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619106)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余尹庆水阮征张宇何鹏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细胞
  • 2篇纳米
  • 2篇成骨
  • 1篇愈合
  • 1篇珊瑚羟基磷灰...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能
  • 1篇酸酶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兔模型
  • 1篇人工骨
  • 1篇钛表面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性
  • 1篇细胞骨架
  • 1篇细胞形态

机构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张余
  • 3篇尹庆水
  • 2篇阮征
  • 1篇姚子龙
  • 1篇李梅
  • 1篇谭英
  • 1篇夏虹
  • 1篇张宇
  • 1篇宁成云
  • 1篇马立敏
  • 1篇蓝国波
  • 1篇谭帼馨
  • 1篇李丽华
  • 1篇林曦
  • 1篇何鹏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Journa...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网状结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2014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纳米表面形貌对细胞的生物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但纳米网状结构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纳米网状结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利用碱热处理法,制备获得纳米网状的表面形貌材料,利用纯钛作为对照组材料,将两种材料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利用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再利用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吸光度值依次检测细胞早期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材料与细胞共培养30,60,120 min时,纳米网状结构组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与纯钛。共培养第1,3,5天时,纳米网状结构组材料均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纯钛组(P<0.05)。两组材料与细胞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与纯钛组相比,纳米网状结构组材料的碱性磷酸酶值明显升高(P<0.05),其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结构均较好。结果证实,与传统的纯钛材料相比,纳米网状结构可以更好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
阮征尹庆水张余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细胞骨架碱性磷酸酶
兔模型钛基纳米棒成骨生物学性能的初步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初步分析纳米表面修饰的钛棒与兔模型骨界面的愈合情况,探讨钛基纳米棒的成骨生物学性能。方法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纳米钛棒的表面形态,能量分散谱(EDS)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在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侧胫骨近端随机植入钛棒和纳米钛棒2种材料,分别于术后4、12周取材后进行Micro-CT影像学评估和力学测试,对比分析2种材料骨-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及破坏载荷的差异。结果 FESEM证实纳米棒结构(100nm Ti),EDS分析显示纳米钛棒表面由100%Ti元素组成。材料植入区域未见组织坏死、化脓,植入材料移位、脱落等现象。Micro-CT影像学结果提示,100 nm Ti植入4、12周后骨-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均较Ti组优异;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植入4、12周100nm Ti表面的破坏载荷均明显高于T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nm Ti可提高兔模型骨-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促进骨愈合率。
林曦阮征何鹏姚子龙张余尹庆水
关键词:骨愈合
Promoting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Inhibiting Bacterial Adhesion of Acid-Etched Nanostructured Titanium by Ultraviolet Functionalization被引量:7
2015年
Titanium(Ti) and its alloy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orthopedic implant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However,titanium-based implant materials face many severe complications,such as implant loosening due to poor osseointegration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which may lead to implant failure. Hence,preparing a biomaterial surface,which enhances the interactions with host cells and inhibits bacterial adhesion,may be an optimal strateg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mplant failure.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osseointegration and confer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n Ti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wo surface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nanostructuring generated by acid etching and ultraviolet(UV) light treatment.Our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out UV treatment,the acid etching treatment of Ti surface was effective at both improving the adhesion of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and increasing bacterial adhesion. A further UV treatment of the acid-etched surface however,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ell adhesion but also inhibited bacterial adhesion. The acid-etched nanostructured titanium with UV treatment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n cell proliferation,alkaline phosphatase(ALP)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ch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ith UV treatment can be expected to have a good potential in orthopedic applications.
Guobo LanMei LiYing TanLihua LiXiaoming YangLimin MaQingshui YinHong XiaYu ZhangGuoxin TanChengyun Ning
关键词:NANOSTRUCTURESMESENCHYMAL
钛表面纳米化对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纳米化钛表面对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和矿化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腐蚀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纳米化结构,设粗糙钛表面和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3组试件的超微结构,以小鼠前成骨细胞系为对象,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CCK-8比色法、p-NPP法和茜素红染色等观察细胞在3组试件表面的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见纳米化钛表面形成特征性的纳米网状结构。黏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孵育30、60和120 min后纳米表面黏附的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与两对照组相比,细胞在纳米表面粘附更多且铺展面积更大。增殖能力实验显示3和5 d后细胞在纳米表面的增殖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培养7 d后,纳米表面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复合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纳米表面钙结节的形成明显多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纯钛纳米表面具有良好的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成骨分化和矿化的生物活性,为其应用于人工关节假体等骨科置入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蓝国波李梅张余李丽华马立敏夏虹谭英谭帼馨宁成云
关键词:成骨细胞体外研究
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及修复桡骨大段污染性骨缺损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国内外学者在抗菌骨移植材料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检测抗菌性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并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其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压缩试验及三点弯曲试验评价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制作右侧大段污染性桡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分别植入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原位自体骨,另1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通过细菌学检查评估各组抗菌情况。结果与结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无差异。术后10周时,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内为成熟的骨组织,骨组织中有大量的骨陷窝和成熟的骨细胞,可见哈弗氏系统,材料大部分降解,只有少量残留,骨髓腔有部分再通,骨缺损修复效果与自体骨组相似,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与对照组。细菌学检查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表明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可用于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
张宇尹庆水张余
关键词:生物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机械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