法】设置雷达观测点,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长期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低空气流和大区环流分析,探讨鞘翅目昆虫步甲迁飞的事实。【结果】2005和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步甲季节内活动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高空和地面诱虫灯季节内诱集有明显突增突减现象;高峰期内雷达回波点高度可达600m,主要集中在450m以下;夜间活动大多在20:00~22:00之间,个别夜晚雷达回波持续到04:00左右,探照灯内步甲数量的变化与雷达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系留气球携带的捕虫网在200m的空中成功捕到步甲成虫。【结论】步甲属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定的迁飞性,为研究鞘翅目昆虫的迁飞提供了依据。
张云慧陈林程登发田喆姜玉英张跃进
关键词:雷达监测步甲
Nocturnal Migration of Coleoptera:Carabidae in North China被引量:2
2008年
Vertical-looking radar(VLR)has allowed long-term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the altitudin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highflying insect populations.To investigate whether ground beetle,insect of Coleoptera,was capable of migrating and its migration pattern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capability of the VLR for long-term real-time automatic monitoring,the migration of Coleoptera ground beetle was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up radar observation points,making long-term observation using the VLR and related supplementary equipment,and analyzing low altitude air current and large area circulating curr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data.Information obtained in 2005 and 2006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activities of ground beetles traps of trap lamps were mainly from late June to late August,peak period was mainly in August,seasonal traps of high-altitude lamps and ground lamps were featured by sudden increase and sudden decrease;in peak period,the height of radar echo point could be as high as 600 m,while it was mainly below the height of 450 m;night activities mainly occurred from 20:00 to 22:00,in very few nights,radar echo could last until about 04:00,changes in numbers of ground beetles within the searchlights were consistent with radar echo intensity;ground beetle images were successfully trapped in the sweep nets carried by captive balloons at the height of 200 m.Some species of Carabidaes had some degrees of migration,thus providing the found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migration of Coleoptera insects.
ZHANG Yun-huiCHEN LinCHENG Deng-faTIAN ZheSUN Jin-ruiJIANG Yu-yingZHANG Yue-jin
关键词:雷达观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