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05YFJMJC14800)

作品数:24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喻文立杜洪印翁亦齐贾莉莉王菲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肝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缺血
  • 7篇灌注
  • 7篇肝移植术
  • 6篇原位
  • 6篇再灌注
  • 6篇肾损
  • 6篇肾损伤
  • 6篇通路
  • 5篇信号
  • 5篇信号通路
  • 5篇原位肝移植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心肌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术后
  • 4篇JAK/ST...
  • 3篇移植术后

机构

  • 20篇天津市第一中...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卫生部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医学情...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23篇喻文立
  • 20篇杜洪印
  • 14篇翁亦齐
  • 11篇贾莉莉
  • 9篇王菲
  • 7篇盛明薇
  • 5篇王永旺
  • 4篇吴莉
  • 4篇王刚
  • 3篇任恒昌
  • 3篇王树森
  • 2篇张海明
  • 2篇李世朋
  • 2篇于泳浩
  • 2篇徐如彬
  • 2篇沈中阳
  • 2篇吕丹
  • 2篇于洪丽
  • 2篇于瑶
  • 2篇何金丹

传媒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实用器官移植...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患者新肝期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新肝期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对心肌的损伤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4例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新肝期1分钟(T1)、2小时(T2)、术毕(T3)、术后4小时(T4)及24小时(T5)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与T0比较,T2~5血清TNF-α、IL-6、c Tn I、CK-MB浓度和LDH活性均显著升高〔TNF-α(ng/L):182±29、89±22、71±26、28±13比21±8,IL-6(ng/L):1751±255、1420±251、947±219、417±97比70±18,c Tn I(μg/L):0.126±0.045、0.215±0.065、0.252±0.055、0.198±0.045比0.042±0.018,CK-MB(μg/L):5.1±1.7、10.3±2.2、15.2±2.5、10.3±2.2比1.6±0.5,LDH(U/L):547±216、620±251、751±255、417±97比170±58,P<0.05或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新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
贾莉莉喻文立翁亦齐王菲杜洪印王刚王永旺盛明薇
关键词:肝移植心肌损伤
乌司他丁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亲体肝移植术患儿30例,性别不限,年龄5~15个月,体重5~11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15例。U组将乌司他丁2万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万U/ml,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和门静脉开放前5min静脉注射1/2剂量;C组于相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30rain(T1)、新肝期3h(T2)和术毕(T1)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记录术中多巴胺使用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计算T。时血清cTnI、LDH和d—HBDH水平的变化率。结果与C组比较,U组T2,3时血清cTnl、LDH和Ot—HBDH水平及其变化率降低(P〈O.05或0.0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多巴胺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心肌损伤。
翁亦齐喻文立杜洪印于洪丽贾莉莉吕丹王永旺于泳浩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肝移植心肌
肝移植术后初始肝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导致初始肝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11月行肝移植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肝移植术后3d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1500U/L的受者分为IPGF组,〈1500U/L的受者分为非IPGF组。受者肝移植前分析指标为:年龄和MELD评分;供者分析指标为:年龄,供肝冷保存时间(CIT),供肝冷保存末期(Pr)、门脉灌注后4h(Po)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活检病理学评分;手术中的分析指标为:受者手术时间和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RWIT)。结果所有受者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32例受者中,IPGF组有10例,非IPGF组有22例。IPGF组和非IPGF组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分别为(55.00±12.91)min和(41.55±8.5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GF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长于非IPGF组(P〈0.01);IPGF组受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PGF组(P〈0.05)。两组移植肝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0.0%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肝按Po评分和IRI评分中的重度损伤标准发生IPGF的概率与轻、中度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IPGF的危险因素。
王兴强郑虹杜洪印王政禄张建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不全活组织检查预后
JAK2/STAT1信号通路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及再灌注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JAK2/STAT1)信号通路在大鼠肝脏冷缺血及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0只:(1)IR组:建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2)AG490组:建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 10 mg/kg;(3)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腹,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后关腹.再灌注后6 h(假手术组术毕后6 h),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p-STAT1及Bcl-2、Bax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病理损伤严重,肾组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加,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以及JAK2和STAT1磷酸化显著上调(P<0.05);与IR组比较,AG490组大鼠肾损伤减轻,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以及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此同时,JAK2和STAT1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抑制JAK2/STAT1信号通路可以缓解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水平等有关.
王菲贾莉莉孙英杜洪印喻文立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JAK/STAT信号通路肾损伤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肝移植术大鼠肠损伤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肝移植术大鼠肠损伤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移植术组(LT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组)、右美托咪定+特异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阿替美唑组(D+A组)。除S组外,其它3组制备大鼠肝移植术模型。D组于切皮前30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D+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5min时腹腔注射阿替美唑250μg/kg;再灌注6h时取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脂多糖(LPS)、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浓度;随后取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结果,计算肠损伤评分,计算湿/干重(W/D)比值;检测活化型caspase-3、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1(p-STAT1)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LT组和D组血清iFABP、LPS、TNF-α和HMGB1的浓度、肠损伤评分和W/D比值升高,肠组织活化型caspase-3、p-JAK2、p-STAT1和p-STAT3的表达上调(P〈0.05);与LT组比较,D组血清iFABP、LPS、TNF-α和HMGB1的浓度、肠损伤评分和W/D比值降低,肠组织活化型caspase-3、p-JAK2、p-STAT1和p-STAT3的表达下调(P〈0.05);与D组比较,D+A组血清iFABP、LPS、TNF—α和HMGB1的浓度升高,肠损伤评分和W/D比值升高,肠组织活化型easpase-3、p-JAK2、p-STAT1和p-STAT3的表达上调(P〈0.05)。D组肠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轻于LT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减轻肝移植术大鼠肠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贾莉莉王菲喻文立翁亦齐杜洪印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肝移植
