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4BWY002)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山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戏曲
  • 2篇日记
  • 2篇曲艺
  • 2篇戏曲艺术
  • 1篇典范
  • 1篇断想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经验
  • 1篇艺术形象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情趣
  • 1篇诗歌
  • 1篇诗余
  • 1篇汤显祖
  • 1篇品评
  • 1篇评点
  • 1篇情趣
  • 1篇中西
  • 1篇迦陵词
  • 1篇文化信息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赵山林

传媒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艺术百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戏曲
  • 1篇戏曲研究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尚长荣艺术断想
2009年
一传神与写心1988至2008年,尚长荣二十年的艺术'三部曲',是从塑造一个崭新的曹操形象开始的。尚长荣师从侯喜瑞,侯喜瑞师从黄润甫。黄润甫、侯喜瑞都有'活曹操'之称。
赵山林
关键词:艺术经验表演风格戏曲研究观众艺术形象
全文增补中
《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被引量:3
2009年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蕴藏着近代戏曲文化的丰富信息,从中可以具体感受19世纪、20世纪之交北京、上海戏曲,特别是京剧演出的盛况,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著名艺术家精湛的表演艺术,汪笑侬等人改良戏曲的可贵努力,北京、上海戏曲传播环境的差异及各自特色,以及两地京剧票友的活动。对于这些戏曲现象,孙宝?作出了文化阐释,而他的阐释也体现出近代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特点。
赵山林
雅俗新旧中西之间——从《忘山庐日记》看近代文人戏剧审美情趣被引量:2
2009年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包含看戏评戏的丰富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戏剧审美情趣。他一方面强调戏剧要以忠孝感人,另一方面又强调戏剧要有韵味,揭示"诙谐"与"严重"两种性质,作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意义的思考。他给优秀戏曲艺人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又不脱与乾旦交往的旧习,但其中又体现了对人的某种程度的尊重。他欣赏京剧,又欣赏民间曲艺和外国演出,体现出审美情趣上雅俗、新旧、中西的接近与融合。这一切都与近代中国特别北京、上海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赵山林
关键词:戏剧审美情趣
论《迦陵词》与戏曲之因缘
2010年
明清两代,观赏、评论戏曲已经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词的创作中也得到反映。在有的词人那里,不少词因观剧而作,为艺人而作,由此衍生种种情感,生发诸多感慨。在这方面,陈维崧(1625—
赵山林
关键词:迦陵词家班戏曲活动明清易代侯方域方拱乾
早期咏京剧诗歌浅论被引量:2
2012年
咏京剧诗歌的创作,可以上溯四大徽班进京之际,《消寒新咏》具有代表性。赵翼等人亦有诗作,也以歌咏旦角为主。道光中期,京剧正式形成,代表人物为"老生前三杰",此时歌咏生角的诗歌有所增加。其后孙宝瑄歌咏生角,至以"王(九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相提并论,称许"并为山川间气之所钟"。《申报》发表戏曲竹枝词,使咏京剧诗歌有了及时、公开发表的园地,其内容也由品评艺人、评论演出扩展至描绘戏曲风俗、记录戏曲变迁等方面,展示出戏曲发展的全景。汪笑侬等人的咏京剧诗歌,则以阐发剧本的思想内涵为主。发掘并研究咏京剧诗歌,有助于丰富对京剧发展史、京剧传播接受史的认识。本文主要讨论清代的咏京剧诗歌,故名之曰"早期"。
赵山林
关键词:戏曲艺术京剧艺术品评阐发
试论《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流传及词曲沟通的趋势被引量:2
2010年
《草堂诗余》在明代久盛不衰,引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包括词之正宗论、音律典范论、诗歌精品论、应歌范本论等,本文认为这些观点并无严重冲突,而是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可以概括为"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应歌者利其用"。也可以认为,《草堂诗余》树立了雅俗共赏的典范,其意义不可低估。《草堂诗余》的流传还不能忽略音乐的因素,本文以流传到日本的《魏氏乐谱》为依据,探讨了《草堂诗余》的音乐流传问题。从文学艺术的发展来看,《草堂诗余》的广为流传反映了词曲沟通的趋势,本文以剧作、曲选、曲论为依据,对此进行了探讨。
赵山林
试论汤显祖的《花间集》评点被引量:5
2012年
汤显祖喜爱《花间集》由来已久,晚年更为其作了评点。曾有学者批评汤显祖的评点"内容极为贫乏",窃以为不够恰当,事实上汤显祖的评点覆盖面相当广:在内容方面,不仅阐发了花间艳词的情感内涵,而且揭示了花间词丰富的内容,以事实证明"词为艳科"之说是片面的;在艺术方面,对花间词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多角度探索,选择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词学及诗词曲研究,而且为我们探讨他的戏曲创作道路、创作特色及其成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赵山林
关键词:汤显祖《花间集》评点
试论《荆钗记》的传播接受
2011年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良母,剧本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们的重情重义,具有感人的力量。《荆钗记》的结构和语言本色当行,堪称典范。在各种选本和曲谱中,《荆钗记》入选的出数都居于前列。从一出戏里能够锤炼出如此众多的折子戏,既有剧本提供的基础,也凝聚着世世代代戏曲艺人的心血。
赵山林
关键词:戏曲艺术《荆钗记》典范
共1页<1>
聚类工具0