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9)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成旭严小军骆其君袁琳张利权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微藻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象山港
  • 2篇海洋微藻
  • 1篇油污染
  • 1篇有机物
  • 1篇有色可溶性有...
  • 1篇雨生红球藻
  • 1篇载力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型
  • 1篇石油污染
  • 1篇适宜性
  • 1篇坛紫菜
  • 1篇提取率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5篇周成旭
  • 4篇严小军
  • 4篇骆其君
  • 2篇蒋莹
  • 2篇刘宝宁
  • 2篇张利权
  • 2篇袁琳
  • 1篇陈海敏
  • 1篇方欣
  • 1篇曹浩冰
  • 1篇王建沅
  • 1篇刘晨
  • 1篇孙雪
  • 1篇马斌
  • 1篇徐继林
  • 1篇叶央芳
  • 1篇杨锐
  • 1篇张亦飞
  • 1篇田甜
  • 1篇吴小凯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光下培养方式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增殖及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重点针对雨生红球藻绿色游动细胞的增殖培养阶段,分析了在利于细胞增殖的红光条件下,几种培养方式的调整对增殖过程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红光下,增殖平台期维持时间长,细胞活力稳定,细胞中性脂无累积,但进入平台期前,细胞中性脂有规律波动,进入平台期后相对稳定;通过更新率为20%的半连续培养,细胞数产出较批次培养提高57%;半连续培养中细胞呈现胁迫调节的时间较批次培养晚。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半连续培养下细胞营养盐吸收能力降低。(2)初始接种密度与细胞增殖速率及细胞光合活力呈负相关:初始密度低的细胞增殖速率较高,细胞光合作用活力高。(3)在培养过程中添加CO^2时,最大密度均有提高,达6.0×105 cells/m L,较无添加组提高54%;细胞分裂速率均有提高,但红光下较白光下增殖速率高(分别为0.223/d和0.198/d);添加CO^2降低培养液p H,利于维持适宜增殖的p H环境。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细胞粒径在红光和白光下有显著差异:红光下,Fv/Fm显著高于白光下;红光下补充CO^2显著减小细胞粒径,而白光下粒径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红光下,采用间断式半连续培养补充CO^2培养绿色游动细胞,有利于提升细胞活力与产出。
罗杰王建沅周成旭严小军徐继林骆其君马斌吴小凯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浙江沿海4株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浙江省南麂岛和渔山列岛的4株不同形状野生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3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可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在4株坛紫菜中共扩增出62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88.71%。遗传距离分析表明4株坛紫菜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226-0.61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渔山列岛坛紫菜遗传距离最近,而南麂岛的两株坛紫菜则距离相对较远。该研究说明浙江附近岛屿的野生坛紫菜遗传多样性丰富。
江灵芝孙雪杨锐骆其君
关键词:ISSR
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12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潜在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回顾了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总结了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框架以及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的进展。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也需要对各种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王宁张利权袁琳曹浩冰
关键词:气候变化IPCC海平面上升脆弱性评估
不同海洋微藻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差异被引量:2
2016年
微藻对油污染物的不同响应,势必造成其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迁。由于油污染对于浮游植物的影响具有污染源及生物响应的多样性、多维度性和复杂性,产生影响的时效长但可显示度低等特点,造成该研究领域的极大限制。作者以石油标准品20-3和3种石油化学品(双酚、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作为油污染源,利用多孔板高通量检测方法及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Simca-P,对中国沿海常见单种微型藻类的种群消长受油污染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石油标准品20-3为油污染源,分析了31株微藻增殖对不同油标浓度的不同响应;利用Simca-P软件对3种不同浓度的石油化学品对4种典型微藻(柔弱角刺藻(Chaetoceros debil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剧毒卡罗藻(Karlodinum veneficum))增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微藻因油污种类及其浓度不同,其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孔板以及微藻的吸光特征,可以高通量快速筛查不同微藻对不同油污及其不同浓度的响应差异,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挖掘和比较不同微藻与不同油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就油污染对微藻影响这种多维度复杂关系进行研究。
耿沙沙刘晨张少宁周成旭叶央芳骆其君严小军
关键词:海洋微藻油污染大数据
