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B24)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辉张林徐可为肖兵娟张宏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碱处理法制备钛合金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被引量:11
- 2009年
- 采用碱处理法制备钛基羟基磷灰石涂层,考察了碱液处理中有关钛合金表面活化参数对其诱导羟基磷灰石沉积速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钛合金表面活化处理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钛基体经10mol/L氢氧化钠,饱和硝酸钙预钙化处理,模拟体液中培养后,羟基磷灰石沉积速度快,14d就可形成致密、均匀、裂纹少的涂层;碱液处理后饱和硝酸钙溶液预钙化可得到片状的羟基磷灰石生物矿化层;且钛基体在600℃的热处理是HAP涂层沉积的重要条件之一。与相关研究相比较,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在形状复杂的植入体上形成均匀的涂层,工艺简单,并且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 杨辉肖兵娟
- 关键词:碱处理钛合金羟基磷灰石涂层
- 纳米Cu/HAP制备中四氨合铜(Ⅱ)的作用
- 将[Cu(NH)]用于以(NH)HPO和 Ca(NO) 为前体的 HAP 合成体系中,制备出了纳米级 Cu/HAP 晶体,合成反应中,[Cu(NH)]是铜离子的供体,又是粒子尺寸控制剂.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下 [...
- 杨辉陈永康张林徐可为
- 关键词:共沉淀纳米材料抗菌剂尺寸控制
- 文献传递
- 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羟基磷灰石中磷的含量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羟基磷灰石中磷的含量,考察了波长、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硝酸溶液的加入量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硝酸溶液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355 nm,显色液加入量为1 mL,室温下进行,显色时间15 min;加标回收率为99.3%-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6%.该法能够很好地满足羟基磷灰石中磷含量的快速测定.
- 杨辉张林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磷羟基磷灰石
- 改进酸碱联合处理法制备钛基羟基磷灰石活性涂层(英文)
- 2009年
- 为了制备理想的钛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生物活性涂层,对钛合金表面分别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酸碱联合处理,经过预钙化和热处理后,于模拟体液中进行HA沉积试验。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HA涂层的化学组成,以扫描电镜观察所得涂层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酸碱联合处理法是理想的钛合金表面处理法,所得表面呈多孔状,表面粗糙,对HA涂层沉积和结合强度的改善极为有利;模拟体液法所得涂层主要由HA组成,沉积物为云团状或球状;与相关文献比较,涂层HA含量高,没有裂纹,并且在钛基金属表面形成了片状晶体,均匀覆盖于金属表面,球状颗粒间有空隙存在,有利于新骨形成和牢固的结合。
- 杨辉肖兵娟
- 关键词:钛生物活性
-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24
- 2007年
- 为了改善羟基磷灰石(HAP)的脆性和新骨诱导性,采用共沉淀法合成HAP,盐溶法制备丝素蛋白(SF),在胶体状态下将HAP和SF复合得到了SF/HA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IR)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在模拟体液中检验了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并对其抗压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AP与SF在纳米尺度进行了复合,复合材料中SF主要以β-折叠构象存在,酰胺Ⅴ红外特征峰消失,β-折叠构象的其他峰发生了移动,表明HAP与SF间存在化学结合;模拟体液中浸泡18天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片层状的HAP;与纯的HAP晶体比较,复合材料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其抗压强度可达63 MPa,可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替换和工程支架材料。
- 杨辉张林张宏徐可为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丝素蛋白骨诱导性抗压强度
- 水热处理对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晶粒尺寸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氨为原料,以NH4+–NH3·H2O为缓冲体系控制pH为11.0,在40,70℃,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研究了120℃水热处理控制氨水快速挥发对HAP的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HAP晶粒尺寸,透射电镜分析HAP的晶体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40℃合成的HAP晶粒变大,而在70℃合成的HAP晶粒变小。HAP合成后,先静置再水热处理可得到更小的晶体。氨浓度对水热处理后HAP的晶粒尺寸影响不大。在上述各种制备条件下得到了分散性较好的棒状HAP纳米颗粒。
- 杨辉张林徐可为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共沉淀法水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