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作品数:626 被引量:6,055H指数:32
相关作者:史楠楠徐珉王阶宇文亚韩学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6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 1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5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2篇中医
  • 82篇中医药
  • 49篇细胞
  • 38篇中药
  • 36篇疗效
  • 32篇小鼠
  • 29篇药疗
  • 28篇药疗法
  • 25篇医药疗法
  • 25篇中医药疗法
  • 24篇中医证
  • 23篇证候
  • 23篇疗效观察
  • 22篇血管
  • 22篇针灸
  • 21篇电针
  • 19篇综合征
  • 16篇血瘀
  • 15篇中医证候
  • 11篇血瘀证

机构

  • 62篇广州中医药大...
  • 58篇北京中医药大...
  • 58篇中国中医科学...
  • 46篇成都中医药大...
  • 46篇广东省中医院
  • 31篇中国中医科学...
  • 28篇南京中医药大...
  • 27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2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5篇天津中医药大...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2篇江苏省中医院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福建省人民医...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史楠楠
  • 14篇王丽颖
  • 14篇韩学杰
  • 14篇宇文亚
  • 14篇徐珉
  • 13篇王阶
  • 12篇吕爱平
  • 12篇虞坚尔
  • 10篇林力
  • 10篇李海霞
  • 10篇鲍勇
  • 9篇霍莉莉
  • 8篇吴丽丽
  • 8篇宋兴
  • 8篇徐志伟
  • 8篇严灿
  • 7篇曹明芳
  • 7篇金威尔
  • 7篇彭慧珍
  • 7篇刘安

传媒

  • 24篇辽宁中医杂志
  • 20篇世界科学技术...
  • 16篇中医杂志
  • 15篇中国针灸
  • 15篇新中医
  • 14篇中华中医药杂...
  • 13篇中国中医药信...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1篇四川中医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9篇中国中医基础...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8篇吉林中医药
  • 8篇针灸临床杂志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8篇2023
  • 20篇2022
  • 14篇2021
  • 29篇2020
  • 17篇2019
  • 13篇2018
  • 23篇2017
  • 12篇2016
  • 15篇2015
  • 19篇2014
  • 16篇2013
  • 18篇2012
  • 49篇2011
  • 47篇2010
  • 60篇2009
  • 65篇2008
  • 45篇2007
  • 62篇2006
  • 43篇2005
  • 27篇2004
6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经络实质”问题的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自然界是由实物质与虚物质两种物质组成。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对于人体而言,经络系统的实质是虚物质运行的管道系统。
樊旭
关键词:经络实质
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被引量:57
1997年
本研究采用浅部真菌接种菌量的计数控制技术,观察10种中草药对我国主要分布的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其中丹皮、青蒿、白鲜皮、秦皮、射干、羌活水提物在5%浓度即对部分浅部真菌产生抑制作用。羌活的平均MIC为11.88%,提示可做为广谱抗浅部真菌中草药。
王昊杨凤琴潘梅明金兰
关键词:真菌浅部真菌中医药疗法中草药药理学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57
2005年
目的:研究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芹黄素(Ⅰ)、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Ⅱ)、香豆酸(Ⅲ)、对羟基苯甲酰香豆酸酐(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cartormin(Ⅵ)和羟基黄色素A(Ⅶ)。结论:化合物Ⅳ为红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张戈郭美丽李颖张汉明
关键词:红花单体化合物山奈酚山柰酚D-葡萄糖酸酐
调脂胶囊对高血脂金黄地鼠的调脂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调脂胶囊对高血脂金黄地鼠的调脂作用。观察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造成高血脂症金黄地鼠模型研究调脂胶囊降血脂和脂代谢的作用。结果:调脂胶囊高血脂症金黄地鼠血清TC、TG、HDL-C、LDL-C/TC、LDL-C/HDL-C显著降低,HDL-C/TC显著升高,肝脏TG显著降低。结论:调脂胶囊预防和治疗给药对金黄地鼠具有显著降血脂及调节脂代谢作用。
张小丽惠爱武范引科王德华谢人明
关键词:调脂胶囊金黄地鼠调脂作用高脂饲料血清TC鼠模型
电针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钙离子及钙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戊四唑(PTZ)点燃型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及钙调素(CaM)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戊四唑(PTZ)组、电针治疗组、尼莫地平...
杨帆徐国龙沈德凯冯品智昂文平胡建鹏
关键词:癫痫海马神经细胞钙离子钙调素
文献传递
清代名医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研究
2009年
目的: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郑氏认为:"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阴邪上逆,十居八九",绝不可不究出血之因,不辨血证之性,简单泻火凉血。郑氏将血证分为邪阻、阳虚、阴虚3大类,邪阻者以外感症状有无为辨识要点,阴阳虚损者以神色形态之有神无神为辨识要点。郑氏治血之要,在明辨上中下三焦基础上,调理气血阴阳升降,而非简单盲目运用直接止血方药。
刘渊宋兴
关键词:郑寿全血证诊疗经验
人参皂苷Rb1对培养的小鼠小肠Cajal细胞起搏电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培养的小鼠小肠Cajal细胞起搏电流影响。方法以9—12d的Balb/c小鼠小肠为组织来源,采用Ⅱ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培养细胞;对培养的ICC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应用ICC特异的c—kit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膜片钳技术来观察Rb1对培养的ICC细胞的起搏电流的影响。结果特异性的C—kit蛋白抗体荧光染色鉴定成功培养出Balb/c小鼠肠道ICC;不同浓度的Rb1(5,10,50,100μmol/L)对培养的ICC细胞的起搏电流无明显影响,无可重复性。结论人参皂苷Rb1对培养的ICC起搏电流无明显影响。
徐蕾黄穗平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CAJAL细胞起搏电流
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解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问题与认识被引量:13
2021年
背景:颈源性头痛患病率在1.0%–4.1%,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国际上多个权威组织发布了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但由于颈源性头痛与其他头痛类型存在重叠症状,这些诊断标准难以完全发挥鉴别效力。目的:解读相关诊断标准内容,梳理发展脉络,阐释颈源性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进一步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线索。方法:以“cervicogenic headache”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并以“颈源性头痛”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检索与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不限。通过解读相关诊断标准,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存在争议的条目进行分析,总结导致诊断困境的问题,分析颈源性头痛与其他头痛存在的重叠症状及鉴别难点。结果与结论:①上颈节痛觉传入神经汇入三叉神经颈尾核为头痛和颈痛的频繁共存提供了解剖学基础;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只关注某一种头痛类型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以致无效治疗;③单靠局部麻醉阻滞有效不能排除其他类型头痛的存在;④应由神经科医师和疼痛科医师协作鉴别同时出现头痛和颈部疼痛患者的病因,多学科综合治疗头痛;⑤简单诊断为单纯的颈源性头痛或其他某一种相似头痛都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充分合理的治疗。
刘志伟谢瑞孙凯李凯明汪雄伟展嘉文朱立国
关键词:头痛颈源性头痛
老年骨折31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为了解老年骨折发生的部位分布、年龄及性别状况 ,对 316例 6 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骨折主要发生在松质骨 ,如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且女性多于男性 ,冬夏季高于春秋季。其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骨折发生原因多为跌倒 ,而椎体骨折主要是非暴力性因素所致。提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以减少老年骨折的发生。
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刘保平杨家玉
关键词:骨折发病学老年人骨质疏松
三七黄酮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20年
三七为药食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黄酮类是其有效成分之一,文章对国内外三七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近年来三七黄酮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该三七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希望三七中黄酮类化合物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黄周艳刘玟君陈勇李金洲陈良妮韩倩
关键词: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