肝移植围手术期乌司他丁的心肌保护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肝移植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肝损伤,还可引起心、肺等远隔器官损伤。肝移植术中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1.7%,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本研究探讨了乌司他丁对肝移植受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翁亦齐喻文立杜洪印吕丹王刚王永旺盛明薇于泳浩
关键词:心肌保护机制乌司他丁肝移植术围手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蛋白酶抑制剂
Nrf2/HO-1信号通路在饱和氢盐水减轻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在饱和氢盐水减轻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行单纯开关腹操作,游离相应血管;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并于门静脉阻断前5min经肝下下腔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6ml/kg;饱和氢盐水组(HS组):于门静脉阻断前5min经肝下下腔静脉缓慢注射饱和氢盐水6ml/kg;全反式维甲酸组(ATRA组)连续2d天腹腔注射Nrf2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7mg/kg,最后一次给药后16h建立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他处理同HS组。于肝脏再灌注6h时取血样,测定血清BUN、Cr、IL-10和TNF-α浓度;取血结束后,取肾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损伤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HO-1、Bcl-2和Bax的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OLT组血清BUN、Cr和TNF-α浓度升高,血清IL-10浓度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HO-1及其mRNA、Bcl-2和Bax的mRNA表达上调(P〈0.05);与OLT组比较,HS组血清BUN、Cr和TNF-α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肾组织MDA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HO-1及其mRNA和Bcl-2mRNA表达上调,BaxmRNA表达下调(P〉0.05);与HS组比较,ATRA组血清BUN、Cr和TNF-α浓度升高,血清IL-10浓度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HO-1及其mRNA、Bcl-2mRNA表达下调,Bax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饱和氢盐水减轻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吴莉杜洪印喻文立施东婧盛明薇翁亦齐王树森
关键词:NF-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肝移植肾损伤
右美托咪定对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20—250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I/R组采用夹闭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上下腔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脏灌注40min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于切皮前30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S组和I/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6h时,经肝下下腔静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清BUN和Cr的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血清BUN、Cr和TNF—α的浓度升高,IL-10的浓度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升高,SOD活性降低,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血清BUN、Cr和TNF-α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肾组织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升高,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下调(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贾莉莉王菲翁亦齐喻文立盛明薇杜洪印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再灌注损伤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减轻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的肾损伤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S组),仅开关腹并游离相应血管;模型组(M组),制备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右美托咪定组(D组),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JAK2激酶抑制剂AG490组(A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10mg/kg);右美托咪定^+阿替美唑组(T组),在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前腹腔注射阿替美唑250μg/kg,之后操作同D组。S、M和D组在与A和T组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肝循环开放后6h(S组术毕后6h),经肝下下腔静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IL-6和TNF-α浓度;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行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p-JAK2)、STAT1(pSTAT1)和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M、D、A和T组大鼠IL-6、TNF-α、Cr、BUN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明显升高,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与A组IL-6、TNF-α、Cr、BUN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明显降低,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T组IL-6、TNF-α、Cr、BUN浓度、AI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升高,且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通路激活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王菲贾莉莉翁亦齐张全胜杜洪印喻文立
关键词:JAK/STAT通路肝移植肾损伤
异丙酚对肝移植术大鼠海马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肝移植术大鼠海马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20~250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移植术组(O组)和异丙酚组(P组)。O组和P组制备大鼠肝移植术模型。P组于再灌注即刻经右侧股静脉输注异丙酚20mg·kg^-1·h^-1 30min。于再灌注6h时取肝下下腔静脉血后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组织,测定海马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RT—PCR法检测海马JAK2、STAT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结果及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2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海马MDA和NO的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JAK2、STAT3、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O组比较,P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海马MDA和NO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JAK2、STAT3、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异丙酚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肝移植术大鼠海马损伤。
贾莉莉鲍永娟王菲翁亦齐喻文立杜洪印
关键词:JANUS激酶2STAT3转录因子二异丙酚肝移植海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