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630120)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凡林闫华红杨周南董旭唐文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信息化
  • 3篇企业
  • 2篇信息化风险
  • 2篇内部控制
  • 2篇绩效
  • 2篇公司绩效
  • 2篇IT治理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信息化实施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企业信...
  • 1篇数据分析
  • 1篇企业会计
  • 1篇企业信息
  • 1篇企业信息化
  • 1篇人机
  • 1篇会计
  • 1篇公司治理
  • 1篇IT

机构

  • 7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作者

  • 4篇王凡林
  • 2篇闫华红
  • 1篇李虹
  • 1篇董旭
  • 1篇唐文
  • 1篇杨周南
  • 1篇包楠
  • 1篇郭楠

传媒

  • 3篇会计之友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财政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问题及对策——以JL集团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以JL集团的实践为例,分析了该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企业应建立"人机治理模式"来实现对IT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人机治理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将IT风险的治理从单纯强调技术扩展至技术和人的因素相融合,形成"机控和人控"及"软硬因素"融合为一体的治理模式。
王凡林
关键词:IT风险内部控制
浅析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及控制
2012年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改善企业管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同层面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领先于其他行业,因而高新技术企业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了信息化风险的影响对象。文章将信息化的整个实施过程看作是一个生命周期,分别对信息化进程中的规划设计阶段、实施使用阶段以及长期使用阶段的信息化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各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建议。
闫华红包楠
关键词:信息化风险
企业信息化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按照企业信息化实践应用中发现的风险点,将企业信息化风险分为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人员风险和信息战略风险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将企业信息化风险进行逐步分解,总结出风险的具体影响因素,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分数和相对总风险的权重,构建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估模型,从而为企业对自身信息化风险进行动态监测提供借鉴。
闫华红董旭
关键词:信息化风险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IT治理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现场调查的数据分析
2011年
本文通过结构化模型提出关于企业不同IT治理行为的几个表达变量,同时对石油、采矿和金融等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取得样本企业关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推导,探讨了IT治理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研究结论为:IT因素的加入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复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绩效总体水平的走势;除了IT投资指标反映的效果不太显著外,其他能反映企业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治理行为对公司绩效提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拖尾性;IT治理行为与公司治理行为存在互为制约和叠加效应,应根据企业的战略周期阶段,选择和加强IT治理行为。
王凡林
关键词:IT治理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IT治理、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本文从IT治理、内部控制两个企业调控资源的措施因素入手,探讨两因素独立和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IT治理是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企业后公司治理活动的必然选择,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二者即相互独立又彼此协同,探讨一方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必然涉及到另一方;企业必须从包括传统内部控制和作业流程在内的固有格局中脱身而出,重新设计和再造各类控制手段和措施,将技术管理、风险识别、控制目标和组织架构等融合至新技术环境下,并将人的"软因素"与技术的"硬因素"协同与耦合,这是减少信息化风险,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可行手段。
王凡林杨周南
关键词:IT治理内部控制公司绩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的有效选择被引量:1
2014年
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如今已上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一个好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带来业务处理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绩效以及增强企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信息化程度的好坏与否有时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制造业。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效率低下问题。文章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信息化选择路径的不合理。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的三阶段模型,即基础核算阶段、业务集成与控制阶段以及集团管控和综合应用阶段。认为制造业企业应从总体上部署整个集团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各部门到集团,统一、高度业务集成的集团管理信息化系统。
唐文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
基于云应用的企业控制系统研究
2013年
文章对云控制系统这一内部控制系统的新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给出云控制的功能定位和系统特点,并从信息粒度、语义信息、供应链的需求及人机协调机制等特点出发描述了云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实施建议。
王凡林李虹郭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