6种海洋微藻β-葡聚糖的累积特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跟踪检测6种海洋微藻在生长过程中单位细胞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分析其累积时期、累积速率以及提取制备的得率和纯度,并对几种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进行免疫活性检测。结果表明:β-葡聚糖在微藻种群增殖的平台期累积量最大,不同种类的微藻细胞累积β-葡聚糖能力差异较大。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具有较大的累积速率、提取制备得率以及较大的免疫活性。6种海洋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都显示比酵母来源的β-葡聚糖免疫活性高。
田甜周成旭刘宝宁陈海敏严小军
关键词:海洋微藻Β-葡聚糖提取率免疫活性
假微型海链藻的培养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pseudonana)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水产养殖以及生物质能开发。本文对浙江沿岸海区分离的一株富含中性脂的假微型海链藻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就光温盐、氮磷以及摇瓶强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藻的大量培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该藻盐度适应范围广,培养在盐度为10~45海水中,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差异,易于培养。温度是改变该藻细胞增殖速率的主要因子,22~25℃之间的温差即显著改变增殖速率,光照与温度的协同作用也发生改变:25℃下,增殖速率随光照增加而增加,22℃下,光强差异的作用则消失。两个温度下,较低光照(2000lx)利于该微藻的稳定增殖。(2)一次培养过程中,该藻对氮的吸收比对磷的吸收迅速,指数生长期对氮吸收显著增加;缺氮强烈抑制细胞分裂和光合潜能(Fv/Fm)。当氮源充足磷限制胁迫时,该藻仍有细胞分裂,并在增殖期能维持与对照组一样的光合潜能。(3)适度摇瓶强度比完全静置能促进对该藻的培养效率,但过度摇瓶不利于该藻细胞分裂。
宁楠楠张弋周成旭蒋莹陈宇
关键词:细胞增殖
赤潮异弯藻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变化以及对其他微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赤潮消长显著影响海洋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变化。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是一种常发的鱼毒性赤潮种类,是产生CDOM较显著的种类。本文以赤潮异弯藻CDO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DOM在种群消长中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光对赤潮异弯藻CDOM组成物质变化的影响,并就此变化对其他微藻种群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以紫外吸收的定量变化为指标,赤潮异弯藻CDOM的量与种群消长呈互逆相关:种群密度增加,CDOM降低;种群密度降低,CDOM增加;长期培养种群中,CDOM含量增加。(2)光对该藻产生的CDOM物质组成和定量有显著影响,紫外照射能显著漂白CDOM,类腐殖质和腐殖酸降解明显。(3)该藻CDOM变化影响其他微藻种群生长:CDOM显著促进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小硅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的种群生长,受光降解后对小硅藻的促进作用降低,但对微小卡罗藻的促进作用不变;CDOM抑制海洋原甲藻(Prorocenturm micans)种群生长,光降解后,其抑制作用降低。赤潮异弯藻赤潮产生的大量且稳定的CDOM可以影响海洋微型生物群落结构。
蒋莹骆其君严小军周成旭刘宝宁王霖红
关键词:光学性质微型藻类种群动态
基于生态经济型港湾定位的象山港用海适宜性综合分析
2015年
由于海湾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人类活动频繁、开发强度较高的区域。如何在充分考虑用海适宜性的前提下进行海洋空间规划,是降低用海冲突、提高海湾资源效用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象山港为例,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选择该区域中5种最为主要的用海方式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象山港的发展目标,进行多种单一用海类型的重要性分析及叠加分析,最终得到整个海域多种用海方式适宜性的空间布局。
方欣张亦飞倪玮郝春玲于文琪
关键词:象山港
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象山港是我国典型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海湾的资源、环境和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本研究以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构建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等三个方面评价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纳污能力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过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也从2003年的17.2%,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41.8%,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造成海湾各功能区环境纳污能力过载的主要环境因子;资源供给能力逐年下降,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7.4%,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0.1%,表现为从海湾口门处向内湾逐渐降低的趋势;人类支持能力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略有改善,处于可载状态.基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的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也逐年下降,表现为过载区域的面积逐年增加,内湾的综合承载力低于口门,其中环境纳污能力下降是造成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过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状况,文章提出的海湾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模式可应用到我国其他海湾生态系统,为我国海湾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翁骏超袁琳张利权李蕙
关键词:综合承载力象山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