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005A090)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罗怀良陈浩朱波陈国阶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剩余劳动力
  • 1篇剩余劳动力转...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剩余劳动...
  • 1篇农村剩余劳动...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区
  • 1篇驱动力

机构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罗怀良
  • 2篇陈浩
  • 1篇李霞
  • 1篇丁辉
  • 1篇陈国阶
  • 1篇许可
  • 1篇朱波
  • 1篇贺佳
  • 1篇黄磊
  • 1篇谢柯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亭县冬春两季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降水有减少的趋势,水分亏缺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水利建设是盐亭县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陈浩罗怀良李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
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治理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四川省2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客观分类。
丁辉黄磊谢柯贺佳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在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农村经济与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英县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外出务工多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绝大多数以初级劳务型工作为主,文化程度和转移地点对务工年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不规范及转移秩序混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带来较多社会问题。针对该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乡镇企业、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消化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制度建设。
罗怀良许可李霞陈浩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被引量:12
2008年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驱动力判定,并建立相应的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用黑箱方法计算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地区耕地变化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近50年来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耕地面积变化有较大的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第一时段(1950-1980年)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气候条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大,而在第二个时段(198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较大,气候条件的作用依然明显,但在程度上比第一个时段略有下降.
罗怀良朱波陈国阶
关键词:耕地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